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晚熟的人》读后感700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熟的人》读后感700字 篇1
小奥是一个留守儿童,他喜欢放羊和在村子里玩耍,不喜欢学习书本知识。奶奶去世,爷爷年迈,编筐时经常睡觉。小奥的父母,在外地一家野味餐馆打工,父亲每天都要杀蛇杀鳖。
小奥的遭遇,是留守儿童的一些生活状态,孩子得不到进步的教育。最让他温暖的是奶奶对他的善良教诲。当他被鳖咬着手指不放,疼痛难忍时,好朋友袁小鳖带给他喝了半瓶可乐,这也让他无比感动。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奥对他们没有什么感觉,当被鳖咬到手指,他很是责怪父母的工作,揭露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杀害,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以及人们不健康的饮食。
张二昆,刺儿头出身的村官,把乱哄哄的村民,治得服服帖帖。他虽不贪污村子里的钱,但也给有势力的人办事。有人要来村子里盖养老别墅,他也是趁着袁武的养猪场不环保,千方百计打压袁武,逼他让出那块地,难道老百姓都真的能到别墅里养老吗?又是什么人能受益呢?
外村一对打鱼的父子,贪得无厌,捕到老鳖还不罢休,糊弄小奥看着,他们继续打了很多鱼。这个野生的大湾,被污染破坏着,大湾里的生物被过度捕捞着。因小见大,一个村庄是如此,很多的村庄也是如此,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现代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糟糕。不及时治理的话,不堪设想,对人们的健康将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救小奥,各个人物轮番上场,有封建迷信祈求的,有想办法的,有输液的,有拍手机视频的。张二昆打了110,把警察叫来了,束手无策的壮硕警察,在连夜的工作后,也很抱怨,芝麻大的事也要找警察吗?瘦警察在张二昆要让村民们拍视频发圈儿的一番威胁之后,恐怕事情闹大,赶紧解释壮警察的抱怨。然后思索起来,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解救了小奥。
畜牧局的侯科长说鳖的身上有字:天下太平。大家不管看没看到,当官的说有就有,又是一通拍照。在张二昆的大喊下,村民们也跟着大喊天下太平。只是人在各种矛盾所产生的较量下,不知道是否真的会天下太平。
小奥含着泪水让大家放了老鳖,老鳖趁人们不注意,滚下了大湾里。
热爱保护人类的后代吧,热爱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吧!
《晚熟的人》读后感700字 篇2
起初,接触这本书是源于洞见君的推荐,后与同事闲聊,发现她也喜欢莫言获矛盾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
这是我看莫言的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题材,一开始有点看不进心,因为刚从《平凡的世界》中走出来,脑海里全是润叶、少安、少平等平凡人物的平凡命运,久久不能跳脱出来。于是第一篇《左镰》便囫囵吞枣的匆匆而过,直至到第二篇《晚熟的人》才真正进入,其中一句“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时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让我反复思考,不单止步文本故事的思考,更是对周遭生活的思考。又如“一直坚信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同样自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但其实当你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聪明人”。晚熟的人或许是别人早已劫波历尽,功成身退,云起云淡的时候,自己还天真而不通理,幼稚而为入世。又或者是:伏久着,飞必高;开先着,谢独早。”似乎从莫言这里找到了曾被生活困惑的答案。晚熟的人或是成熟未熟之人,都是善良的人,也是历经坎坷和磨难才成熟的。但价值非凡,就如同钻石一样经过打磨而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熠熠生辉。再如,“善良的人都很孤独,但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我沉默时,我感觉充实;我开口说话时,我感觉到了空虚。”字里行间中,充斥了对生活的领悟:“在成长的道路上慢慢的发现社会的复杂,人心亦是难测。成熟也就在顷刻间。”
