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匠心筑梦心得体会(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匠心筑梦心得体会 篇1
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央视播出了一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忠实地记录和颂扬了植根于中国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有这样一群工人,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高中或大学,而是追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完善和完美。通过继承和学习,以他们的专注和坚持,成为了国宝级的顶尖技师,以工匠的名义成为了某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的故事,主题是热爱职业,奉献精神。其中有中国航天界第一个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人,载人潜水器“双线”钳工顾,高速钢轨打磨器宁,港珠澳大桥等。深海装配工严观安,装配工胡双千,坐大飞机的,刻骨铭心为APEC会议做礼物的孟剑锋,钓鱼纸大师。他们文化不同,年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敬业。他们之所以能巧妙地构建梦想,靠的是传承和学习,靠的是专注和磨练。
“三百六十行,各行其是”,这些伟大的匠人给我们的财富,就是深深地植下“光荣的劳动,珍贵的技艺,伟大的创造”的理念,继承中国悠久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工艺,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释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在这个多姿多彩,极度物质化的时刻,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受到了几倍的工资,几套房子,几个升职的诱惑。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动。因为他们的共同点和特殊性不仅在于他们精湛的技艺,还在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他们崇高而充满职业道德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的声音:“每次我们看到我们生产的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发动机,都会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伟大的乡村工匠,匠心打造梦想——每个五金制造商都是工匠,都有一份责任。每个产业工人都应该以“伟大的乡村工匠”同样的精神标准,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匠心筑梦心得体会 篇2
在这个劳动节,我和父母一同观看了《中国大能手—匠心筑梦》的特别节目,下面将我所学习和领悟到的工匠精神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要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要有耐心,专注,坚持,同时更为可贵的是要有专业和敬业之心。《中国大能手—匠心筑梦》节目的录制是一场全国劳动精英的聚会,让我有幸观看到他们精湛的技艺,被他们的工匠故事深深感动。节目中,有来自航空、高铁、煤炭、电力、服务行业的五位工匠榜样,他们分别是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航空手艺人王保森、亿元机电王张晨光、带电超人李红新和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首获金牌的选手聂凤,这些劳动英雄同《中国大能手》的17位冠军,济济一堂,展示精湛技艺、讲述工匠故事,诠释工匠精神,以匠心构筑强国梦想。
从工人到工匠,他们用平凡创造伟大;从技师到大师,他们用执着成就卓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他们以匠心筑造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促进一个人成长、进步,加速成功的动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活在这世上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精神的依托,没有信仰。教师,是我的梦想,当踏上教师这个岗位,我努力坚守我的梦,并为梦想不断地去努力,因为,为梦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坚守梦想最大的动力就是付诸实际行动,学习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安心于本职工作、专注于职责、专注于事业,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钻研本职业务,在工作中干出一番名堂,有点成就,有点成果,有点收获。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发扬工匠精神,做一个“双师型”教师,要求自己理论知识扎实,实操技能过硬,在工作中以中国大能手的“工匠精神”为动力,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专研所教学科,利用以赛促教,以赛x考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培育工匠精神。现在学校正在筹办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这项大赛是我们教师技能大比武,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一个平台,我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以“工匠精神”鼓舞自己,将项目做好,做精,做专业。同时协助学院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我们学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并助力2017年教师技能大赛的筹办。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你的坚持,终将美好,不忘初心,匠心筑梦,为梦想奋斗的人生才会最精彩。
匠心筑梦心得体会 篇3
伟大的乡村工匠,匠心打造梦想。今年央视五一发布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工匠用“八双劳动之手”打造神话的故事。今天电脑动画组还组织组员观看,感受工匠们传达的专业技能的极致。通过继承和学习,他们以自己的专注和执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实践表明,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奋、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拓展人生价值。这是一群工作者,他们的成功不是上高中或者大学,而是追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完善和完美。通过继承和学习,通过专注和坚持,他们成为了国宝级的顶尖技师和某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在《大国工匠》的第一集,介绍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38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焊接的`允许时间误差。在中国航天,53岁的高凤林的工作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他焊接了火箭的“心脏”,是第一个焊接发动机的人。现在,他正在为中国正在开发的新一代“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的焊接发动机挑战一个新的极限,——。