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孩子做家务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篇1
孩子在成长期间,做家务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与自助能力,每个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多方面优秀的人才。是父母在孩子做家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绝不可以使孩子失去体验家务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孩子不会做”、“孩子做不好”、“舍不得孩子做”对于做家务,很多家长有着错误的.认识,其实做家务可以让孩子有很多快乐。简单的家务活,无非就是扫地、洗碗、做饭、洗衣等,小小年纪的孩子可以从这些简单的家务活学起。
孩子通过学做家务,他们会从“我会”、“我能”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可以让他们信心倍增,同时感觉满足。“通过学会简单的家务活,孩子不仅会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的过程中还会享受来自家长的夸奖,有人夸奖的日子,一定是幸福快乐的日子。”
家务活并没有想象中难,只要你想学,有心学,不需要花多大功夫,都能学会,再说,做家务,做得好坏,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像学习,不像做数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做家务,认真一点可以,马虎一点也可以。:孩子现在还小,不可能要求她做得很完美,更多的是让她在做家务中感受快乐。
孩子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看见妈妈坐在阳台上,面前放了一盆火红的小辣椒。哦,妈妈在穿辣椒。
看着妈妈一个接一个穿得很轻松,不一会儿就穿好了一串。好像很简单嘛!我也突然来了兴趣。
于是我放下书包对妈妈说:“让我帮你穿吧。”“不行,你不会穿的。”“让我试试吧!”“那好吧,记住要把针对准辣椒把子的中心,不要穿歪了......”“好啦,不就是穿个辣椒嘛!我年年看你穿,早就看会了。”我不耐烦的打断了妈妈的絮絮叨叨。
终于轮到我大显身手了。我拿起一个辣椒心想:穿辣椒有什么学问?对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谁知第一个就穿歪了,第二个由于我用力太猛,把辣椒把子拔掉了,第三个更可气,我一不小心把手指给扎破了。我生气的`叫道:“妈,我不干了。这什么破辣椒啊,这么费劲。”妈妈连忙走过来说:“儿子,穿辣椒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有耐心呀,你再试试吧!”可我还是很生气地说:“就不穿了。”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到底才能胜利。遇到点困难就放弃,这怎么行呢?失败乃成功之母嘛!”于是,我重新拿起针细心地穿了起来,这一次果然很顺利。
看着自己穿好的辣椒串,心里美滋滋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也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成功!
孩子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篇3
有一个星期六,我帮妈妈做家务,原本家务是妈妈做的。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出晚早惨以后,爸爸就出去了,妈妈再擦桌子,我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就走过去说:“妈妈让我来做九天的家务吧,你多休息一会。”妈妈说:“好吧。”然后我就忙了起来。我还做了拖地、扫地、叠衣服、收拾房间、洗碗……
我开始扫地啦。先准备好扫把和垃圾铲然后把整间屋子扫的干干净净,再把所有的垃圾给倒了。
我拖地的时候先个拖地桶装水,装完水的.时候,就打是拖把,然后把拖把弄干。仔细的把每一个位置拖干净,要拖房间、桌子底下、角落、厨房、阳台……
然后我开始叠衣服,我先把我们全家的衣服都收进来,然后都把他叠好,分好是谁的,然后就把他们放进不同的衣柜里。
做家务真开心啊!
孩子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篇4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小时,韩国孩子每天小时,英国孩子每天小时,法国小时,日本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小时。
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于是孩子们缺少了锻炼。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对于年轻父母来说,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能力呢?
一、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意识
家务劳动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要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时,就会心甘情愿去做,而不是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最好不要以贿赂的手段利诱孩子做家务劳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不舍得让他一起参与家务,等到觉得孩子大了可以帮忙了才开始指挥,吆喝孩子做这做那,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情愿。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
二、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兴趣
首先,成人要成为孩子热爱家务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在做家务时不要因为做家务太累或讨厌做家务而在孩子面前发牢骚,以免给孩子造成做家务活很烦人的印象。父母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以营造良好氛围。
其次, 让孩子模仿成人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是充满好奇和喜好模仿的, 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这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洗衣服时,可以引导孩子洗小手绢、袜子等小件物品; 打扫房间时给孩子也准备一块抹布等。
最后, 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能和孩子一起做的家务。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后, 家长一定要给予肯定, 或者在众人面前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便会更加愿意参加劳动。
三、培养幼儿家务劳动的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家务劳动。
首先,应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饭前摆放餐具、洗手绢、整理图书玩具等; 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习叠被褥、洗碗、收拾饭桌、扫地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会去做家务劳动,并能做好,这是人之常情,但家长也应看到孩子的实际能力。除了必要的帮助外,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 让孩子一点一点进步。
其次, 在习惯的养成中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做家务, 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 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 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 鼓励孩子坚持劳动。有些家长有时心血来潮,让孩子做家务,看到孩子做得不合心意, 便大声呵斥孩子:“看你干的啥? 越帮越忙! ”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 让他们形成“你做得好,你做吧”的消极心态。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 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第三,用记录表的方式,评价孩子在家的劳动情况。家长可以设计 “小能手劳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设计洗碗、收拾饭桌、扫地、整理书桌书橱、整理床铺等栏目, 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为了调动劳动的积极性,开始可以用“贴画”记录,后来慢慢用打“√”代替。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为1:15, 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