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如果我能飞》儿歌磁带,挂图,一只小鸟、一颗星星、一朵浪花

活动流程:

一、幼儿自由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

1、瞧,是谁飞到我们班来了?它们是怎么飞的?还会有谁飞到我们班来?那你动动你的脑筋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够飞行?

2、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够飞翔,你最想飞到哪里去?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学习朗诵散文诗。

1、出示挂图,欣赏诗歌。

听一听诗歌里的“我”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变成了什么?(边说诗歌边出示星星、浪花、小鸟)

2、根据儿歌内容提问。诗歌中的“我”都飞到了哪些地方?变成了什么?

3、分段学习仿编诗歌。

三、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咦,我发现这首诗歌有一个小规律:每一段开头都是“如果我能飞”,第二句是我要飞到哪里去,第三局则是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什么。

2、如果你能飞,你要飞到哪里去?变成什么?

3、请你把仿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大量繁殖”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并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情感目标:

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 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媒体出示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鹿的印象。( )的鹿

媒体出示:活泼而美丽

指导朗读。(读出小鹿的快乐)

2、 媒体出示狼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 ( )的狼

媒体出示:贪婪而凶残

指导朗读。(语速放慢,读出人们对狼的憎恨。)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课文。

板书:39 狼和鹿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

shòu dī zāo tà chén màn yán

狩猎 提防 糟 蹋 功臣 蔓 延

(一)、感受森林变化

1、 媒体出示森林图片

师:瞧,这就是文中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出示: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那就是——(生机勃勃)

师引读:那里的森林——;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一片——。

4、 指导朗读(配乐):(读出森林的美,动物的快乐。)

师:可是过了20多年,这片森林又怎样了呢?

5、 媒体出示现在森林图片:

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6、 师生配合读(配乐):

整个森林像——;绿色在——;枯黄在——;鹿最多时有——;现在一下子就死去——;到1942年只剩下——;前后一共死去了——。

文中“消退”和“蔓延”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现在的景象?

7、 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凯巴勃森林在这20多年里的变化。

(男女生分读,前一句语速快,后一句语速放慢。)

质疑:看着森林前后不同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二)、初步了解变化的原因

1、 请两位同学读2、3、小节。

交流发生变化的原因。

(预设:学生此时的理解是粗浅的,他们会比较简单回答是因为人们捕杀狼。)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时点拨:

人们为什么杀狼?杀了狼鹿怎样?鹿大量繁殖造成什么结果?(森林被糟蹋)

3、 理解:糟蹋

鹿原来几只?现在几只?这就是——(毁灭)

随机板书:人捕杀狼,鹿大量繁殖,糟踏森林,毁灭自己。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些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凯巴伯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

1、自己说。

2、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狼的变化

师引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

(二)、鹿的变化

1、 想象一下,鹿群在这片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用上这些词说说。

出示练习: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从此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 。

2、 理解:大量繁殖

鹿从原来的大约4000只,猛增到现在的100000只,是原来的25倍,这就是——(大量繁殖)。

3、 鹿的大量繁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师生配合读第三小节: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灌木吃完了,吃——;小树吃完了,吃——;于是整个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到1942年——,这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这真是——(人们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三)、深悟明理

师: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鹿群会毁灭,更没有想到的是什么?请默读最后一小节,用曲线划出相关句子。

1、交流。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书并理解:功臣 祸首

3、理解双引号的作用:

在人们的心中,狼贪婪而凶残,而它在这里居然成了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想不到的,它们在这里有了特殊的含义,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板书:在这两个词语上加上双引号

4、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狼对森林和鹿群有怎样的功劳。

方案1:放手让学生说,难度较大。

方案2:出示句式,让学生补全内容:

因为狼吃掉了一些鹿,所以 。

因为鹿群发展得不是太快,所以 。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4、师引读: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森林的功臣,这是因为——。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鹿群的功臣,这是因为——。

人们刻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就会——。

5、理解“枪声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的含义。

师:动物和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就打破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造成凯巴伯森林林毁鹿亡的真正祸首是——(人)。

6、想像说话:

当地人在100多年前,好心做了坏事,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会怎么想呢?

现在还有什么办法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相信经过人们的努力,凯巴伯森林一定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你瞧,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我们只有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护大自然,才能使大自然生机勃勃。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2、思考怎样恢复这些已经失衡的生态环境。

3、把说的付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出示第4段。(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画写唱等等)

附板书

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

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