焊接看似简单,但在航天领域,每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和重量都需要仔细考虑。高凤林说,焊接时,你必须留意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出现错误。"如果这个过程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么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的重点来自于他刚进入这个行业时的努力工作,而航空航天制造要求零错误,所有这些都需要从扎实的基本技能开始。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对于焊接工作来说,一点小瑕疵就可能导致灾难。因此,焊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细致严谨。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大量工人的制造业大国,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屈指可数。表面上看,工人和工匠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他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目前,一些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在国外已经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摆摊出售。正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与普通工人不同,工匠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了从中获得幸福。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转行的原因。这些工匠能够忍受贫穷和孤独,几十年来一直在追求专业技能的完美。他们通过继承和学习,专注和坚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是第一个焊接发动机的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高薪聘请他,有的甚至提供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房子的诱人条件。高凤林不为所动,一一拒绝。原因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来说,每次看到自己的引擎把卫星送上太空,我都有一种用钱买不到的成功后的自豪感。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堪称匠人,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工匠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产品。在他们心目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应该是最好的,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花了40多年时间打造了5个航海钟,最后一个创造了64天航海记录,只慢了5秒,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我们国家的工匠也不逊色。他们有的能在薄如牛皮纸的钢板上焊接而不漏,有的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发际线的五十分之一,有的人能感觉到像x光一样精确和印象深刻。而这显然离不开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
所以“大国工匠”所诠释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让我国制造的产品能散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匠心筑梦心得体会 篇4
《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一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老师对我也十分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十分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十分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务必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一天要对自己说:“我必须能成功,我必须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取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向走下去。在那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此刻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匠心筑梦心得体会 篇5
他们一念执着,一生坚守。我们国家需要许多像这样的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中国“大国之匠”,他们用智慧创造今日的辉煌,他们用实力创造今日的成就,他们证明中国这个大国的实力,他们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与努力。
打造“中国制造”,有这样一些国家顶级技师,他们的名字是故秋亮,孟剑锋,胡双钱……故秋亮为载人潜水艇做出伟大的贡献——蛟龙号,一丝不苟,临近退休却依旧关注祖国的未来,默默奉献祖国科技中。为此,孟剑锋,国家高级技师,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容半点差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胡双钱,从1980年进场,不管工厂倒闭,也不被高薪诱惑,依旧与工厂老员工相互陪同制造大型飞机,对每一个细节更为关注,他给家人没能尽丈夫与父亲之责,却给他们带来一堆堆奖状和荣誉证书。他们是打造“中国制造”的有功之臣。
大国之匠,把我们推向世界顶尖,把中国文化传远名扬。他们是周东红、宁云章。一个为造纸做出伟大奉献,一个为高铁作出奉献。我们生活中,学习中都会运用到纸,而周东红从未浪费过一张纸,从他手里掏出来的纸全部都是完整的,为运用到纸的部门奠定了基础。宁允展为高铁速度创下了与以往记录更高的成就,为此,我国高铁科技已打通世界。
为了祖国进步,为了人民安全,更有这么两位有功者用一生来成就祖国事业与自己的事业。他们是张东伟,管延安。张东伟也是严师出高徒,从学徒开始,他的师父不容他出一点差错,他们岗位中稍出了点差错,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巨大的。他是一位LND船的钢板链接者,钢板链接必须徒手链接,在这行业中,必须心平气和,为此他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去钓鱼将职业培养出情趣。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还有管延安,是一位有20年工龄的、技术精湛的老钳工。我们国家有许多海底通道,而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一双双精巧之手打造的,在他们刚出生的时代里没有高科技术产品,只靠他这一双手精确到0.01毫米,也不放过。他说:“如果发生空隙,海底通道将会出现露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要更加用心”。
他们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不抛弃,不放弃是交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所以我们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着那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绝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