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 篇1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一、创设情境,带孩子融入文本
本节课我带着孩子从音乐中开始,在新课导入阶段让孩子们一起欣赏《夜的钢琴曲》,轻柔的旋律仿佛真的把人带到了夏夜的宁静里。对于我们来说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而我所执教的这节识字课,从教材编写的意图上看,这篇韵文的意境和我选的这首歌曲的意境非常近,都是描写夜晚的星空。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学写非常有帮助。后来我又用《小星星》作为背景音乐来唱整篇韵文,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情境的作用,在教学伊始和教学“夜晚”一词时我便利用抒情性地语言营造一个夏夜宁静的氛围,让孩子沉浸在夜晚宁静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便能读出词语的感觉。
二、发挥白板功能,感受学习的乐趣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我便充分发挥白板的功能,调起孩子的兴趣。例如在用聚光灯找人物和萤火虫的时候,孩子感动很好奇,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了。还有本课“繁星”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如果光是老师口述繁星就是星星很多,那孩子的印象肯定不深刻,于是我就想到了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创设变魔术的情景,在夜空中变出点点繁星,学生感到很神奇,在这过程中又很自然地理解了“繁星”的意思,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扎实写字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规定要留十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写字。这节课中我把随堂识字和集中识字结合起来,把这一课中的比较难写或有特点的字拎出来进行指导,教给孩子写字的方法,先观察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抓住关键笔画,把字写好。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 篇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改研究会会长刘显国老师曾经指出:“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而《烟台的海》这篇课文又恰恰是情致与美好意境融合的优秀散文,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将这堂课定位在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主要分三方面进行:
1、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我首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利用音乐、图片、视频来渲染大海的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这种声情并茂的感染力,怎能不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呢?情满而自溢,教师紧紧地抓住这一时刻,再让学生谈一谈“大海美吗?大海壮观吗?”这是一个具有人文性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自然,体验生活,因此借助多媒体以形象、饱满的感情渲染意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挖掘文本内涵,生成独特感受。
文本的意义在于价值性的`解读,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生成独特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力地抓住了深刻内涵的语句(描述烟台的海冬的句子),让学生反复的阅读、感受,例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们在读的基础上,同桌合作写导游词,并练读,这样的引导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孩子们被带入了那浪漫的海边,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文本情与读者情融为一体,这就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3、诵读体会,说出真实体验。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被现实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的,而指导朗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并使其入境、动情。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自由读、默读、男女生分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配乐朗诵等形式,比较灵活。但是虽然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读中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但读不是泛泛的读,要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重点,读的有针对。所以,在朗读的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是呀,冬天巨浪惊涛拍岸的壮观情景写得多具体、多形象呀!你们自己再大声读读。”
这样,学生自然会生成自己的体验。
当然,这堂课我仍有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渴求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一致,思想一致。毕竟由知识课程走向体验课程,由教授课程走向自主课程,还有许多路要探索。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不必担心学生学不会知识,而担心的是不会学习知识。知识不是复制,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给的,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联系生活学语文,学习语文会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生命所在,这也是我上完这堂课后的反思。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 篇3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 篇4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研修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描写的风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在山野间游戏,使得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诗歌想象力丰富,将孩子们经常看到的景物描写得如诗如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从而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2、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现,鼓励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4、扩展思维,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挖掘教材,因此我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