在这12篇中,《红唇绿嘴》最揪我心,它勾起了我对命运的敬畏之心,对世间万物守恒规则的敬仰之情。主角覃桂英,这个人可谓不知感恩、没有节操、没有底线、没有公德心。老师李玉洁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无意间使她的六脚趾暴露在同学面前,老师深感自责和惭愧,想尽办法弥补,帮她做了脚趾矫正手术,成为了一个正常人。而年仅11岁的覃桂英恨上了她的老师,以致多年后,在那个疯狂的时代,覃桂英将李老师的辫子剪下来编成鞭子,在李老师的脸上狠命的抽,李老师不堪屈辱,最终跳井而亡。好在世间万物守恒,命运是会眷顾善良的人。在之后覃桂英即将要转正,大展身手的时候,被人举报她逼死李老师一事使她的职业生涯就此落幕,而举报之人正是她的枕边人,葬送了她的“大好前程”。与此同时,莫言也塑造出一类依靠善良和实干的人最终得到幸福人生的人物命运,向我们传递了正能量:善良的人会从生活中自如的散发魅力,最终得到幸福的人生。正如莫言说:”人类的幸福是建立痛苦之上的,美好的实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的事物存在。”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便是莫言的金句:通俗的语言却耐人寻味。
《晚熟的人》读后感700字 篇3
《晚熟的人》里也有很温情的故事。地主孙敬贤半带病半带猾的与“我”在一个生产队里割麦子,既不是很努力又不是很倒退,一直保持着一种状态,“我”感觉不对,看到孙敬贤眼珠子里射出阴沉沉的光芒,因此写了一篇文章叫《地主的眼睛》,把他在当时当地搞的受了不少苦,你说冤枉他吧,也不算,但这孙敬贤就只记住这些,恨恨的把这传给他的儿子及孙子,大概太坏了,得罪到自己家人,自己的孙子都已经不认可这些狡猾的心思,对地的喜爱没有减少,但后代孙来雨已然成了一个踏踏实实种地的“农场主”,真心的在乎那些闲置的地,为了能每年多生产百万斤粮食。后来孙敬贤离世后,孙来雨的爹给他爷爷办了个类军队的葬礼,像唱戏一样,孙来雨跟“我”说“我爹与我爷爷一样,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是不是胖子,别人一眼都能看出来,做出来的和性格里自带的差别总是很大,不然,在孙来雨想多要地的时候,“我”为什么真心想要帮他呢?
最后一个故事是悲情的《火把与口哨》,讲述人和狼的故事。村里教堂里有一幅壁画,画着一只母狼和两个吃狼奶的男孩,后来教堂失火,在里面住的宋老师和儿子烧死在里面,出殡那天与三叔娶三婶的喜事碰上了,再后来,三叔家一连串的不幸,三叔死在煤矿瓦斯爆炸中,狼把三叔家儿子叼走吃掉,引起一圈人对三叔闺女的误解,这闺女委屈的服毒自尽,三婶带着愧疚与仇恨,沉静地削酸枣木杆、缠铁钉、融蜡烛、缠布条,一层一层,迸发出非于常人的力量、提起非于常人的胆量将狼窝端掉......太过用力,终气消云散,带着与三叔的口哨情缘,奔向地下的一家团圆......故事荡气回肠,再看仍心存悲伤,这大概也就只有回望才可平静。
小说集看完,我像通过看书看到了人生百态,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构成了社会,构成了世界,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什么是早熟?什么是晚熟?我想也没那么重要了,“早熟”的人以为他聪明,过早的展现他那一点能耐,结果反弄巧成拙,竟也成为真正晚熟的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成长,到老来终混混沌沌;“晚熟”的人带着一股憨态、一副真诚,踏踏实实做着自己,对人对事自然而然,终将得来内心的安稳和圆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反倒是真正的早熟,只是当事人并未觉悟。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因为拥有符合规律的思维方式,所以做的事情根本就不会越出边界,这也是骨子里早熟的人所未察觉到的真理逻辑吧。
再回到当下,前述同学口中称自己晚熟,是在感叹他追求一个人、选择一项工业时,只觉当时的安逸和满足,偏离了人之本性的核心,没有看到事情真正本源的品质,遇事轻易放弃,甚至连自己都不够了解;他羡慕甚至嫉妒的是,身边很多人都可以遵从内心,随心所欲且能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做什么,慢慢地去接受世界、融入世界,进而寻求到平淡真诚的心境......人生没有重来,不管是早熟或者晚熟,选择过怎样的人生是我们的权利,用一颗善良、真诚、热忱的心对待人生总不会错。
面对一部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面对小故事里的大道理,我心忐忑,读后感或许还疏浅,再过十年或许有新的体会,愿界时再谈!
