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欢迎阅读永久的生命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找关键句,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

2.品读课文,写品析,让学生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3.悟读课文,谈感受,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本质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品读、悟读课文,探究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导学案小组长检查,落实行动,ppt展示,齐读,书空。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 ) 炫耀( ) 茸( )毛

蔓延( ) 凋谢( ) 洗涤( )

3.理解词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六个,其形如臼。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件事、解决某个问题。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二、课堂学习

活动一:朗读课文 组小诗(ppt展示)

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加上题目,组成一首小诗,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

(给学生5分钟时间朗读课文,完成任务,找3名学生展示。)

教师ppt出示小诗,共同小结。

永久的生命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人们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感谢生命的奇迹,

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永远存在,它充满希望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小结: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欲扬先抑 富含哲理

(扣住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哲理进行强调。)

活动二:品读课文 写品析(ppt展示)

以“生命的短促和永恒的生命”为话题,在文中找睿智又形象,理性又富含感情的句子,并分析。

(给出一个范例,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品读、分析,学生展示)

例如: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这句话言简意赅,富有睿智的道理,饱含作者惋惜的感情。

(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给出自己的分析,学生齐读,做相应的笔记,给学生引导,最后小结)

①“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用“凋谢的花朵"比喻生命的消亡,“色彩”芬芳”比喻思想、精神,生动形象的说明生命虽然消亡了,但是生命里留下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思想,这些精神、思想将跟随着生命永远流传下去。

②“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将"生命”和”衬衣”相对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过去了的'生命永远不会再返回的道理。

③“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④“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 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富有深刻的哲理。

小结:形象描绘抒发情感 睿智理性

(议论性散文语言的特点)

活动三:悟读课文 谈感悟(ppt展示)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给学生一个范例,给学生3到5分钟时间,学生展示思想的闪光,教师给示范,小结)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结:个人的生命有限,但是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可以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创造新生命,孕育生机。

课堂总结:

1. 学生背警句。

2. 教师做总结(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富含哲理 思路清晰 语言形象 内涵丰厚

3.推荐阅读

冰心《谈生命》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人生》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3.品读欣赏富有哲理的句子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品读欣赏富有哲理的句子,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紫藤萝瀑布》吗?有同学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作家宗璞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略)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作家严文井先生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由个体生命易逝写到生命的永远不朽,最后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回答:

1.划分课文的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第二层,谈生命的永久;第三层,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人生本就短暂,可作者为什么说是“永久的生命”?

(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短暂,但生命在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延续,蓬勃兴旺,整个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珍惜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精读课文,品赏语言:

1.理解“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的。”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个体生命是“暂住”、“消逝”,人类生命是“永存”。表现了永久的生命这个主题。)

2.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同样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生命比作花朵,最终将会“凋谢”。但是,在凋谢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说又是“永存”,表达了作着对生命的赞美之情。)【方法:修辞+主题】

3.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奇迹,总结全文。)【方法:主题+结构】

动图

四、写法探究,全文总结

(小组合作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1.全文布局谋篇,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明确: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人类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2.欲扬先抑的写法。

(1).讲解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一种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明确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3)举例欲扬先抑写法的范文

(如《藤野先生》一文,先描写藤野先生“黑瘦”的外貌,“抑”;再从留级学生介绍藤野先生穿着“模糊”像“扒手”,“抑”。二次“抑”在结构上层层铺垫,为后面的“扬”蓄足气势。接着写藤野先生认真细致地帮“我” 修改讲义,和蔼可亲地指出我讲义中血管位置细微的偏差,表现了先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导的教学态度。这里的“扬”,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生活简朴,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欲扬先抑的写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淋漓。)

3.比喻贴切。

明确:文中用“小草”、“小牛犊”作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总结:

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五、积累素材,写作练笔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富有哲理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请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有“永久的生命”的人物事件:

刘胡兰赴铡刀, 董存瑞炸调堡,黄继光堵机枪,雷锋做好事……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年纪轻轻就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个体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3.自然界植物给你的生命启示:

春荣冬枯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小草又绿大地;春华秋落的树叶、飘落的花瓣,化作春泥更护花(树)……这一切不正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吗?

4.今天的作业:

请根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分享,用具体的人或物写出你对生命的理解。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3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而,教学本文时,我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在引导学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来进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语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20xx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五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议论抒情,如《散文二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前面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也为《永久的生命》这篇这里散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以及学情分析

虽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学生依然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对于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的障碍。上课时,不仅要培养尖子生的,树立榜样作用,还要重视中等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参与课堂,愿意走进文本,愿意探索他们未知的新领域。

四、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及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

3、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投影仪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诗歌简析:《有的人》

本诗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生谈感受)

(二)、导入

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此,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三)、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检查预习

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俯瞰(kàn)遏制(è)

(生注音,诵读并注意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识记,为后面理解课文做准备。

3、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1)我们都非常可怜!

(2)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生反复诵读,体会其感情,并总结。

4、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对生命,所书法的情感。进而教会学生这种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四)、细读赏析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谈这篇散文是如何体现严老的语言风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1、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语句,学生可四人一组,讨论、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在寻找语句的同时,会思考,会讨论,会分辨,进而组织语言,形成文字性的结论。不仅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了培养,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再训练。

(五)、主题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理解,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最倾向于哪一种?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文本,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点在于,怎么样才能结合文本,回归教材,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理有据的表达出来,这是设置本环节的主要意图。

(六)、拓展延伸

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提示:对联、小诗、横幅或一句话,等等。)

(联系学生写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前面训练了学生读的能力,说的能力,本环节主要是训练其写的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现。

(七)、小结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这样说过: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业

永久的生命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 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 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法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领读、比较阅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 湖北省立高级 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 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怎么理解第二段中“生命自身”的不朽?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三、再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总结课文

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辉煌或许不再,却能带来昔日的奋进,让拼搏重来;成功也许远去,却能洗去浮躁的外表;让生命重获一种充实的丰盈。

让我们共同在这铺满鲜花和荆棘的青春中前行,在乌云和太阳并存的天空下展翅翱翔,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附 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易逝 建功立业

生命 永久 珍惜时间 奉献社会

赞歌 获得永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