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 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 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 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 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 25 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 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
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 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 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 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
(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x单元第x节内容。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内容包含的一些重要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识记:
理解:
2、 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接下来说说教学的重、难点在仔细研究了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XXX是本章的难点xxxx较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四、 说教法
接下来,我简要地说说教法。
生物是一门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只有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自己的思辩能力。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相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 说学法
学法上
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突出XXXX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应该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部分、我们将花(3—5分钟)时间,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在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这部分将占去大约(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为学生分析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和兴趣化。
此外还应该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课题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三部分,课程最后需要留下(3—5分钟)、用于小结和强化认识。
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拉开作业间的难度差异,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 篇4
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