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06读后感

欢迎阅读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时光荏苒,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其中《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在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一位成了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位成了英语特级教师。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参透了一种伟大的、理智的父爱。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一步。”

是呀,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往往都像这本书中的傅雷一样,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

读了这本书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和妈妈吵架。因为写作业时我的头总是低得很低,妈妈提醒我要把头抬高,这样不会近视。可我不听,觉得我的视力很好,不用注意。我就和妈妈顶嘴:“我的视力好的很,干嘛要抬高呢?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呗!”妈妈听了火冒三丈,说:“你要是近视了,我可不会给你配眼镜。”我生气极了,就朝妈妈摆了一个白眼,心里想:哼!坏妈妈!

我现在才感到后悔,当初要是听了妈妈的话,我就不会近视了,现在只想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不听你的话。”

每次我与爸爸妈妈争辩时,我都会翻开这本《傅雷家书》来体会体会傅雷对他女儿儿子的严厉,如果没有傅雷对他们的严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可谓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了爱的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和迫害,但是只要勇敢坚持有信念,就会看见生活的阳光,自己就能受到应得的尊敬和爱。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而妻子朱梅馥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被友人亲切称之为“菩萨”。傅雷家书只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他们言传身教,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封封的家书饱含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让我最受感动的是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爱。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叮嘱孩子,“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为你的烦恼而烦恼,为你的缺点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进!”短短的几句话却体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想念。父爱深沉如水,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尽管平时孩子在身边时处处严格要求,其实内心一直为他们操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走了歪路。“勇敢些,再勇敢些!”

这是对漂泊在外的孩子最好的鼓励,让他们不要怕,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跌倒了就勇敢爬起来,擦擦眼泪继续往前走。他还告诉儿子傅聪一些有关做人的、礼仪方面的细节: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看到这些文字时,我更多的是惊讶。这样的琐事,也要一五一十的写给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面对着这样伟大的父爱,做孩子的只能是以相同的方式去尊敬和爱父母。

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思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著名诗句。《傅雷家书》使我感受到那充斥在字里行间中的浓浓的亲情。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一封封家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傅聪成长过程中记录的点滴小事。但就是透过这一件件小事却显示出了傅雷与傅聪之间最伟大、最真挚的爱。傅聪在二十岁时出国深造,而二十年后傅聪再一次回到故乡时,却没有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是墓园里多出的那两座新坟。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的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在儿子傅聪出国深造时,傅雷写给儿子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而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那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被儿子傅聪保存的完好无损。通过读书我了解到,傅雷在文革中不幸被打成了右派。尽管如此,傅雷还是一如既往的给儿子写信,并不断的激励儿子,做儿子的精神支柱。花儿因为有小草的衬托而美丽,大树因为有雨水的滋润而高大,傅聪也因为父母的鼓励而成功。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雷也曾对傅聪说过:“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乃至世界上也不多。”不过在孩子心里,并不认可傅雷这种苛刻的爱,他喜欢的是那种所谓的“溺爱”。傅雷为了教育傅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这种爱虽不被认可,但是却不能否认。

大爱无疆,爱不是空空的支票。傅雷就将自己的爱付诸于行动之中,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而傅聪也在父亲这种特别的爱中逐渐成为一个人才。用大爱无声这四个字来形容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的感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希望这种爱会感染、感动更多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我们现在还是十分适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让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两种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亲相爱。但是在我们家就没有这种气氛,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家正是缺少这种沟通,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正是这样,他说的话我不能反驳。导致了我们的感情变得陌生,从这里可以想到,沟通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