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春晓》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晓》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关于春天的画面,领略春天的美和生机。
2.能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晓》,体验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所表达地诗情画意,并对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的愿望。
3.通过演唱和欣赏两首不同速度的《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内容:
学唱与听赏两首不同速度歌曲《春晓》,并进行相关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轻柔安静的声音及恰当的速度演唱歌曲《春晓》,以此来表达古诗的意境,体验音诗画相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难点:能体会到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音诗画欣赏《春意盎然》
师: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画家用神奇的画笔,音乐家用一串串音符带我们走入了美妙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唯美的情境,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情感上的铺垫,也让课堂一开始就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激发他们对此探究下去的兴趣。
(二)朗诵诗歌
1.媒体出示古诗《春晓》。(点名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师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诵诗歌。(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诗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美丽的意境。
(三) 欣赏学唱歌曲
1.欣赏《春晓》
过渡:在古代诗人们吟诵的古诗词都是可以唱的,到了现在,我们也可以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课件播放《春晓》)
2.听这首古诗在歌中出现了几次,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两个乐段。
3.学唱第一乐段:
(1)听第一乐段旋律(老师钢琴弹奏)。
边听边想象:这段旋律与古诗的意境是否吻合?
学生简单地描述感受。(轻声播放《春晓》旋律)
(2)小结:平稳的节奏,质朴委婉的旋律正如诗人在向我们诉说……春日清晨那清新美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3)边听边用“呜”哼唱。要求学生用歌声表现诗境。
(4)学生轻轻的唱出来。
设计意图:在对旋律和诗境有一定的感受的时候,再来让他们说说用歌声表现诗境不需要太多言语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演唱这一乐段时的力度、速度和情绪了。
4.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欣赏歌曲第二乐段。
师:这一段演唱形式上有什么变化?(出现了二部合唱和朗诵)如果合唱部分与朗诵不融合在一起呢?会是什么效果呢?
(2)学唱合唱部分:
a欣赏老师范唱高声部。
b讨论与第一乐段相比,感受有什么不同。
C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这两句如春风轻轻吹拂。
d(模仿春风)分两个声部轻声跟唱。
(3)朗诵与合唱结合表现,并讨论其效果。
(4)小结:音乐与诗相得益彰,带给我们美妙享受。
设计意图:通过在朗诵《春晓》时,运用虚词“呜”和不运用的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音乐与诗相得益彰,所带来的美妙享受。由于学习时是带着情境的,所以学生会很自然地注意到朗诵跟合唱速度的一致,声音的轻柔,犹如春风轻轻吹拂,更加深了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
(5)欣赏老师范唱全曲。
(6)听后讨论最让你激动的乐句。
(7)学生试唱最后两乐句。
讨论:虽然是第一乐段最后两句的再现,与第一乐段相比情感上有什么变化?尤其全歌在高音“6”结束,强烈地抒发了什么感情?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不需要枯燥地学唱《春晓》,在他们欣赏地同时,在他们一步一步走入《春晓》时,这首歌曲已自然地铭记在心了,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首歌,因为在欣赏学唱时融入了他们的情感。
(四)歌曲表现(音乐与画):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用语言勾勒《春晓》图。
3.(课件播放)国画《春晓》欣赏(背景音乐:古琴曲《桃源春晓》)。
4.对画而歌。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画中,在画中漫步,在诗中飞扬吧!
设计意图:把想象的具体化,这个环节看似与歌曲教学没有太多联系,但我认为会使这堂课含义更悠远深厚,体会歌曲的内涵会更深刻,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因为这首歌不是平时学唱的儿歌,是根据古诗改编的,我认为在这个环节渗透一点人文思想,是不会削弱我们的审美感受力,反而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文化传承的价值。
5.闭上双眼演唱。(课件:画和诗慢慢消失)
师:音乐是一首诗,音乐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又有着诗情画意。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此刻没有诗也没有画,但是我希望你们用歌声唱出你们心中的画卷,唱出你们心中的诗篇,我就是你们的知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们歌声中的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引起听者的共鸣,是唱歌的一种境界,也是再创造的过程,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气氛,在此时已达到高潮。
(五)欣赏另一首歌曲《春晓》,请学生说说两首不同的《春晓》在速度有什么不同?
