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教育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春意盎然,百花绽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瞧!花园里、路边,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开得特别旺盛。每次散步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师,花儿真美啊!""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花。"看着孩子们被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连往返,我想何不以此为兴趣点开展活动呢?于是我把花儿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说教材:
1、本次活动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自信心上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能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能根据颜色、大小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四、说教学准备:
1、六个花骨朵(红、黄、蓝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
2、幼儿操作内容:
第一组:白色花朵若干、油画棒(中间印有3-5的点子)
第二组: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组:已画好的中间印有3-5的点子的彩色花朵。
3、音乐(春天来了、找朋友)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要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六、说学法:
1、通过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验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学习的欲望。
七、说教学程序:
首先,活动一开始,幼儿扮演美丽的花瓣,在优美的氛围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花的绚烂;其次,让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的游戏活动中对颜色、大小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境下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最后,以邀请其余小朋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
1、以听音乐唱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2、幼儿以自身为花瓣,慢慢的开花展开活动。
基本部分: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进行分类:认识颜色
2、游戏: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颜色的花瓣朋友为主。
3、贴花朵:提供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让幼儿按大小标记、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4、游戏:花儿朵朵开是装饰花朵、粘贴花瓣的小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度为出发点,更把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部分:
以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八、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数学区"供幼儿复习巩固操作。
幼儿教育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中班儿歌《家》,这节课的总目标为
1、了解自己的家,初步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幼儿的爱心,增进家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3、学会关心家人,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家人。
一、说教材分析
《家》这首儿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都是幼儿熟悉的,除了儿歌中所提到的小鸟、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动物,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说出许多相关的东西,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并尝试创编儿歌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学会儿歌
活动难点:尝试创编儿歌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使儿歌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幼儿快快乐乐学儿歌,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
(一)以全体幼儿背诵儿歌《我爱我的家》导入主题。(加深幼儿对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做到了学科整合,还让幼儿感受到这首儿歌并不是老师枯燥无味地教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玩中独立获取的。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仅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还突出了重点。
(三)互动学习
1、游戏接龙
2、集体复述儿歌
这里我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儿歌的内在语言韵律,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师用一种小动物示范创编儿歌,然后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编儿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创编,突破难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五)以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结束活动。让幼儿感受家、爸爸妈妈所带来的爱。
七、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为父母做一些事 如(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等)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幼儿教育说课稿 篇3
一、情况分析
这些天天气一直不好,时不时的下点雨,我撑伞来上班,发现小朋友们对我的伞很感兴趣,这个摸摸,那个动动。于是,我就在他们动雨伞的时候和小朋友们聊了聊,他们都很兴奋,纷纷告诉我,他们家里也有伞,有的说他们的伞是短的,有的说他们的伞是蓝颜色的,还有的说他们的伞是有花边的,看他们告诉我时的那种神情,让我决定有必要来围绕“伞”这一主题来开展一次活动。
二、教学目标
《大纲》中指出幼儿要能够用较完整的语句讲话和回答问题,能认真的倾听他人说话,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为此,我特地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能。
3、锻炼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能。
教学准备:
图片(蘑菇、棒棒糖、松树、小伞、大伞、公主、四个仆人)伞
三、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法、学法的`特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讲述故事,二是讲述伞的用途,来引导幼儿推理、观察、想象,并用语言表达来认识伞的功能。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位公主不爱讲话……要仆人去找画上的东西。(出示第一幅图)我们也来比划一下,猜猜看是什么?要顺着数字来连。(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幼儿对于配有图片的故事是很感兴趣的,让小朋友边听故事边看图,在感官上比较形象,再让小朋友通过数字连线猜物,能较好的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出示第一个仆人的图片)
原来仆人拿的是什么?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却摇摇头,又画了一幅画。我们也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出示第二幅图)(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第二轮的连线猜物,能再一次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猜的过程中参与的欲望也比较强)
(出示第二个仆人的图片)
仆人拿来了公主最爱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叹了口气,咬了咬笔杆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三幅画)我们再来用手比划一下,猜猜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学分析:第三次的连线猜物,与前两次在图形上有明显的区别,小朋友们都各抒己见,学习的气氛比较活跃)
(出示第三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胖仆人拿来的是一棵松树。公主看见仆人扛了一棵树来,气得脸都红了。她掏出一支笔,仔仔细细的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四幅画)我们再来比划一下,猜猜公主画了什么?(幼儿回答)
(出示第四个仆人的图片)
这次,瘦仆人买来的是一把伞。公主站在伞下觉得凉快多了。公主笑了,仆人也笑了。
(教学分析:整个这一环节,其中的方式方法是比较多样化的,不单单是一个听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益智游戏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对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观察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数字排序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比较综合的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提问: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蘑菇呢?蘑菇什么地方像伞?
