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5=149+7=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西师版一年级上数学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数学方法的探究,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感受9加几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运动场情景激趣引入,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运动会上看看,你看到什么?
生随意说
2、找朋友:相加是10的'朋友连线
3、口算。(生自主算后抽生说)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运动会场景
(1)同学们比赛的特别辛苦,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水,你看到了什么?
(2)若学生关注的不是水的数量,那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要把这些水分给运动员们,首先要知道有几瓶水?
2、师: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啊?
生:12瓶,可以让多个人说。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有12瓶水,请把你的方法跟你同桌说一说。
生1:我是用数。
那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请生数
生2:我是接着数。
生3:外面拿1瓶,放到箱子里,正好是十瓶。
为什么要放1瓶到箱子里呢?(多人说一说)
3、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总共有12瓶水,那谁能列一个算式。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请问盒子里有几瓶水?板书:9
盒子外面呢?板书:3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盒饮料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9+3=
得数是几呢?9+3真的等于12吗?
教师指导学生摆。9根代表盒子里9瓶水,再拿出3根代表盒子外面的水,放在右边。想一想你们可以怎样移一下,就能马上看出9+3等于12了
请两名同学说一说,演示一下。是这样移的吗?接着问:现在盒子里有几瓶了?(10)外面变成几合了?(2)现在是不是变得很好算了?一共是几瓶水?(12)10+2=12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移的?
刚才我们把3瓶水拿掉了一个,实际上是把3分出了一个,我写在这(板书:1),还有几瓶水?(我写在这),这不就是把3分成了1和2,盒子里本来有9瓶水,我们又拿来了一瓶水,合起来是几瓶水?让后我们再把10加上2个,就是12(板书:12)
小结:现在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是怎么来计算9+3的?
现在我们也来比赛一下:看谁先把小棒堆成一堆,放好。
4、看主题图提问
(1)我们继续回到运动场上,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提个数学问题,(出示)
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远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
算式怎么列?板书:9+5
(2)再用小棒来摆一摆,踢毽子的小朋友用几根小棒来表示?跳远的呢?想一想怎样移动小棒就可以马上算出9+5等于多少了呢?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思维图。
(4)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提问——老师提)
那老师来提问:
1、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几人?
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小棒的吗?
请让小棒回到口袋里
2、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我们不摆小棒,谁能看着算式说一说,我们可以怎么摆小棒?
5、小结:怎样计算9加几?学生自主说,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三、课堂练习
1、摆一摆,说一说。(同桌进行)
2、说一说。(师示范后同桌交流)
3、我们去看看数学问题馆里有什么问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解决
出示:你能给大家说说图的意思吗?(先圈10,在计算)
提高练习(给小动物找家)
学生先自主算后集体交流反馈。
总结: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得算式都是和几有关的?那么你学会了吗?
板书
9加几
952500157162510
10
15525757327901
2
1
2
17811755143501019175552450 9 + 3=12想:9加(1)得10。
10加(2)得(12)。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方式,理解“10个一转化为1个10”,并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园片、花形磁铁、口算卡片及答案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活认知
1.出示口算,抢答(课件出示)
10+2 4+10 5+10 10+7
(1)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2)学生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2.看谁算的巧(课件出示)
9+2+1= 5+3+7=
8+4+2= 6+5+4=
3+2+8= 5+6+5=
7+1+3= 1+8+9=
(1)学生口算抢答。
(2)没有“10”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呀?说说你是怎么找到10的?
小结: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把复杂的计算变得很简单。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提取信息,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运动会赛场。
教师:在运动会赛场,你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看图之后互相说一说。(有啦啦队、赛跑的、跳绳比赛)
(2)重点研究“饮料”图片提供的问题。
①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从这幅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②学生交流信息。
箱子里有9盒饮料,外面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①生1:1、2、3……12、13依次数。
②生2:从9数到13。
③生3:先拿1盒放到箱子里,再算10+3=13
④生4:先将9看成10,10+4=14,9+4=13
(3)发现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这几种方法,哪种最熟悉?(前两种方法)
②第3、4种方法,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它们都是借助10帮忙)
③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
3.建构方法,揭示“凑十法”
(1)动手摆一摆
①让学生用“苹果”代替“饮料”,把“凑十”的过程动手摆一摆。
②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教师追问:为什么拿1个呢? 2个行吗? 9和1在一起,好在哪里?
③板书计算过程。
将演示过程记录黑板
揭示:从4里分解1和3,9+1=10,这种方法叫“凑十法”,板书“凑十法”。
强调:10个一转化成1个十。
(2)说一说(课件)
箱子里有9个橙子,外面有7个,一共有几个橙子?
①看图说信息
②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
③学生汇报(课件演示:7被分成了1和6,一个橙子进入盒子里。)
④板书计算过程
(3)圈一圈,写一写 (每人一份题目)
9+8=
①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完成下面的计算。
预设
②学生汇报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追问:为什么9要添上1?为什么8要添上2?
③拆数虽然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都是让其中一个数“凑十”,再算10加几。
(4)归纳算法
黑板呈现的算式:9 + 4 9 + 7 9 + 8
①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计算时,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③归纳总结:计算9加几的加法,见9想1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解成1和几,
用10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也就是将9加几转化成好算的10加几,这是数学中的转化
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新问题。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抢答。
9+3= 9+5= 9+9=
2+9= 7+9=
前两个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动笔写一写。
①P91,做一做,第1题
②要求:先独立解决,再汇报交流想法。
2.灵活练习
商店里,伞9元,气球8元,水笔5元,小象有15元钱,可以买哪两种商品?
(1)9+8=17 17>14 不能买。
9+5=14 14<15 可以买。
(2)适当延伸: 8 + 5 追问:应当怎样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达到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稍灵活的练习,既渗透排列知识,又为下节新课做一些孕伏,深化“凑十法”。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的是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体会。
板书设计:
9加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工具
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1)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2)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3)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1)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2)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3)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1)先说图意,再列式。
(2)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就用哪一种。你们学会9加几了吗?
课后习题
一、算一算。
4+9=9+7=9+9=9+1=
2+9=9+3=9+5=9+6=
8+9=
二、填空。
()+9=157+()=16()+6=15
()+5=149+()=18
8+9=8+()+()9+6=9+()+()
三、拓展延伸。
()+9=116+()=15()+6=14
8+()=17()+4=129+()=17
9+4=4+()+()9+6=6+()+()7+()>15
板书
9加几
9+4=?49+7=?7
9+1=10∧9+1=10∧
10+3=131310+6=1616
9+4=13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