(六)总结(音诗画):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春天的风里歌唱,思绪在春天的歌里飞翔,画为有形诗,诗为无形画,音乐是用诗画串成的美妙旋律,意境悠远,韵味无穷。“春来吟唱声,欢乐知多少”,让我们在歌中陶醉,诗中审美,画中品美吧,你们就是这音诗画的知音!
《春晓》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活动名称:
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2.通过创编动作、音乐表演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图片的景象一幅、国学音乐春晓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自述(提示语;这首古诗说了什么?)
三、再次欣赏古诗,逐句理解古诗含义
1.这首古诗的古诗的名字是什么?(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夜里不知不觉的睡到天亮,当诗人醒来后,听到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原来是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道多少花瓣被吹打落地.
四、幼儿朗诵古诗,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春晓
2.引导幼儿根据诗句大意创编动作
3.师幼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诵
五、幼儿有感情的诵读表演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表演,也可以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春晓)幼儿在小班的洪恩阅读中已经学过,但当时只做为儿歌学并没有让幼儿理解它的含义,中班的孩子再次学习对于古诗的内容很快掌握,对于它的含义通过老师的讲述有了一定理解,但有一部分幼儿还是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我在最后环节让孩子自己创编动作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通过音乐表演形式让孩子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充分的带动幼儿气氛,孩子们的兴趣很高.
《春晓》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感受春天雨后的一种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本课生字:晓、眠、闻;能说出诗歌大意;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能背诵。
3、启发儿童的想象,感受风吹花落的画面,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冬天,还是春天?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大地。人们常说:“冬去春来”、“大地回春”。春天来了,草儿青了,花儿红了,大家都喜欢春天,你们喜欢春天吗?
前几天,陆老师教的几篇课文,都是写春天的,《春之消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杨柳怎么样?《迎春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迎春花儿怎么样?
复习《春之消息》。
先女生齐读,最后一句男女生齐读。
复习《迎春花》。
指名女生读,最后一句男女生齐读。
过渡:春天来了,杨柳醒了,迎春花儿举着小喇叭,许多的花儿也跟着一朵一朵地开了,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画图)她给大地带来美。从古到今,许多文学爱、诗人都来赞美春天。去看春天,你们不是一年级的时候,陆老师教了你们6首写春天的诗,还记得吗?
复习古诗:
1、《鸟鸣涧》
2、《寻胡隐君地》
3、《惠崇春江晓景》
4、《忆江南》
5、《村居》
6、《春游湖》
导入新课: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喜欢吗?题目是《春晓》(板书标题)教学“晓”,你们学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晓是什么旁?是什么意思?(表示太阳升起来了,天亮了。)“春晓”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呢?
二、范读全诗
三、导读
结合教学:眠 睡眠 冬眠
闻 听到(下面是耳朵,在门里面听到)
四、自读,猜读,提问(哪些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五、开火车读
六、创设情境,体会诗的意境
春的早晨是怎样的情境,刚才大家通过学学想想,读读,已经懂了一点,为了把整整一首诗弄懂,下面请小朋友做诗人好吗?
描述:在这样的春天,(指图)你看到许多美的花儿,当夜晚来临,你这位诗人读书写诗累了,就睡了。好,请你伏下,双手合着放在头旁边。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鸟鸣),(坐起)睁开眼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两句诗:
学生: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这时候,诗人你又想到什么?从昨夜的风雨声,你这位诗人又想到什么?
于是你又写了下面两句:
我请谁来做诗人,把你的写的第3、4两句诗念念。
指点:现在你们知道了吧,这首诗是先写早晨,天亮了春天早晨的美景,然后回想到夜里的'风雨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放音乐,体会)
七、齐读
八、进一步从诗的语言体会的意境
提问:
1、春天早晨你在睡觉,哪个字告诉我你是在睡觉?(眠)睡是眼睛闭上的,“眠”是什么旁,春天早晨你睡着,不知不觉天亮了。哪个字眼告诉我天亮了?(晓)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晓”是什么旁?
