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

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夸父逐日(指名字正腔圆地读,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那就赶快到故事中去搜索吧,自由读故事,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已经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同学们很会搜索信息。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2、是呀,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神奇有趣,千变万化,它们都隐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呀咱们得一句一句细细地读,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交流。

生自由读,师巡视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处,师随机指导朗读。

四、品读结果,感受夸父逐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我们知道夸父逐日的结果是: 课件出示: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 夸父带着心中莫大的遗憾走了,但是他的锲而不舍,坚强不息的精神依然留在了我们心里。

五、了解神话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神话故事里充满神气的想象,只要我们继续畅游在神话故事里就会感受到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抽空到书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继续去感受,和同学交流。

板书: 夸父逐日

喜欢光明 目标

追赶太阳 决心

追寻光明 信念

教后反思:

2008年5月19日早上第一节课,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上了一节公开课《夸父逐日》,可以说课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教案改了3次,试教1次。最后敲定此教案。可以说教学内容是饱满充实的,不但字词教学扎实,课文内容分析也是较为到位的。有令我较为满意的教案,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又忽视了新课改的要求,上了一节并不成功的课。

首先说说成功之处:

1、故事引入,图像激趣,环环紧扣

由古代山海经中故事引入,激发孩子好奇心。夸父形象高大魁梧,引发孩子学习兴趣。夸父有决心追日,你有决心学好课文吗 既引发学生继续学习,有点出了夸父的精神之一:有目标有决心。

2、教学思路清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总体思路是两条线:感受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的精神。两条线相辅相成,通过重点句词的分析交触理解。这也是我的教学重点。在突破重难点方面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有感情朗读,理解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回答问题,写话等等。特别是利用关联词:"一……就……"的造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解课文。给夸父写话,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字词认读,理解到位

我把本课的词语归类分成两组,多形式的'认读,观察,从中理解字义。对颓然的理解,我让学生自己说什么时候你会是这样的,通过述说,学生能印象深刻的理解其中意义。

4、结尾发人深省,无限寓意尽在其中

一个问题:夸父逐日,你追什么,怎么去追呢 既点明了夸父逐日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又引发学生去思考:你将如何继承夸父的精神。虽然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讨论,但从同学们的热情,个别同学课后与我的交流,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要追的是,我的目标是考上名牌大学,我准备这样追: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知识。" 我微笑地点点头,学生明白了,知道了夸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学难点突破了!

评课时,我课上的各个优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同时也听到了批评的声音。毫不客气地说:我的课是失败的!

最大的原因:学生自主性不够!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以学定教。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我没有听从,感觉像是硬生生地把学生往我预设的路上拉。需要修改的地方:关键句子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分析。

原因二,朗读指导欠缺,朗读时因注意轻重缓和与停顿。

原因三,时间分配上有点误差,重点放在课文研读上,复述课文这一环有些难,花的时间过长。

原因四,板书设计让人费解,可以从夸父执着追求的精神上突破。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夸父逐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围绕夸父逐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1):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

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

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指导课后小练笔。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教学重点)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3、誇父:古代神話中的人物。

夸父逐日:誇父追趕太阳。值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比喻人有大志。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

2、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夸父逐日》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到大湖,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逐日”“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七年级语文夸父逐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能按不同要求朗读课文,能正确翻译理解课文。(重点)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对故事进行改写扩写。(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导入新课。

二.神话及《山海经》简介。

三.精细地读。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文中的节奏。

2.解说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北:向(到)北,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

省略句:( 其)渴,(其)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 其)北饮( 于)大泽。未 至,(夸父)道渴而死。( 夸父)弃其杖,(其杖)化为邓林。

3.说成语。

逐 走 渴 饮 河 泽 至 道 弃 化

逐鹿中原,不胫而走,求贤若渴,饮水思源,河清海晏,竭泽而渔,

宾至如归,道听途说,背信弃义,化干戈为玉帛。

四.精致地译说。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波澜。

2.集体训练,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原文进行准确.流畅译说。

3.示范译文。

五.精美地改写。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雄壮”与“悲壮”。

2.集体训练:精美地改写.扩写。

3.提示:故事内容可以分为四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要求:

a.关注故事的背景,

b.设想故事的情景,

c.添加生动的细节,

d.带着情感去描写。

5.四人小组动笔实践。

6.逐层展示学生习作,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出示范文。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

八、板书: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