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1
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我不禁被小男孩的可贵精神感染力,懂得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当我们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劳动,做出贡献,是幸福愉快的。
我想,那个小男孩应该和我差不多大。可他却有如此高的品质,这使我想起了那天在公交车上的那件事。一个假日的早晨,寒风料峭,我乘车准备去玩。车上的人挺多的,还好我有个位置坐。当车门要关上时,一位老奶奶急匆匆地上车,可到车上一看,没有位置了,只好扶着把手站那。周围的人似乎都没察觉到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正站在车上,好像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似的,依然我行我素,聊天的聊天,看书的看书……这时,一阵清脆的嗑瓜子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转头一看,原来是站着的那个老奶奶旁边坐着的乘客正嗑瓜子呢!更可气的是他竟然把瓜子壳扔到哪老奶奶的面前和脚上。那老奶奶也没说什么,可他看也不看继续嗑瓜子。周围的乘客见了不满地对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人家在你旁边,你非但不让座,还如此没教养,真是没道德!”那人也毫不示弱:“你怎么说话呢你?凭什么她在我旁边就得我让座,你为什么不让座?”“奶奶,上我这来坐吧!”正在这时冒出一句童音。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她。老奶奶说:“孩子,你自己坐吧!我站着没事。”那女孩站了起来,走到老奶奶的身边,将老奶奶扶到她的位置上,让老奶奶坐下。老奶奶不知说什么好。这时一位叔叔说:“孩子,好样的!”女孩甜甜地笑着,坐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腿上,我想应该是她的妈妈,两人搂在了一起。车上的人都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呀!那嗑瓜子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车上,春意浓浓,小女孩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感染着每一位乘客。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讲了《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课文讲述了保罗帮助一个小男孩实现他将来要对弟弟的.一个诚诺。也向保罗哥哥一样给弟弟买一辆崭新漂亮的车,使腿上有残疾的弟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和快乐。
保罗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读了这篇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这句话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看到了小男孩一心只想给予而不是获取的崇高品德,使我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如果同学们或者是每个人,只想着给予而不是获取,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爱的奉献,社会才会和谐进步。课文的最后点题,“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他的含义是激发自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给予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也是精神上的。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和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同时你也会快乐的。
我号召同学之间,只有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互相进步,彼此之间才是最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3
我在学习《给于是快乐的》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我深深地被文中小男孩的言行征服了,他不向人家索取,而要为别人付出的美好品质难到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主要讲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夕与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从一开始的误解至最后的理解的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当我读到“天哪!我希望——”这句话时,我的想法与保罗一样,都以为小男孩是希望他也有像保罗一样的哥哥,但是我们都想错了,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我十分吃惊:我希望我也能像你哥哥那样。小男孩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令人佩服。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乐于奉献的人,就拿雷锋来说,他每时每刻都在帮助别人,在车上让位,别人的衣服破了,自己熬夜为人家修补——从不留名,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平时在学校,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经常帮助他们,做到有问必答。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做帮助别人的事,从点点滴滴开始,别人快乐就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因为给总比拿好。
《给于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使我懂得了只有自己付出了,别人就会高兴,别人高兴了,自己也就幸福愉快了。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4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单纯的快感,物欲的满足,后者则体现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满足,是一种有着更高境界、有着更强生命体验的深度快乐。然而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只往往只重视眼前的获取的快乐,而忽视了能给人带来更大满足的给予的快乐。人教版第七册《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小男孩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