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多美网

2025-09-05读后感

欢迎阅读《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篇1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寒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翻开书的第一辑,第一个章节的题目《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首先吸引住我:当笔者与故事中8岁的男孩做了15分钟的.游戏后,这样写道“男孩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碰了碰我的胳膊。他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不是处于他的好奇,而是想向我表达他的友好。”故事后附有一段“小贴士”以及给教师自省的几个问题——“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使用非语言教师方式呢?我会不会用肢体语言来向小孩表达自己的赞赏与肯定态度呢?虽然是短短数语,但带给我深深的思考,面对孩子,我们应如何走进他们心灵给他们爱,书中对此给了点睛的指导,这在工作中是很受用的。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10几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实践中提升自己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篇2

自从开展了“读书让我更有魅力”活动后,感谢园领导为我们选购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这本必读书籍它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一名工作2年的年轻教师,缺乏教育上的经验,不关注细节问题,不能很好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上,这本书举了很多的例子,让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是我看了这本书后的感想:

一、如何减少新入学幼儿的离别之苦

我所在的班级是中班班,孩子的年龄较小,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身边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和老师。刚开学时,我们会提醒家长下午起床后就来接幼儿回家,以后的几天,每天增加半个小时,让幼儿慢慢的适应新环境,看了这本书后验证了我的做法是对的,逐渐增加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幼儿轻松的适应幼儿园的一个途径就是制定一个时间表。循序渐进的增加幼儿接触新环境的时间,与其把孩子们强行的留在幼儿园太久使他们以后都不愿再来上学,还不如适当减少时间,让他们回家时面带微笑,盼着以后再来。

二、鼓励幼儿开口说话

宝宝是一个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在平时大家在一起可以大胆的唱歌说话,可是当上亲子课时,确不敢上小舞台上表现自己,我会笑着走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手鼓励他大胆的走到小舞台表现自己,当他站在小舞台上时,我会拉这他的手,给他鼓励给他安全感,表达自己对他的肯定,相信他一定会做的很棒!这样反复几次下来,宝宝已经可以大胆的到小舞台上表现自己,而且还可以自己独自去跟小朋友拉手点数,一共来了几位小朋友上亲子课,丰丰的表现越来越棒了,所以细节的关注可以改变孩子,让他变的勇敢越来越棒!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需要言语,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种舒缓的语调对他们来说都没有着吩咐的含义,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体的触碰和其他肢体语言都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不借助语言就表达自己的赞成和肯定,或者抱抱,拍拍他或者轻轻的抚摸都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三、对于教师自身的形象

幼儿教师工作室穿的衣服和鞋不仅要让自己能很轻松自如地坐在地上,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我们不是在银行或公司上班,那里的员工制服都是深颜色或是灰色,我们的“顾客”是小朋友,因此我们的着装就应该让这些小朋友感到赏心悦目,光鲜亮丽的色彩就是我们应该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形象的组成部分。我是一个在于穿着时比较喜欢暗色,例如:黑色,大部分时间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可能自己的穿着也会影响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和搭配,所以以后我会尝试更多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呈现给孩子们一种光鲜亮丽的样子。

读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处理事情要拿捏适当、哪怕一件小事情的处理也要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成人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威廉。詹姆士说过:“智慧就是懂得应该忽略什么。”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不要放过日常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中、处理事情过程中的任何小细节,用心对待与孩子们的每一天,走向成功的职业人生。我会根据书中的实例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加油!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篇3

本次假期,再次阅读了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相较于第一次阅读时的粗浅甚至不以为意的观后感,再次阅读时,对于本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初读此书时,总以为该书不过是强调对于教育教学中的细节的重视,并不觉得此书有何特别之处;而此番再读,才发现书中的细节,并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微小事,更包括那些深植于脑海深处的不以为错误的某些意识与行为。

纠正观念上的错误

朱老师在书中指出的第一个细节,是某些错误的思维观念:在他看来,比起行为上的错误,观念上的错误更值得老师们警惕。不由得想起在班上试行语文小组积分制的初期,总是担心小组组长不会尽职尽责以至敷衍了事,所以每次总会找来那些积分垫底或没有达标的小组组长进行谈心、劝导甚至批评教育,可想而知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在小组积分制上,附加了奖励制度,凡是某一任务的积分达到第一的小组可以获得当日一项语文作业的减免权,一经试行便取得了极佳的效果:无论是背诵默写,还是上交作业,各个小组都能够既快且好地完成,即使是积分垫底的小组也没有丧失积极性。同样是小组积分制,为何结果截然不同?原因便在于前者对学生的思维上以惩罚垫底为主,后者的思维上以奖励第一为主,可见一味地惩罚显然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深究这种思维定势的根源便在于内心对学生的不信任;而后者能够成功虽然不能说是在思维上对学生百分百的信任,但至少没有前者那么明显地显露出对学生的不信任。其实,对学生的'不信任,已经成为了不少老师根深蒂固的观念,但这种观念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不信任的态度必然无法带来美好的结果。也许,对学生多那么一丝信任,我们便能够收获预期的效果。

