欢迎阅读《夕阳真美》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和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时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感叹夕阳真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供学生观察,帮助他们了解课文。全文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学生分析:
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朗读,尤其是对于描写美景的课文。因为他们向往一切美好的情境,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叙说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夕阳落山时的情景是很多学生都见过的。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不同的情境,如将黑板布置的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前认真组织教学语言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让孩子乐于朗读、喜欢识字的目的。
设计理念: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引导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他们。”小学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强,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认知基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景中感受识字的乐趣,鼓励他们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激起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检查读书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来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最后,让孩子走出课堂,观察日落时的情景,使学生既认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对课文的描绘有真切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2、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3、能初步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重点:
进行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
教学准备:
白云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录音磁带、奖品(小星星)、小动物以及黑板布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太阳,你见过太阳快落山时的情景吗?见过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说)这时太阳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板书:美)
2.这时的太阳就叫做“夕阳”(板书:夕阳)
3.教师手指着黑板上的画面述说:这位爷爷带着他的家人看完日出以后,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夕阳真美。(补全课题,齐读课题)就让我们和这位爷爷一起去感受那美丽的画面吧!
【设计意图】通过在回忆中感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况,并从学生熟悉的画面感兴趣的事入手,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似乎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本文的优美。
二、设置悬念。
这位爷爷为什么要说夕阳美呢?我们要读读课文才能知道。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先自己响亮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汉语拼音好朋友。
(2)如果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或同位之间可以讨论)
【设计意图】将问题抛给学生,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伙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1)“刚才,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呀!读了课文,你的问题解决了吗?”想亲自触摸这些美丽的彩云吗?(指名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2)分别请三组小朋友到前面来摘彩云:你发现了什么?你会读吗?(后面有生字,先让这几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读,然后找出每组中最难记的字或词,大家共同去记。教师随时进行语言激励)
(3)自由读。
(4)指名读(2名,然后请小老师领读)
(5)我们一起读吧。
(6)做开火车的游戏。
(7)白云姐姐说,如果给字宝宝带上帽子,你们肯定就不认识了。(教师边说边用帽子形状的卡片把拼音遮住,让学生自由读)
(8)师生间做找朋友的游戏。然后请2名小老师带领大家做这个游戏。
【设计意图】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样的学习才最有效,最主动。而游戏则是学生乐意投入的一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创设情境,出示长句子。
师:有只小鹿在门口转来转去,一副不开心的样子,怎么回事呢?原来鹿妈妈让它在家练习长句子,可它怎么读都读不好。这不,它带着奖品来找小朋友了。(小黑板出示,然后教师做疑惑状并摇头)我不知谁能读好这个句子?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2)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根据情况进行奖励。
4、再读课文。其实啊,认识了这些字宝宝,读课文就轻松多了,不信,你试试!
过渡:小鹿说了,如果小朋友在读课文的时候能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他还会把五颜六色的小星星送给大家。老师还会有许多美好的话语要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教师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过渡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带着将要被奖励的期待进入快乐朗读的环节。不管是物质奖励,还是教师语言的激励,他们都是一样的期待。
三、分节读课文。
过渡: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最喜欢哪一自然段?可以告诉大家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作汇报朗读,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更好地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指名读第一节。(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会听的孩子同样会得到大家的喜欢。)
2、指名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师:这一节中生字比较多,你能读好吗?
(2)请一名学生起来,教师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随时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然后齐读。
3、指名读第三节。
(1)激励读:这一节有点长,谁第一个站起来读?
