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1
《口算除法》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这是我们数学科组精品课程模块开发的第一课时,这一节课安排是我上的。
新人教版第五册在我校是第一年使用的教材,因此,对于整个精品课程开发小组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当我接受任务以后,心里就没放松过。心里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并且历来的计算教学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都是比较单一与呆板的,容易陷入讲练结合的习题课中。因此,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找到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足足花了一周的时间去阅读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不断的.在心里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然后利用星期六的时间把自己的教学设想一字一句的用笔写下来,再加于修改成型,自我感觉设计得还可以。也许真的是网络太发达的缘故,自己都感觉到好像很长时间没有如此细致认真的独自备课了,真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现反思如下:
1、创设情景,融数学于生活当中。备课时我是以学校举行校运会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把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以同学们熟悉的校运会场景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层次。上课伊始,我是从复习三年级的口算乘除法及简单的估算开始的,在此同时我还复习了“150里面有多少个十”的题目,意在激活学生潜在的记忆,为新课教学设下思维的埋伏。教学例一的(1)时,由教师扶着学生自主探索口算除法的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想除法及用包含除的思想去口算除法。而例一的(2)则由同学们根据(1)的学习及新课前的复习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例2则放手让学生说。
3、重视学生“说计算”,培养学生探究算理的能力。教学例题时,我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也能像老师一样完整地说出每条题的思想过程,是如何想,如何算的,从而养成学生探究算理的行为习惯。
4、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两次的磨课过程可能都是因为练习量比较大而在结尾时显得有点苍促,总结时间不足;或者是课堂节奏过慢原因。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2
教材说明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教材说明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内容包括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些知识,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明理驭法,加强计算教学。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知识基础,而算法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如果单是强调算理,能理解了新问题,但无法实现计算方法上的质的飞跃;如果单是强调“算法”,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很难稳固。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准算理与算法的连接点,在计算中算理与算法相结合来进行计算。这节课的口算除法有两种,一种是算除法想乘法,另一种是根据算理来解决。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根据分的过程列出竖式。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被除数也是整十数掌握的较好,但是出现除数是整十数,而被除数是整百数的时候,学生往往出现商是一位数的错误,究其原因,如果在学习口算除法时,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再教设计:
可以尝试先教学商不变规律,再进行口算除法教学,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掌握口算方法。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4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习(分气球)到练习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xx。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