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 篇1

每一次上课,都是学习和完善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如下问题:

一、初读阶段的不足

在初读环节,我出示了以下几个学习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把图和文结合起来,读到哪个节目,就看哪个节目的图

3、读完后,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这几个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且杂的,借着这次的机会,希望自己在下次上课时能够适当简化,让学生能够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阶段的不足

在合作学习阶段,我出示了以下的学习要求

1、将“谁表演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看了怎样”这三部分开来读。

2、用“——”画出怎样表演的句子,用“~~~~”画出观众反映的句子。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几个老教师的`指导以及我个人的反思,我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分组过程中,我将前后桌四人分为一组,但学习要求1中只有三部分,造成4人中有一人无法合作完成要求1,而最后几桌因为没有同伴,学习任务也无法顺利完成。

(2)在反馈阶段,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粗略地让几个学生进行了反馈,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没有反馈第二个学习要求,每一个出示的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以后,都应该进行适当的反馈,没有反馈,自主学习就没有良好的效果。

三、小练笔阶段的不足

在小练笔反馈阶段,因为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所以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到位,只是快要下课时,仓促地拿了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其次,在设计学习单时,也没有考虑到低段学生的书写规范性,既没有方格,也没有横线,造成学生的书写不规范。在展台展示时,对于学生写段开头没有空两格这个问题,也没有提出,而是仓促带过,这容易对孩子们造成误导。

四、写字阶段的不足

在写字指导阶段,没有严格按照“哄”字在田字格中的站格位置进行教学书写,使学生产生了迷惘和困顿。

教学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过程,在上课时,既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磨砺,慢慢做到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兼顾上课时的方方面面,不忽视每一个细小的细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 篇2

《精彩的马戏》是我们二年级的一篇选学课文。它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共记叙了六个节目,其中,重点记叙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围绕“精彩”从两方面进行了记叙:一方面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文章最后赞叹:“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他们的指挥”,说明了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积累、发展学生语言的好教材。结合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话训练。

从学生的习作看,写得也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1、虽然注重学法的迁移,但对学法的指导不够透彻、到位。精读第二自然段后,对“黑熊踩木球”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太过匆忙。只是让学生粗粗地读了一遍,没有引导学生领悟写法上的精妙,没有进一步将写法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因此,学生学得还不够扎实。

2、让学生自由仿写时,如果就选其中一个最精彩的如“马钻火圈”,这样指导学生仿写更有针对性,效果肯定也会更好些,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这样的处理我想学生更易接受些。

3、在指导、评价学生的习作时,不够到位。应先引导学生说说“写的好的地方”,再提出建议,就能使讲评更有针对性,更有层次感。

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选学课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三自然段是写“黑熊踩木球”,围绕“精彩”从两方面进行了记叙:一方面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映。

我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本,了解课文讲了哪些精彩的马戏。

2.通过抓住描写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的词,体会“黑熊踩木球”的精彩。

3.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以“谁表演什么,怎样表演和观众反映”的顺序仿写一个马戏节目。

在教学中,第一个目标落实了,但是第2个目标没有很好地落实,教得太浅,以至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第三个目标是学情定位错误。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具体反思:

一、学情定位不够清晰

1.学情定位错误,二年级的定位在于词、句的学习,重在朗读训练,然而我却定位在了段的结构,教学了“谁表演什么,怎样表演和观众反映”段落结构,甚至还采用了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仿写,完全拔高了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

二、文体性知识教学策略欠丰富

1.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太薄弱,比如在教学让学生划出动词后,却没有引导学生朗读,从朗读中感悟,而是直接一笔带过。

2.对于学生的读缺乏指导,当学生读的不理想时,应当适当范读,在读的过程解决正音。

三、生成与预设处理欠妥当

1.在教学中,我的课堂是问答式,应当搭建平台,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因为一直没有和学生进行良好的对接,所以也就没有好的生成。

四、其他

“微课”只要求抓住一点即可,而我却抓得过多,什么也没有抓好。而且课堂上没有练笔的时间,时间把握的也不合适。

二年级语文下册《精彩的马戏》教学反思 篇4

大家对这篇课文都不会陌生,我就不介绍了。课堂上一位平时素有“朗读能手”的小朋友汪加琳出现地朗读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分小节朗读课文时加琳读第三自然段,第一次漏读了三个字,读错一处,经同学指正,再读又漏读,直至我亲自范读后,她才最终读正确了。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文富有感情,特别是平时善于感情朗读的小朋友。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或刚开始朗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往往会令学生对课文囫囵吞枣似的理解,起不到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的目的。

怎么改善这一现象呢?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首先要他们自己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并使学生明确,要朗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与此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调,既不要唱读,这个问题一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我没有特别强调,总觉得低年级可以夸张点,现在二年级了,我担心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朗读指导起步宜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