(2)指名读。
教师根据学生读书情况予以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孩子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让小朋友和他一起自由读,然后再次找他读。随时激励。
4、指名读第四节。
(1)师:第四自然段写得也很美,就让我们小组之间互相读读,互相评评吧。(小组读)
(2)小组1读,小组2挑战读。
5、教师范读第五节。
【设计意图】师生的评与读,生生的评与读,充分显示着读的多样化。教师鼓励性的语言激励着学生高要求的读好每一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
1、激趣: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再美美的读一读呢?我们跟着录音机里的叔叔读吧。
2、播放录音磁带,学生跟读。
五、学习写字。
师:聪明的孩子会读,用心的孩子会记。现在请用心的孩子去生字王国,把我们认识的几个好朋友带回家,好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蓝壮傍(认识将字旁,学生跟老师书空)
2、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教学就显得非常自主、活泼和生动了,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3、师生共同回忆怀素的写字方法。(边说边范写:壮)
4、自己按照怀素的写字方法去写,同位之间相互指正。(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字)
六、作业设计。
1、下午放学后,在家人的陪同下观察日落时的情景,把当时的感受说给家人听听。
2、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让孩子走出课堂,和家人一起观察日落时的情景,谈完感受之后,再去读课文,使学生既认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对课文的描绘有真切的了解。
教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自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初步感知课文,划出生词,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对照插图,体会意境,把认读感知训练,落到实处,采用“寓识于读”的方法,在读前、读中、读后分别对生字的音、形进行有侧重的提示,指导与强化。学生初读后,进一步开展合作式的学习,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讨论一下提出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互助学习、表现的机会。这样通过两个层次的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受颇深,对课文中精彩语句有了一定的回味,对课文的意思有了形象的感悟,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最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真实感受,也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夕阳真美》这一课,先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夕阳的了,谁再来说一说。(指名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那你能告诉大家分别是哪几个时间段呢?聪明的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精读课文,感受夕阳之美。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读后交流)(师根据回答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2.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夕阳西斜的那段话?(指名读第二节)
读得真好,老师很想亲眼去看看他所说的夕阳,大家有没有同感?(有)我们就去看看夕阳是不是如他所说的一样美。(看录象----夕阳西斜时的情景)
(因为诸多的原因,同学们是极少有机会亲自看日落的,这时候安排看一段录象,可以弥补生活中的遗憾,也可以促动他们对大自然充满无限遐想,有一种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
真是耳闻不如一见呀!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词句吗?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第二小节(交流)
“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说明太阳光已经不象白天那么强烈了)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觉?(-------)你能把你的这种感觉用你的朗读来传递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天空一片深蓝”(说明当时天空的颜色已经发暗,没白天那么亮了)说的真好!你来听听老师读得怎么样?(师示范读)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好象整个人都沉浸在蓝色中了)啊!你对老师的评价真是太高了,看来我读得还是可以的。谁能象老师一样读好这句话?(指名练读)
“连绵起伏”(说明山很多,很美)是嘛,那你能用画笔把他画出来吗?(指名上台画)
真了不起,他能用画画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我们谢谢他。让我们知道还能用画的方式来理解词语。
“披着夕阳的余辉”中的“余辉”用得好,说明阳光不是完全没有,还有剩余。看来你真是很会读课文。就请你把这句话完整的读一遍吧。(指名读第三句)
什么样的场景才能称得上“壮丽”?(说说对壮丽的理解)为什么西山也会给我们一种壮丽的感觉呢?(因为他披上了夕阳的余辉,好象穿了一件金色的风衣-----)说得好,金色的风衣,现在就请你帮西山穿上金色的风衣。(指名上台画——在连绵起伏的西山上画上一层闪耀的金黄)
(在这里安排学生通过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动中学,在学中悟,也让他们有一种对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真是神笔呀!瞧,现在的西山真是不同凡响啊!这就是壮丽。(板书:壮丽)
文中的句子美,同学们的手更巧。我想,你们的朗读一定也能一鸣惊人。(齐读第二节)
读得让老师都有点陶醉了,真是了不起。
3.太阳已经往下沉了,这时候的景色又会如何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用语句来描绘的。
出示第三节(指名读)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时候的景色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你有什么依据?(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我数了又数,也只有三种颜色呀!(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颜色)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呀!老师把这六点给忘了。那你说说可能还会有什么颜色?(绿色、蓝色------)
这是太阳的颜色吗?(不是,是云的颜色)你真会读书。那太阳自己呢?(圆圆的脸涨红了)。
看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也有点手痒,写了一段文字,想让大家来欣赏一下。请多多指教。
出示文字:太阳往下沉。它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五颜六色。
谁来评一下老师写得如何?希望大家实话实说。这样才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啊!(学生评价)(略)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看来我还要多多练笔,才能有所进步呀!
(对学生而言,老师的所有言行都值得他们去学习和仿效,而在这一环节,他们可以毫无保留地对老师的习作做出点评,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美文的理解。从而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更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挖掘到课文中的精彩。而老师的鼓励和赞同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动力。)
那让我们一起把书上的这一节来美美地读一下吧!(齐读第三节)
4.太阳下山后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看录象)
怎么样?美吧?说说你的感受。(交流)
那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节)
你喜欢其中的哪些词语?为什么?(交流)
“轻轻地”(说明它下山时很慢,很轻,就象是不想打搅别人一样)说得真好,我想你读得会更好。(读读这个词)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灿烂”说明霞光很美,“遥远”表示霞光很多吧!连天边都有了。)(板书:灿烂)
哎呀!真是说得我如痴如醉呀!你能用朗读再来让我们感受霞光的美吗?(指名读第二句)你的朗读真让我回味无穷啊!。连太阳也发生变化了,变得怎样了?(脸更红了)
不仅太阳变化了,爷爷都变了,谁来读读最后一节?