《晚熟的人》读后感700字 篇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篇小说《晚熟的人》,因他的一句话让我喜欢上了这本小说,他说: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他们是被“劣人”所催熟的。当别人聪明伶俐时,他们又傻又呆;当别人权衡利弊时,他们一片赤诚;当别人心机用尽,他们灵魂开窍;后来虽然开窍了,但内心还是会保持善良与赤诚;他们不断寻找同类,却变成了是最孤独的那一个!
这句话,仿佛一下子击中了我的
心,仿佛找到了知音,仿佛就是写生活中的自己,还有身边的几个朋友,不都是晚熟的人吗?
记得原来有首歌叫《不想长大》,特别喜欢这首歌。特别是歌词: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悠扬的旋律
至今还在耳边响起……
如果生活中可以保持童真,不被生活摧残,可以像许晴一样,即使到了五十多岁,甚至是八十岁依然还保有少女的心态,不好吗?我认为她至少是幸福的,有多少人在为她遮风挡雨,让她生活在童话世界里。让她幸福的如同一个孩子!这该是多少人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啊!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再次让我陷入了沉思。就像莫言说的:“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所以要天天快乐!
“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恶人催熟的。后面虽然开窍了,但仍然保持漂亮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这句话又在耳边响起,忽然想起了一个朋友,现在想一想,她也是晚熟的人,因为喜欢文学,因为喜欢浪漫,因为说话口无遮拦……在生活中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不是她不好,而是她不懂世俗,不懂人性,不知道除了父母,谁也不会捧着她过的道理。这和从前的我一个样。就像莫言说的:“一切都很正常,只有我不正常。“就成了现在的这般模样!其实人大多都是好人,只是频率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也不同罢了。多些宽容,多些谅解,其实还是一样的友情!
莫言还说:“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忽然想起了自己,因为爸爸说话委婉,没能听出当时他的言外之意。至今想起还是后悔不迭,后悔自己情商太低!以至于把日子过成了现在的模样!如果当时的我成熟些,如果爸爸说话像我一样直白,哪里还有现在的日子!没有如果,也不能后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自己!拼搏努力,就是要把日子过的干净而有底气,快乐且懂得珍惜!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少年到成年都经历了从稚气到成熟的阶段,从坦率热烈到稳重得体,哪怕生活以痛吻我,我还能报之以歌!
所以,不管早熟也好,晚熟也罢,还是被别人叫傻子,人生这趟列车,你永远不知道抵达终点的是哪种人,所以放平心态,做好自己,不要被内心的欲望裹挟,你也能收获这一路的风景!何况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呢?
还有一位朋友,感觉也是长不大的孩子,虽然做事面面俱到,可在感情上依然纯真的像个未经世事的少年!至今也是形单影只,为生活而努力着。因为活得通透,因为活着不容易,所以我们倍加珍惜!因为热爱生活,因为还有父母孩子,所以还保有工作的时候那股拼劲儿,值得敬佩!可一谈起感情,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晚熟的人啊!愿你都可以如莫言所说:“我们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可我总觉得,这句话不太真实。因为起步晚,如何才能一年就干出早熟的人十年才干好的事情呢?我又疑惑了!唉!别想太多,只管努力,相信一切自有道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嘛!
最后,再夸赞几句莫言,这本《晚熟的人》是莫言获继诺贝尔奖八年后的第一部小说,就像人们总是相信一个作家或者歌手大火了之后,就会江郎才尽,可莫言这本书依然没让我失望,带给我陌生而又惊喜的阅读体验,所以,真正的作家,永远都是在思考人性。莫言依然是我心中那个莫言;依然是我初读《卖白菜》里的那个莫言;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