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我听了关心凤老师的《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后,颇有体会。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主问提是实施高效阅读课堂的首要环节。”为此,教师备课时必须下功夫吃透教材,找准课文切点去突破重难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也是运用关老师的寻找切入点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设计主问题的方法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用引导学生寻找切入点去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的.主问题是这样的:当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后,问:“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课文的那些事体现了他的神机妙算?”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先让学生分角色多次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的明白诸葛亮神机妙算在:

1、知周瑜心胸狭窄,设陷阱;

2、知鲁肃为人诚实可靠,委以重任。

紧接着提示学生;文章中还有哪些事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时学生学得更有兴趣了,把后面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事一一概括出来,从而深刻体会了人物的个性特点,达到了学习本文的目。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好课文的主问题并以此做为切入点去突破重难点来学习课文十分重要。通过这次听关老师的讲座后,对此有更深的体会。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

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十分渴望到很失望。在教学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比较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了基础。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放在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中只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以引入后面的内容。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青蛙在松鼠的帮助、鼓励下坚持一级一级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坚持不懈向上攀登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展开,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青蛙的这种精神以及松鼠对它的帮助和鼓励。

课堂上,我通过出示图片及简笔画让学生描绘并感受山之高,我引导孩子说出青蛙看到那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时的反应,进而体会青蛙当时惊讶、害怕的心情,再带着这种心情去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内心。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在上画风这篇课文之前,没能及时与同年级科任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也没有经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老师好的建议,仅仅是自己个人看了几遍课文后,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经验来上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由于自己本身的水平有限,上完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就本节课来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虽然自己基本上能按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来上课,但由于课堂开始自己比较紧张,导入语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反而也导致学生跟着老师紧张,课堂上出现冷常教师也没能尽快的调整,课堂语言比较平淡,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准备了一些课件,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画风的图片及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老师没能结合课件,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风,并且把风吹物动的画面有感情地读出来。而且朗读的方式不够多,学生没能真正做到在朗读中感悟。

3、在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里”的句式说话时,因为模式差不多,但是教师采用训练的方式一样,单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用得不较少。

总之,这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好好吸收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本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