5.出示第五节:(指名读)
“满面红光”表示什么?(爷爷心情非常开心)所以他由衷地发出赞叹,齐读:夕阳真美呀!
6.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学习后的感受)
三.总结
1.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也一定体会到了我和爷爷奶奶当时的心情了,也能真切的感受到了夕阳的美。那就请你用最动听的声音把这美丽的夕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齐读课文(配乐)
3.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日落,亲身去体会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3
一、情境导入
1、板书“夕阳”,看到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不禁感叹道:“夕阳真美”(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这么美的夕阳你想不想去看看呢?(出示图片)这就是夕阳下的美景。
4、谁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
(一)自主学习,教活词语
1、图片美,文字更美,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自己先读一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
傍晚 光芒 深蓝 余辉 壮丽 慢慢地 连绵起伏
涨红 下沉 日落 西斜 染成 轻轻地
这些生词你都认识了吗?自己先读一读,开火车齐读。读完这些词语,你发现我们这课的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很多字的韵母都是“an ang”,你能把他们读准吗?
去掉拼音还认识吗?现在小组内读一读吧。小组汇报读。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例如:“连绵起伏”:课文中连绵起伏是形容什么的?连绵起伏的西山是怎样的呢?你们瞧,这样又高有低的群山就叫连绵起伏。
“壮丽”:出示图片,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漂亮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
“涨红”:脸变得红彤彤的。
“灿烂”:这个灿字就像什么?火山爆发的情景怎么样?在这里灿烂是形容霞光的,(出示图片)你明白灿烂的意思了吗?
(二)品读美文,整体感知
1、解决了字词的难读,让我们再次走次课文,相信你读起书来一定更顺畅了。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你们可要做小评委哦!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在课文中还有一幅插图呢,你能说说图上画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吗?
4、其实这幅画的情景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三)聚焦重点,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再读一读。
在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
1、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顿号的读法)
2、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长句子的读法)
3、根据孩子的读到的段落画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你们瞧,这就是太阳落山的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小结
夕阳落山的过程到底没在那里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夕阳真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西斜 余晖 壮丽 傍晚 光芒
下沉 云朵 染成 涨红 深蓝
落山 霞光 灿烂 慢慢地 连绵起伏
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你能用其中的一些词来说和课文有关的话吗?不急,先尽心思考一下。(三个左右)
2、你们的语言仿佛又把大家带进了太阳落山时那美丽的情景呢,上节课我们跟随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落日,在初读中了解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夕阳真美》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精读文本
这夕阳到底美在哪呢?请你读一读课文,觉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第二自然段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连绵起伏”这个词你理解了吗?(像这样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你来读一读,看来你已经把这个词读到心里了。
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就像披上了一件——(小朋友想象一下)你觉得这样的景象怎么样?(很美)仅仅是美吗?这种雄壮而美丽的景象就是壮丽。
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夕阳的壮丽,指名读,齐读。
太阳美,天空美,西山美。欣赏了“太阳西斜图”你想说什么?是啊,连我也忍不住想要赞叹:夕阳真美啊!
这么美的文字相信已经留在你的脑海里了,谁来试一试?出示填空背诵。
太阳已经( ),收起了( ),天空一片深蓝。( )的.西山,披着( ),显得( )。
(二)第三自然段
“太阳慢慢地下沉。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此时的太阳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仅自己的脸红了,还把身边的云彩给染上了颜色,谁来读?
听了你的读,老师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真美啊!轻轻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配乐)一边听一边想,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美得画面呢?
这三种颜色已经很美了,还会有哪些颜色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一个省略号包含了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异彩纷呈、色色俱全、五光十色……)
想不想去看看这五彩的云朵(出示图片)多么美的云彩啊!你能读出她的绚丽吗?
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美美地背一背吧!(配乐)
看到你们背书的样子,觉得这真是一种享受。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绚丽的“太阳下沉图”,此时,我们仍然想说“夕阳真美啊!”
(三)第四自然段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为什么觉得美呢?想看看这灿烂的霞光吗?这么美的霞光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拓展想象:太阳除了把灿烂留给霞光,还会留给谁呢?