穿红裙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么地方像伞?
胖仆人为什么会砍小松树呢?小松树什么地方也像伞呢?
(教学分析:这一环节是主要通过对实物雨伞的观察,来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出并指出蘑菇哪里像雨伞,棒棒糖哪里像雨伞,小松树又像什么时候的雨伞。来锻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雨伞的主要特征,来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以及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述伞的用途
师:(出示准备好的伞)问:“公主用伞来干什么?”
(教师撑开一把伞)(把伞倒挂在手上)
师:伞除了可以撑外,还可以做什么?(幼儿回答问题)
师:原来伞有这么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
(教学分析:这一环节主要考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了,通常幼儿对于伞的遮阳挡雨的功能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伞的其他功用就要靠幼儿的想象力了,这也是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总的来说整堂课的活动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幼儿的参与欲望也比较强烈,与此同时,幼儿对伞的认识也比较深刻了。)
幼儿教育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思想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一致沿用传统的讲授示范的教学模式,这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绘画的主观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鉴于我们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
她们更应该懂得如何通过活动和想象力的表现,让小朋友们能够愉快的绘画,画自己想画的画,把孩子丰富的想象通过绘画展示出来,而不是培养一个有模有样的小画家,所以,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依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就目前来讲,是相对科学和务实的。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动物线描画》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第一单元的一节课,这一节在整体课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入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材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线条所产生的绘画形式,主动描绘动物的形态,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让刚刚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学生,不要对相对有难度的绘画课程产生厌烦、畏惧情绪。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А、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不仅非常可爱,并且可以画的漂亮。
B、能力目标:①能对不同动物的特点加以区分,尝试用线描的形式进行绘画。②掌握作画步骤,能独立的完成一幅画的绘制
C、德育目标:初步提高学生对表现对象审美能力,相互协作,积极交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本专业。
3、教学重点:要准确地写实的绘制一张动物画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又想让学生尽快的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线条绘画夸张的动物画。
4、教学难点:要画出一张动物画可能不难,但要画出拟人化的具有模拟人物行动、表情等的绘画,对于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拟人化的表现方法
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20xx级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全部为女生。她们大部分人入学前没有绘画基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线描画的不同表现技法,并做了大量练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运用线描方法,主动表现动物的形象。
四、说教法
本课是在前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线描的一些知识和绘画方法。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做做引导和评判,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制定竞争标准,所以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形象直观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得出不同动物的特点,提出问题,竞争回答,给予记分奖励。
2、任务驱动法;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任务,让学生训练、合作,
检验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3、示范法:教师示范一张小熊的线描画。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课堂活动(在这儿我把它称为活动,目的还是强化专业教学的学生的实践性和主体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教学,展示任务: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记分,按规则分别记1分2分5分等。最高的
小组享有评价特权、哈哈
第二阶段:完成四个任务
任务一:观察图片
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可爱的动物图:你们认识他们吗?谁还知道更多的
小动物?开始
任务二:写实动物的画法
请同学们看一下写实的动物画法,请你说一下这种画的特点。一分钟后开始抢答
任务三:学习概括夸张的画法
通过上次任务发现,写实的画法不适合刚刚接触绘画的同学表现,而夸张的绘画表现更好较容易画,也更适合将来的幼儿教学工作。
任务四:学习动物拟人画法
动物拟人化,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法,作画时,采用夸张、变形、模拟人的动作、表情等的一种绘画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看同学们能不能画出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熊,开始。
第三阶段:教学评价
1、组织学生按分组把自己的画进行展示,然后观摩讨论,各组评出最优秀的代表作业,由学生分别发表意见、打分。
2、教师担任裁判角色,推出本节课的冠军,把优秀的作业张贴在学习专栏。
3、课下作业:画出一只小兔的简笔线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