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9-01读后感

欢迎阅读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1

读过的一些好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了朱德军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白天要上山挑粮,夜晚不仅要审阅文件,还要和毛泽东主席研讨革命斗争形势。红军战士们怕他累坏了,一位小战士出了一个主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红军战士每藏一次扁担,他又重新削了一根扁担。最后,他在扁担上写着“朱德记”后,红军战士再也不好意思地藏他的'扁担了。以此同时,他郑重地对战士们说:“谁藏我的扁担,我就要批评他。”

从朱德军长的言行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勤劳能干的革命好干部。我跟他比起来,实在是天壤之别。在学校,我是一名班上的干部,对班级工作敷衍了事,不闻不问,失职不作为。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负责检查值日的同学打扫班级卫生工作,却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对有垃圾的地方视而不见而急匆匆地回家。第二天早晨,我来到学校,不但没有赶紧清扫垃圾,还若无其事地去玩耍,被同学告状,心里真不是滋味。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懂得替他们分忧。他们不但要管理鞋厂,回家还要做家务活,够劳累的。我看在眼里,却没放在心里,只知道看电视,跟邻居的小孩玩。有时,妈妈叫我打扫地板、倒垃圾时,我总是溜之大吉,不见踪影,真是一个“懒惰虫”。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和意义。我要向朱军长学习,在学校,要尽职尽责,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在家里,要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将来更好地为家庭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2

星期一,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红色精神》的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中《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故事主要写毛泽东和朱德的部队在井冈山打败了国民党,引起了敌人的恐慌。国民党反动派便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军队面临着衣、食、药等多方面的困难,其中最难的就是吃饭问题。于是,朱德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食。井冈山地势险峻,几十里没平路,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挑得最重的就是朱德军长。四十二岁的他不仅要把箩筐装得满满的,还在上面加盖上一袋装满粮食的布口袋,战士们觉得军长太累了,便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朱德发现扁担不见后,就连夜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们,像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整天被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宝贝似的呵护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挑三拣四的日子。像我上学时遇到下雨,或有时懒得走路,还要爷爷开车接送。

一次,家里停水我便和爸爸到外面一起去提水,爸爸提着一个大桶子,而我只提了一个比爸爸小很多的小桶子。在回来的半路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走不动了。我便让爸爸帮我提,自己却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哼着歌儿回家了。想想革命先辈们,不怕吃苦受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后代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在热闹的游乐场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也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幸福。

我们的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有朱德爷爷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种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绽放在我们的心田,让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3

在很久以前有很多个解放军战士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一件件 很伟大的事情,也有一件件很普通的事情。朱德同志他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1928年的一天,朱德的队伍和毛主席一起走到了井冈山上。而打败敌人需要足够的粮食,所以要选一些人挑粮。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去。因为战士怕朱德累坏,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可是他又做了一个,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就能他的品质。

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读后感 篇4

《朱德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先烈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朱德军长那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朱德军长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那是在1928年,朱德军长带领红军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粮食等生活用品奇缺,红军发动下山挑粮运动。

朱德军长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他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他穿着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尽管山高路陡很难走,一天要往返50公里,但每次朱德军长的两个箩筐都装得满满的。

战士们既敬佩又心疼朱德军长,想到他为每晚考虑作战计划,白天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让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并特地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战士们被朱德军长的.精神给打动,再也不好意思藏起来了。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朱德军长那样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人,特别是我的外公外婆。瞧,外婆的一双拖鞋穿了三十多年,外公的一顶帽子戴了二十几年,却舍不得丢弃。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的新衣服,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问起来,外公外婆经常说:“没有穿坏就不用买那么多新的。”

想起自己小时候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觉得惭愧;刚买了新衣服,几天就划了几道口子;刚穿的新鞋子,几天就张嘴了。我应学习朱德军长那种精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