你们的想象让这幅“太阳落山图”变得更加精彩,老师给你们一些词语,你能把这幅美景背出来吗?(更红了 轻轻地走向 灿烂的霞光)
是的,太阳落山的情景让我们陶醉,也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夕阳真美啊!”
(四)小结
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是如此地完美, 连爷爷都情不自禁地望着奶奶说——齐读最后一节。
这夕阳不正像爷爷奶奶他们的灿烂的生活一样美好吗?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好吗?齐读“夕阳真美”。
三、拓展阅读
其实,想要赞美夕阳的不仅仅是你们,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曾陶醉其中,留下佳话。其中我最喜欢这两句,想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配乐读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创设情境
1、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指黑板,生齐读课题)第一和第五小节,知道了: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稍停顿)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
2、那好,我们就跟着这祖孙三人去看日落,我们走啊走,来到了一片旷野,大家看——
3、欣赏日落的经过(课件出示,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欣赏,赞叹)
4、小朋友都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夕阳究竟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
1、轻声地朗读2、3、4节,想一想夕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师贴出“先……接着……最后……”)谁能用“先……接着……最后……”介绍一下夕阳位置的变化。
3、教师边讲述边画出太阳的位置。夕阳的位置,颜色在变化,四周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课文的2、3、4节就向我们描绘了这三幅不同的图画。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一)第2节
1、(课件出示)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第二节就向我们描绘了这幅画面,读一读这一节,数一数有几句话?
3、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三句话分别介绍了图上的什么内容?“
板书:太阳天空西山
小结:第二小节的三句话先写了太阳,接着写了天空,最后写了西山(点板书)
4、你喜欢哪一句?把你喜欢的这句多读几遍,再看看图,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5、你能把你喜欢它的理由告诉大家吗?
太阳:
a、你看过中午的太阳吗?对,那就叫“刺眼”。(课件出示)现在呢?光芒没有了,不刺眼,很柔和(板书:收起光芒)
b、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你能把这种柔和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个别读,女生读
天空:
a、一片深蓝,像大海一样,看上去很舒服。
b、蓝的地方还不够多,看看图,谁再来试试?个别读,男生读
西山:
a、夕阳的余辉洒在这些山峰上,就像是给他们披上了——(生想像说话)多美丽啊!(板书:丽)
b、还有补充吗?(课件出示看图,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非常雄伟。)出示(连绵起伏)谁会读这个词?(师用手势演示帮助)开火车读,齐读。
c、这样雄伟的西山,又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显得既美丽又壮观,这就叫“壮丽”(课件出示)读词,有力
d、出示“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练朗读个别读,齐读
6、太阳美,天空美,西山美,小朋友的朗读也美。你能把这小节三句话连起来读好吗?
7、当太阳西斜时,太阳、天空和西山组成了一幅多么好看的图画啊!齐读第2节。
小结:这一小节就向我们描绘了太阳西斜时的景象。它收起了——,天空——,连绵起伏的西山——,夕阳真美啊!(师点板书)
(二)第3,4节
1、当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落到西山的背后时,美不美呢?
2、小组合作学习:在3,4两小节中选一节作为你们小组学习的内容,讨论一下这时的夕阳美在哪,最后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
3、学生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议
哪几组读了第3节?哪几组读了第4节?
第3节:
a、一组齐读,评议
b、太阳往下沉时,美在哪儿?(板书:黄色红色紫色)
c、你想象一下云还会有别的颜色吗?哪些颜色?(先想象说再看课件)
d、真的就象小朋友想象的一样,颜色真多啊!你能用哪个词描绘?课文用了一个``````(板书)也告诉我们颜色还有许多许多。
e、出示第2句,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云的颜色又多又美吗?f、这时太阳很美,云朵就更美了。齐读第三节
小结:当太阳渐渐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板书:涨红),就象是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美得看也看不够,夕阳真美啊!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太阳躲到西山背后时的美景(课件出示)
第4节:
a、一组齐读,评议(或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你觉得这时的夕阳又美在哪呢?
c、出示第二句:
轻轻地:看图片理解,这时候的太阳只露出了小半张脸,像什么?谁会读这个词
灿烂:体会颜色明亮,读得稍响
遥远的天边:在哪里?很远很远的地方,谁会读这个词。
c、个别读句子,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起立读,齐读。
三、拓展欣赏
刚才,我们欣赏了课文中所描绘夕阳的美。老师也有几幅夕阳的美景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配乐)
四、布置作业
搜索一些夕阳图片,配以简单的解说词,办个班级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