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秋天》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课文《秋天》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秋天》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语文课文《秋天》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

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

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

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

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

4.师抽读字卡,全班学生抢读。(师随机指出“笼”和“粱”分别在“灯笼”和“高粱”一词中读轻声。)

5.生字认得这么棒,相信大家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课件出示“波、浪、灯、作”)我们今天要写的这四个字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请看老师写一遍。(师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6.摆好姿势,大家也来把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吧!

7.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1)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2)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快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呢?

指名学生加动作读。(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5.大家读得真美!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是谁创造出来的?

6.生:勤劳的人们 对勤劳的人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两句话读时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读出秋天来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问号的语气。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语文课文《秋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秋、气”等十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掌握字的笔顺,学会横撇1种笔画,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图片出示田野里庄稼成熟的景象。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到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识段。

(1)认识段。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按照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导字音:“那”不要读成nèng;“一”的读音。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5.认读生字。

(1)读带拼音的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

qiū qì le shù yè piàn dà fēi huì ɡè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le zǐ dà rén

了 子 大 人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师生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子”,翘舌音“树、人”,前鼻音“片”。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2)去拼音读。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3)学习新的偏旁。

复习熟字“木、口、人”认识新的偏旁“木、口、人”,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分别有哪些字带有这三个偏旁?(“树”的偏旁是“木”,“叶”的偏旁是“口”,“会”的.偏旁是“人”。)

说一说熟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木”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口”在“叶”中注意避让,“人”在“会”中也要注意穿插避让。)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

熟字加一加:识记“秋、叶、会”;

动作表演法:识记“飞”,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

找反义词:“小”的反义词是“大”;

数量词的方法:一片( )、一个( );

图文结合法:出示图片帮助识记“树叶、秋天”。

6.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边读边想,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反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秋天里事物的变化。

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

三、认识新笔画,指导书写

1.认识新的笔画“横撇”。

师范写讲解: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了 子 人 大

3.这四个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找生说一说。

5.师范写,相机强调指导。

了: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子: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 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6.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后,在田字格本上书写。

7.评议提高。

书写正确一颗星;大小比例得当两颗星;关键笔画找准三颗星;美观规范四颗星。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2.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两位同学分自然段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天气、树叶、天空、大雁)板书。

2.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①指导学生重读“凉”,全班齐读。

②天气凉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③你发现哪些树的叶子黄了?

学生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④教师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有的树叶黄了,还有的树叶不是黄色呢!你发现树叶还有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出示红色的枫叶让学生欣赏。

⑤引导理解后半句:同学们想一想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纸片演示“一片片落下”。

⑥理解“一片片”的意思。

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小结:“一片片”是说很多叶子,“一片”是说仅仅有一片叶子。

引导学生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一只只、一个个、一朵朵)

⑦指导朗读。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慢一些。(试读,指名读。)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2句)

(2)第1句话写的是什么?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那么”你能把它换成另一个词语吗?(非常、很)

朗读指导:我们知道现在正是秋天,我们也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读出蓝天的高和蓝。

(3)读第2句。

①指名读。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②指导“一会儿”的读法。

③引导学生质疑: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示例: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呢?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观看课件)

④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引导: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句子。

⑤朗读这一段。自己试一试。

强调:“那么”要重读,“一会儿”要读得稍快。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1)引导:读了这两段,你有怎样的感受?(秋天很美)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导“一”的读音。

引导: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词语。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5.品读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啊!秋天来了!

(2)教师讲解:这两句后面的标点符号都是“!”,表现了对秋天到来时高兴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6.指导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引导: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师生互评。

(2)背诵课文。

①出示图文,教师背前句,学生接后面的话。

天气凉了,树叶 ,一片片叶子

天空那么蓝, 一群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儿 。

啊!秋天来了!

②自己背,同桌互背。

7.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8.齐声背诵课文。

三、积累运用,拓展练习

1.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得到秋天信息,向南方飞去。秋天带来的变化可真大,小朋友,你发现还有哪些东西得到了秋天的电报?快说说它们的变化吧!

2.学生自己练说,指名在全班说说。

示例: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语文课文《秋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秋雨的'特点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