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07读后感

欢迎阅读双城记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城记读后感 篇1

狄更斯的《双城记》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我反复看了三遍。和他的其他小说的冗长松散相比,《双城记》结构更紧凑,更严密,故事情节几乎是一气呵成。由于悬疑重重,让人不忍释卷,急于想知道结局。然而在谜底终于被揭穿,真相大白后,却引发出读者诸多的感叹。

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这两座分属不同国度的城市。故事由台尔森银行的老员工洛瑞先生的一次特殊使命开始,把人带入那个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1775年。那时,法国处于帝政时期,贵族阶层专横跋扈,底层民众受到残酷压迫,民不聊生。这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

台尔森银行以其良好的信誉,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它的主店在伦敦,而在巴黎有它的分部。由于业务的需要,洛瑞先生时常要在隔海的两座城市之间往返奔波。而这一次,他执行的是一项特殊使命——将台尔森银行的老客户马奈特医生从巴黎秘密接回。18年前,马奈特被人诬陷,仅凭一张空白逮捕令就被投进了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狱。在那暗无天日的地方过了整整18年,马奈特医生因绝望而精神失常,奄奄一息,最后被当做死人丢弃,才捡回了一条性命。全书的第一部《复活》,讲述洛瑞在巴黎的酒店老板德发日夫妇的帮助下,让马奈特父女相逢,并将其成功带回伦敦,从此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洛瑞也成为这家人一辈子的朋友。

接下来的第二部《金线》,是全书中相对比较温馨的章节。

在露西的悉心照料下,马奈特医生渐渐康复,后来做回了老本行,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五年后,在一场官司中,露西和流亡贵族达内相识。达内被指控为危害英国安全的法国间谍,马奈特父女作为证人传唤。在律师的辩护下达内无罪释放,后与露西相爱,并结为夫妻。当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沉浸在自己的幸福当中时,他们的父亲却备受煎熬,几乎旧病复发。靠着坚强的毅力,他很快恢复了理性。而女儿女婿对此却浑然不知。

达内是法国某侯爵的侄子,他同情穷人,痛恨封建专制制度,自动放弃了继承爵位,隐姓埋名来到英国,和露西结为夫妇后过着平静的生活。转眼又过了若干年,他们的女儿小露西九岁了。这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相继被送上断头台,法国贵族们纷纷逃亡。达内的仆人被控盘剥乡民,关进了监狱,向他发出求救信。为了证明仆人的清白,达内不顾个人安危赶赴巴黎。他的此举在那场如火如荼的大革命中,无疑是飞蛾扑火。很快达内就被革命者抓住投进监狱,等待他的,是死亡。故事进入了第三部也是最跌宕起伏的一部——《暴风雨的踪迹》。

为了营救女婿,使女儿不失去丈夫,外孙女不失去父亲,马奈特医生拖着年迈体弱的身体,带领全家来到了曾给他带来噩梦的巴黎。由于他的巴士底狱囚犯的经历,他成为英雄,备受革命者尊敬。在第一场审判中,达内被成功获释。然而,就在同一天,他又被抓回去,指控他的,是德发日夫妇。在第二次审判中,惊天案情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线索来源于德发日带领革命者攻打巴士底狱时发现的一封马奈特医生的亲笔信,那里详细记载了他的冤情,那还是他在精神尚未失常的时候写的,可他万万想不到,有朝一日这封信成了将自己女婿打入地狱的有利证据。

当年,马奈特医生还很年轻,一天被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请去”为一位年轻女子看病。那年轻女子被侯爵污辱,以致发疯并含恨而死,她的弟弟报仇失败也被杀死。这个贫苦的家庭一夜间家破人亡。目睹这一人间惨剧,正直的马奈特医生选择了告发。然而,那时候的贵族是可以草菅人命而不被判罪的。马奈特医生却被以一张空白逮捕令投进监狱,从此,他的噩梦开始了。18年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涯,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他终于脱离苦海,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回到英国。他以为从此会和女儿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是就在女儿结婚的前夜,马奈特医生才从女婿嘴里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他姓埃弗瑞蒙德,是他的仇人埃弗瑞蒙德兄弟之兄长的儿子!在那一刻,他的神志出现一过性的混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不过为了女儿的幸福,他决定把这个秘密烂到肚子里。毕竟达内是无辜的,他是个正直善良的青年,并且早已脱离了那个罪恶的家庭。

在法庭上,德发日夫妇把这个秘密公布于众,让民众的情感急转直下,纷纷要严惩这个流亡贵族。之所以德发日夫妇对达内深恶痛绝,是因为,德发日太太是那个受害家庭的唯一幸存者——那可怜姐弟俩最小的妹妹。她的这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复仇。大革命时期她打着正义的旗号滥杀无辜。埃弗瑞蒙德家族是她不共戴天的仇敌,尽管侯爵兄弟俩都已被杀,她还要将他们斩草除根,甚至连达内的妻儿也不放过。

在这样的大情形下,马奈特医生是无能为力的。陷入绝望中的他旧病复发,终日甚至昏沉,露西成天以泪洗脸。谁能拯救这个家庭于危难之中?围绕着马奈特一家展开积极营救的,有热心敦厚的洛瑞先生,有忠实刚正的女仆普洛斯小姐,以及粗俗直率的盗墓贼杰里。不过,书中较为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是西德尼。卡顿。卡顿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助理,在该书的第二部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多年前的那场官司中,他是达内得以获释的关键人物。他和达内长相酷似,然而两个人的`性格却大相径庭。达内是个外表整洁、正直高贵的人,而卡顿给人的印象却是玩世不恭,不修边幅,而且嗜酒如命。当两个人同时爱上露西时,女孩感情的天平自然倾向达内。从此卡顿把对露西的感情隐藏在心里。他只要露西依旧把他当做朋友,一年当中能够允许他登门拜访几次就足矣。