言语的细节

第二个让我心有触动的细节,便是书中所涉及的言语的细节,这里的言语细节并不是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所需要注意的话语,它的指向依然是那些我们不以为意的无意识的错误言语。记得有一对相差三岁的姐弟都在我校就读过,但姐姐的成绩一直位于学校顶尖名次,而弟弟则与之相差甚远——长期处于中间甚至中下名次,凡是教过姐弟俩的老师谈论起他们,对于弟弟的表现总是颇有微词;有的老师甚至当着弟弟的面提起表现优异的姐姐,虽然意在希望他像姐姐一样认真努力学习,并无其他恶意,但在弟弟的心里无疑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之所以提到这对姐弟,便在于这样的兄弟姐妹在教学生涯中是难免会出现的,而这样的比较话语总会无意识地形成,虽然这样的比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恶意,但总会给表现不好的一方造成莫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兄弟姐妹的关系。可兄弟姐妹,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本就存在着差别,而一味地比较无疑是忽视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但人物的比较本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不带恶意甚至心怀好意的比较话语,更是无法证明这些话语本身就是错误的。也许,学生某些难以预料的不当言行,便来自于老师无意识的错误言语。

读完此书,才发现教育的细节,并不仅仅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行为当中,更在于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以及言语表达当中;行为上的细节容易引起注视,但内在的思维观念和言语表达上的细节却难以引起注意。想来,作为教育者,时时刻刻皆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得有所观视,如此才能堪破教育的细节,给学生带来最完美的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篇4

戴维·帕长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我们的生活会向完美靠近。读了陈兴杰主编的《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后,我觉得注重教育细节,教育质量会不断提高,而我们的教育也会逐渐走向完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本书中,汇集了很多名师成功的教育细节案例,每一个案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并且将会指引着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书中的字里行间都在向我暗示,班主任工作不是训斥,不是说教,而是用爱心、细心和信心精心雕琢的艺术。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永远用一颗真心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引领孩子们漫步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孩子们懂得人际交往的妙处……

读着朱国红老师的《叫出每一个》,我开始佩服朱老师惊人的.记忆力,她能在开学初叫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这得付出多少心思啊!孩子们在初次见到老师时就能听到老师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朱老师的用心值得我们去学习,只要我们多用些心思,多想些技巧,给学生带来一种惊喜,为培养师生情谊、提高教育效果开一个好头。

办公室里,经常会有学生跑来告状:“老师,谁谁谁打架了。”我们的处理方式就是把打架的两个孩子叫来狠狠训斥一顿,自己生一肚子气,孩子两个还是趾高气扬,还会对老师怨声载道,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朱国红老师的《两小儿吵架》的教育故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对于打架的两个孩子,老师没有训斥,而是先了解了具体的情况,然后让两个孩子在课堂上讲打架的过程再重新演练一遍,大家一起面对这个问题,不但打架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给其他学生提了一个醒。老师不用生气,也不用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调皮的孩子,我经常会用限制孩子参加某项活动来作为惩罚,对于学生的央求我也置之不理,看了梁晓老师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知道了可以用限制的方式,但是也要学会退步。当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退让,不要得理不饶人,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知错就改就说明有了进步。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教育中常见到的事情,书中老师的处理方式都值得我深深思考。我感受到细节是教师传递师爱的最佳手段,教育,不能忽视细节。

我常常问自己,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怎么样?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该往哪些方向努力,我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看着这本书,看着每一个小案例,看着这些老师处理的这些问题,我都在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也找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遇到问题时,我该静静思考,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

读完这本书后,我要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关注学生、活动、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

《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 篇5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尽量给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们在乎的事。孩子们在乎的事是什么呢?是这堂课好不好玩、有没有趣,是新发下的语文书里有没有好看的故事,是课间能不能到操场上追跑打闹,是学校让不让去郊游,是体育课会不会被主科占用,是老师的一个微笑,是校园里的一片红叶……这些事都能让孩子们或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大人眼里的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们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细节。可惜我们的教育者常常忽略这些细节,却喜欢去做大事——给学校一个大大的理念,在墙上写上大大的标语,让孩子喊出大大的口号。

其实永通写的所有的小事、细节,无非是呼唤教育、呼唤学校、呼唤老师给孩子以平等、尊重和爱。

把小事做到一个个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教育的细节》里班主任坚持“睡眠第一”而非“作业第一”感动了我;宋校长说“开慢点,宁可迟到也不要急”感动了我;清林小学校长杨勇为了让学生享受一地落红之美而特地交代校工不要把紫荆花的落花扫光感动了我;龙岗外国语学校和晋江实验小学用心为孩子们设计方便放书包的课桌感动了我——他们在乎孩子的感受,他们拿孩子们的小事当大事,他们把关乎孩子们的细节做成了精品,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教育的细节》好像是我在内心深处一直呼唤的一本书,好像是我很想对老师、家长们说的一些话,好像是我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个个故事,所以很亲切很柔软。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