2、你联系听到鸟啼叫的声音,多好听啊!哪个字告诉我是“听到”?(闻)“闻”是听到,所以下面是“耳”。
你再听听这春天早晨的叫声,是好几处同时有鸟鸣声,现在你能说“处处闻啼鸟”吗?
(到处,这儿、那儿,都可以听到鸟的啼叫)
指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兴奋、愉快)
指点:春天早晨多美啊,到处充满了生气。
3、诗人回想到夜里的风雨声,想到许多花儿,这两句该怎么读呢?
指点:写春天雨后的另一番景象,又是另一种美。
练习诵读。
九、指名读
男女声伴读、齐读。
十、巩固新课
1、扮演角色,表演诗歌:
(作睡眠状,鸟叫,醒来,柔眼)
读:春__________,
处__________。
(走到窗前,想想,回想起来了。)
读:夜__________,
花__________。
唱诗
2、解释诗大意:
小组准备。
表演(老师作奶奶,向奶奶讲述诗的大意)。
生:奶奶,今天我又学了一首古诗。
奶:叫什么题目?
生:《春晓》。
奶:你会背吗?背给我听听。
生背诵:
奶:什么意思呀,什么不觉“小”,大觉“大”的?
生:这首诗是说,春天的早晨睡得好,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晓”是日字旁的“晓”,到处可以听到鸟叫的声音,呗呗呗呗,这就是“春__________,处__________。”
奶:说了鸟儿叫,怎么又说了风呀雨呀?
生:是看到早晨的美景,想到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想到这一阵风雨,不知要吹落多少美丽的花儿,这就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奶:乖孩子,学得不错!
3、练习背诵:
复习生字,写字。
《春晓》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2.理解古诗内容,并能说出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默古诗。
4.初步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像、微机、录音机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用教学提示中第二种导入法(图像导入)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春晓》(板诗题)。
三、解题
分析“晓”的字形,说出部首,根据部首“日”说说“晓”的意思与什么有关?查字理解“晓”的意思。理解“春晓”题目,这首诗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自学感知全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觉”多音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3.小声自由读古诗,并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这首诗写了春天清晨什么样的景色?
五、理解诗意,领会感情
1.朗读全诗,想想每一句诗说些什么?
2.个别读第一句。“春眠”指什么?“不觉晓”指睡得怎样?这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晚上,睡得很熟,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能让人睡得这么香?说明春天的气候怎样?能睡得这么好,心情一定很舒畅,请用舒畅的感情读这一句。
3.齐读第二句。理解“处处”“闻”“啼”。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注意:“闻啼鸟”是古诗倒装的表达方法。应作为“闻鸟啼”来理解。)看插图,想象到处鸟声啾啾,互相应答的情景。你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该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这一句诗句?(欢快)。感情朗读。
4.齐读前句诗,并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情景?
5.个别读第三句。这一句又是写什么时候的事?什么事?(睡醒后回想昨夜刮风下雨的故事。)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自读最后一句,想想“知多少”的意思。这句诗说什么?(是写作者的感叹:不知有多少花被春雨吹落在地)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惋惜)“惋惜”什么?
7.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① 看插图,说说春天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② 花落之后,这景象还美吗?
③ 作者喜欢春天吗?(作者喜爱春天,也就喜爱把春天装扮得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
④ 那么作者看到花被春风春雨打落时为花儿惋惜实际上是一种什么表现?(喜爱春天)
⑤ 他这种感情体现在哪里?(喜花—爱花—惜花)
⑥ 感情朗读。(着重指导读好重音、节奏、语气)
8.说说全诗的意思。
六、背诵课文
1.这首诗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听
回想
想像
(春眠
啼鸟
风雨
花落)
2.根据以上归纳出的顺序背诵全诗。
《春晓》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 jué。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⑶ 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4、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3、解决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
春晓(齐读)。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⑴ 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⑵ 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⑶ 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⑷ 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⑸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⑶ “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⑷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4、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