在这一家陷入绝境时,卡顿来了,就像是他们的救星。他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优势就是,由于和达内长相酷似,他可以买通狱卒,作为达内的替身走向断头台。他的确这样做了,而且做得义无反顾。他对露西的爱,爱得深沉,爱得忘我。临死前他默诵道:“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也永远不死。”这一段描述非常感人,催人泪下。

该书的人物中,马奈特父女、达内、卡顿等人代表着“善良”,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代表着“邪恶”,而德发日太太则是“仇恨”的化身。故事以侯爵兄弟的灭亡、德发日太太的失败和马奈特全家的胜利逃离而告终。在爱恨交锋、善恶博弈中,爱终将战胜恨,善终将战胜恶。这大概就是作者一贯主张的揭恶扬善的创作意图吧。通过阅读该书,也对法国大革命的那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沿袭了他惯常的辛辣、幽默和生动的笔触。他把令人闻风丧胆的断头台形容为“吉萝亭”女子,“所有和吉萝亭接吻的人,只消伸头朝那小窗口里看上一眼,就会咔擦一声,掉进口袋”;描写台尔森银行的因循守旧也是让人捧腹:“每当雇用一个年轻人进伦敦台尔森银行,他们总是把他藏起来一直放到老,像块干酪似的把他藏到一个阴暗角落里,直到他浑身有了十足的台尔森味,长满斑斑青霉。”类似种种精彩写法不胜枚举。狄更斯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的小说直到现在读起来仍旧有着现实意义,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双城记读后感 篇2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一篇小说,它是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个城市之间的故事,所以叫双城记,下面介绍主要人物及关系:

马柰特大夫:故事主人公马奈特大夫初次登场,即已是一具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活尸,一台只会埋头做鞋的机器,完全丧失了理智和感情。他给人从狱中搭救出来,“死”而复生,逃离曾经那样亏待他的法国。五年之后,已经在伦敦僻静的街角安居乐业,往时遭受迫害的阴影仍频频进逼,骚扰他的梦境。

露茜·马奈特:马奈特医生的女儿,娇小轻盈的漂亮身材,一头丰厚的金发,一双和银行的劳瑞先生的目光相遇时带着询问神情的蓝眼睛,一个具有幼嫩光滑的奇特功能的前额。后和夏尔·达柰结婚。

夏尔·达柰:发育良好,模样端庄,面庞饱受日晒,是一副年轻上等人的派头,他的叔叔埃弗瑞蒙德侯爵曾凭御赐空白捕票断送了马奈特大夫的前半生。

德发日夫妇:巴黎圣安东区一家酒铺的老板,曾是马奈特医生的旧仆。他的酒铺是革命团体秘密联络的据点,但是对太太欲将马奈特大夫一家斩尽杀绝的密谋,他并未染指。

西德尼卡顿:利用貌似达奈的条件,李代桃僵,打破了德发日太太的疯狂的复仇计划。

为了深爱的露茜,代替她的丈夫上了断头台。

双城记读后感 篇3

《双城记》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被称其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法国大革命期间,青年医生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与仇家儿子达奈相爱。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庭的恩怨情仇上演。达奈主动放弃贵族一切,独自到英国做法语教师自食其力,马奈特心怀宽厚,不计前嫌,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婚后的几年生活得比较平静,可是一封来自法国巴黎的信却打破了平静。那是原来的仆人写的,诉说了自己的不幸。而达奈为去营救仆人,身陷巴黎,被不公正地投入监狱。此刻,马奈特和女儿以及老朋友台鲁森银行老业务员劳瑞先生也赶到。所有人都为营救达奈而奔波着,然而“雅克”的代表人德日发夫妇以及复仇女却丧失理智,挥动着复仇的旗帜,一心将达奈置于死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露茜的昔日暗恋者卡屯出现了,他们策划了整个营救计划,因为相貌相似,他甘愿替达奈一死,并且识破了德日发太太想斩草除根的想法。及早让他们撤离,逃过一劫。

故事背景进行了大面积的渲染,让人感受到当时英国和法国不同的社会氛围,尤其是阴森恐怖的法国新政权的描写。法国在推翻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后,很快就陷入了复仇的狂热,极端分子无理由地杀害无辜平民,那私设的法庭上毫无公正可言,一批批的平民走上断头台。而只是那些极为可笑的罪名。在杀戳结束后,人们又开始狂欢,人们毫无是否判断能力,以法庭的裁定作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多么恐怖啊!难道这真得是法国大革命吗?

双城记读后感 篇4

去年寒假我拜读了《双城记》这部小说。《双城记》是以十八世纪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为背景的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狄更斯。英国和法国是一个紧挨着的国家,它们最短的距离仅仅只有二十多海里,两国在政治经济文法生活、血统等方面不断交流,融合。两个国家作家彼此写对方的历史故事更是屡见不鲜。《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狄更斯晚年所创作的。

《双城记》的第一句话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被无数人引用。同样那个时期是最光明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遭遇。

在《双城记》中正直善良却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美丽温柔的露西,优雅高尚的查尔斯,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不羁而又无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发奇太太,豪爽忠诚的普洛士小姐,残忍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复杂的仇恨纠缠不清,残忍的复仇制造了更多仇恨,爱在地狱的边缘再生,却是以生命为代价。这错综复杂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仿佛重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读完这本《双城记》我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和工人阶级忍受着各种剥削,我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这部小说故事紧凑,读完这本书我们仿佛身处当时那个年代,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它的光辉无可阻挡,我推荐给每个人去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