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近似数教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40、41例9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了保证近似书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昨天学了改写小数,板书:改写
说说改写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什么?(大小不变)
指出在改写中主要的2个问题:
(1)漏写单位名称;
(2)改写好后,小数末尾的0要化简。
2、改写
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为单位的小数。
指名说说具体的方法。说“万”的时候注意末尾的'0,说“亿”的时候注意位数不够的时候用0补。
二、学习新知:
1、理解“精确”:
通过预习,你知道今天要学什么?(板书:近似数)
你想到什么?(≈、四舍五入)
2、读,并写书数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
问:这是一个几位小数?
现在学习精确到整数?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分别是多少。
(1)精确到整数,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精确到十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3)精确到百分位,你怎么理解的?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比较两个小数:1.5,1.50这后面的小数能不能也写成1.5?为什么?
指出:题中要求要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不能化简。
3、补充:0.9946
分别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注意进位问题
4、比较两个概念:改写、精确
你能说说它们的区别在那里?
达成共识:改写时大小不改变,用“=”,精确时得到的是近似数,用“≈”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指名说出近似数。指出要看清楚保留的位数。
2、练一练。
(1)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略)
指名说说结果,遇到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先改写成用“万人”作单位的数,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
注意解答的顺序、联系。指名交流。
3、完成p.43的练习。
(1)第4题。写出表中各小数的近似数。
(2)第5题。身高、体重的精确。要注意精确的位数。
(3)第6题。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上下两个数对比,说说为什么一个填“=”?一个填“≈”?
(4)第7题。注意审题:“改写”。按要求完成并交流。
(5)第8题。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规范地书写解答。交流。
四、布置作业。
近似数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数据。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数据、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数据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系?)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数据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近似数教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课时主要学习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已初步了解了近似数,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近似数。同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观和学习方式的论述,在设计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先前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遇到某些问题时,他们会从有关的知识经验出发,形成对问题的某种合乎逻辑的解释。如近似数的概念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调查和直观的描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近似数。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本课时在设计上更多地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对近似数的认知中去,让学生经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近似数的数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获取信息。
让学生观看一个短片(课件出示国庆60周年庆典片段),提问:这是什么场面?
生:国庆60周年庆典。
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说一说从资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10页主题图的文字资料)
2.处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观察这组信息中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不能试着将它们分分类?
(1)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说明理由。
(学生分类的角度不同,但大部分学生会按是不是准确的数这一标准将这些数据分为两类:准确的数和大概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国庆庆典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同时对学生了解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精确数、近似数的含义。
(1)介绍精确数和近似数。
说明: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各种数据。有些数据与实际完全相符,这样的数叫精确数。例如:四(1)班有40名同学,40就是精确数;而有些数据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比较接近实际数据,这样的数叫近似数。例如:课桌宽约50厘米,50就是近似数。
(2)分辨精确数和近似数。
师:说一说国庆庆典数据中,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为什么?
“60周年”中的“60”是精确数,“60响礼炮声”中的'“60”是精确数,“行进了169步”中的“169”是精确数,“169年”中的“169”是精确数,“近66分”中的“66”是近似数,“有56个方队和梯队”中的“56”是精确数,“约20万人”中的“20”是近似数,“近2万平方米”中的“2”是近似数)
2.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1)教师质疑,激发思考。
为什么这些情况要用近似数来描述呢?(课件出示近似数)像接受检阅的人数和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布总面积,它们为什么不用精确数来表示呢?
(2)学生探讨。
(3)指名交流想法。
教师小结:有些情况很难、也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它,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近似数。这说明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3.发现生活中的近似数。
(1)请同桌说说自己收集的数据中的近似数。
(2)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近似数。
(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近似数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求出积的近似数和有关它的一些内容。
二.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计算。
(2)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难点: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保留一位小数
2.345.68
2.保留两位小数
4.25634.708
3.保留整数
5.676.502
(二)导入课:
1.老师出示几个语句,你知道那些句子表达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你是根据句中的哪些字词来判断的呢?
(1)我们班有28人
(2)这个箱子里大约有23个苹果。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约60千克。
2.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生:四舍五入法
3.师:现在就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2.0954.307思考并回答: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去它们的近似值?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4.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板书:积的'近似数
(三)探求新知: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列式计算,板书:0.04945
(2)指明板演,集体订正。
(3)按要求,积保留一位小数,怎么保留?结果怎样?
0.49×45≈2.2(亿个)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那么谁来归纳一下?生答,互相补充,归纳概括:我们求积的近似数时,首先求出积的准确值,然后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上的数字,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数。
(四)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积是4.56保留一位小数()
(2)积是6.075保留两位小数()
(3)积是45.9保留整数()
2.要完成第10页的“学一学”
(五)小结:
四舍五入法:
0------4要舍去。
5------9向前进一位,再舍去。
(按着要求再用“四舍五入法”)
五.布置作业:
第13页1.2
教学反思:
(一)优点:
(1)从实际问题中取材,使学生更快进入新知学习中,也能让学生体会源于实际生活而且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自己提取信息、提问、解答,意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
(1)引入太冗长,“四舍五入法”是四年级所学的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因此可以直接入题。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准确,没能很好分析学生的学情。
(2)内容过于简单,不够充实,练习的时间过长了。可以再根据生活中实际情况深入内容,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3)在上课时,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在对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申方面有很大欠缺,比如:我在问学生你们想付给他多少钱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6元,有的说6.1元,这些我都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完美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4)在巩固练习的习题设置上不懂得延伸,2、3两题设计意图有点重复,其实可以直接用其一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