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欢迎阅读科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4.了解自然发生说的含义及其相关的实验

5.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各步骤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1.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3.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要过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细胞的癌变

⑴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⑵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该类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亚硝胺、黄曲霉素、煤焦油等,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等。

⑶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⑷细胞癌变的特点:

①能无限增殖;②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物质减少,使得细胞之间黏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在有机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2、传染病

⑴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玻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20xx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80.14/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0%.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麻疹;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

⑵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⑶其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的几种方法(初步认识)

⑴核酸分子杂交法(DNA探针法)

该方法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互补的双链DNA解开,把单股的DNA小片段用同位素、荧光分子或化学发光催化剂等进行标记,之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序列杂交,从而检出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

具体步骤:抽取病人的组织或体液作为化验样品;将样品中的DNA分离出来;用化学法或加热处理法使样品DNA解旋;将事先制作好的DNA探针引入到化验样品中。这些已知的经过标记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通过遗留在样品中的标记过的DNA探针进行基因分析,就能检出病人所得的病。

⑵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

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研究者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人工合成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把人工合成的引物粘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DNA复制规律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倍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DNA分子。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点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关键(或缺陷)

雷迪相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生殖。

腐肉上的蛆是从哪里来的?

①苍蝇与肉接触-----肉上出现了蛆

②苍蝇与肉未接触---肉上不会出现蛆①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产生的

②苍蝇或蛆不会自然发生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尼达姆支持“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结构复杂的生物由亲代产生,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①煮沸羊肉汤杀死微生物,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几天后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②改用植物种子和杏仁煮汤,结果相同。

微生物能自然发生缺陷:无法排除肉汤本来存在微生物的可能;瓶子未完全密封,微生物可能进入。

斯巴兰扎尼反对“自然发生说”对肉汤彻底密封和杀菌,还会自然产生生物吗?盛肉汤烧瓶实验后一段时间

A(塞上软木塞,煮沸2min)污染

B(塞上软木塞,煮沸1h)污染

C(熔化玻璃封口,煮沸2min)污染

D(熔化玻璃封口,煮沸1h)未污染`密封的肉汤长时间加热煮沸,就能阻止外来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会自然发生。关键:严格密封和杀菌,以排除外来微生物和本来存在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拢。缺陷:严格密封不能排除有空气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可能。

巴斯德不同意“自然发生说”让肉汤接触无污染的空气,微生物能自然发生吗①盛酵母菌溶液的普通瓶子(消毒后带到山顶冰川处,暴露一会儿后密封,若干年后)多数瓶子保持无菌。

②盛酵母菌溶液的瓶子(消毒后拉成曲颈瓶,未密封)保持无菌。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

①瓶内先消毒,排除其内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曲颈使瓶内不会被污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①生命科学的研究大多数从观察开始。

②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进而提出假说。

④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

⑤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计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重复性。

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说。

⑦修正假说并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步认识周期。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 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制作的原则 做成的形状

稳定

承压大

用料少

【信息反馈】:

《做框架》是一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前,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懂得增加斜杆能加固立方体框架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我花了一定的时间找了些资料做了点课件,想让课尽量生动些。

原来打算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艾菲尔铁塔,并讲解相关的知识之后,用课件演示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因为三个边相互起到了一个“推”和“拉”的作用:四边形在中间加上斜杠之后也就变成了三角形,从而和三角形一样有了稳定性。然后安排了一个加固立方体比赛的环节。执教时,我就改为以故事形式导入,从巴黎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因为设计这座铁塔遭遇当时工地附近居民的起诉,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充分借助课本插图,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有哪些优点,构成框架结构大多是什么形状,最基本的形状又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怎样加固长方形框架,在讨论斜杆起到什么作用时,将课件演示转化为两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最后让学生做加固正方体框架比赛。可以说整堂课的条理还是清楚明了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两个实验中,而且在做实验时都有具体要求,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些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听取了其他老师的讲评后,我才意识到这节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导入后让学生看课本插图不能马上告诉学生这些建筑物是框架结构,应该让学生找建筑物的共同点,让学生自己来认识框架结构。接着又马上让学生说框架结构的优点,这个环节课本上是放在两个实验之后,我擅自将教材做了处理,以为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做三角形稳定性研究实验时,让学生解释原因,当学生表达不够清楚,我就立刻接过话题,替学生表达,急于在黑板上画三角形用力学原理分析,这样做违背新课程理念。然后学生在讨论增加的斜杆起到什么作用时,由于学生没有把四边形框架摆平,致使学生认为增加一根作用不明显,应加两根。这一难点由于我处理不当没有突破。这节课时间上的安排也欠妥当,在做加固立方体框架比赛实验时,离下课还有8分钟,正常情况下,最慢的小组实验时间也要8分钟。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重要性,鱼儿离不开水,对水中生物特性有直观的感受。

2、懂得保护水的方法,不往河里丢垃圾和倒污水。

活动准备:

《小金鱼搬家》故事录音,故事挂图一套,情景图片四张。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上“金鱼”头饰,扮成小鱼金鱼,“小朋友,我是小金鱼,我原来是住在清清的小河里,可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不得不搬家,唉!请小朋友听听我遇到了什么事。”

2、请幼儿听故事《小金鱼搬家》,听完后提问:“小金鱼为什么要搬家?”请幼儿自由讨论。

3、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讨论,请幼儿说说“谁对谁不对”,使幼儿懂得不能往河水里丢垃圾和倒污水,要保护水的清洁。

4、小结。

小金鱼说:“小朋友,我就是因为这样才不得不搬家的,以后请你们一定要保护河水的'清洁,让所有的鱼儿都不用搬家。”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