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语言《春风》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自然美、语言美,领会作者感情。

2、体会拟声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快速阅读,初通文意,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法设想】

1、对比阅读教学法:联系朱自清的《春》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国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练习强化法:结合教学重点设计练习,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体会与运用能力。

6、读写结合法:结合写作指导,通过课外练笔等形式,体现课文的“例子”作用。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宜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指导】

1、“温故知新”法:要求学生在比较阅读时,能够从横向纵向联系旧知识,感悟新知。

2、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解,在自学,快速阅读后能初通文意,自主、自觉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3、研究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发问,积极讨论,学会分析、整理、归纳,养成研究性学习,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心理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音频、视频有利手段,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迅速融入学生主体,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扫清心理隔阂。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4、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赞同学生的积极表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

5、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江南春风轻柔、温暖的特色,联系朱自清的《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素材,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编印教材,设计有关练习。

3、布置学生准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4、教师尽量多了解学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师生互动:

教师配合媒体演唱《望春风》,感受春风轻柔、和煦的特色,放松学生紧张心理,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与学生融为一体,为本文学习创设一个有利情境,为下文对比阅读教学作铺垫。

二、导入(导语设计):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展现的是姿态各异的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们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吟咏着大自然的伟大,创作了许多写景名篇。比如第三单元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

三、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集体背诵教材《春》第五段“春风图”。

明确:教材《春》中春风的特点:轻柔、温暖、充满爱抚。

四、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

明确:“春风”—— ①春天的风。如“春风送暖”。

②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春风满面”。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五、教师播放(或演唱)歌曲《北国之春》(片段),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

六、学生课堂快速阅读,查工具书,利用课文注解,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对难懂字句大胆质疑,发问。教师适当答疑,强调,总结。

七、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

八、师生讨论,对比朱自清《春》之“春风图”及本文写江南春风的句子,领略本文描写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的特色。

九、德育渗透:

不管是轻柔、温暖、景色宜人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气势雄浑的北国,我们的祖国到处同样可爱。同学们应该人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十、教师指导朗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子、段落,学生揣摩,朗读,品味。

十一、学生找出描写北国春风的拟声词,体会拟声词在听觉描写上的表达作用。

讨论问题设计:

1、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2、“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3、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十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十三、学生口头作文,注意观察,进行说话训练,强化对拟声词用法的运用能力。

练习设计: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由媒体播放)

教师提问,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

十四、教师总结,再次强调本课学习重点。

十五、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请学生质疑、提问、讨论。

十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某些名词。

活动准备:

1.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谈话导入活动。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2)小结:春天真美啊,有绿绿的柳树,红红的桃花,可爱的蜜蜂美丽的蝴蝶都飞来了。

2.看图理解儿歌内容。

(1)欣赏儿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看ppt欣赏儿歌。

提问:春风吹绿了什么?吹红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3.老师采用边念儿歌边表演的方法和幼儿一起学念儿歌,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吹绿”“吹红”“吹来”“吹醒”等词的含义。

春风为什么能吹绿了柳树?春风为什么能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是什么意思?

4.幼儿朗诵儿歌,初步学会按节奏朗诵。

二、仿编儿歌。

启发幼儿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某些名词。

春天真美,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还吹绿了什么?吹黄了什么?春风一吹,吹来了蝴蝶,还吹来了谁?引导幼儿结合观察到得知识仿编儿歌的句子。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春天的美丽景色,初步理解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诗歌的展示,能有序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初步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文字及图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打开窗户,感知春风。

教师:教室里的树叶为什么会跳舞?(风的吹动)

教师解释词语“春风”。

(二)、理解、学习诗歌《春风》。

1、幼儿听录音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提问:春风吹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文字。

3、师生共同边看图示边念儿歌。

(三)、表演儿歌。

1、教师念儿歌,幼儿用动作表演。

2、部分幼儿念儿歌,部分幼儿用动作表演。

(四)、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教师:春风还会吹来了什么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大胆地仿编儿歌。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室外感受春天的变化。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学会7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了解字义。

3、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4、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重点: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学会7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

体会汉字声旁表声的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说起春天你会联想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诗歌《春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你自读诗歌,标上小节号,边读边圈上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同学们学得都特别认真,下面我们来认识朋友,请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3、去掉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全班抢读—同桌读)

三、体会声旁表声:

1、观察七个带“肖”的生字在字形上和“肖”字的共同点。

2、观察每一个字的拼音在字音上和“xiao”关系。(声旁表音)

3、“一字开花”为“肖”字找偏旁组成新字,分析字形。

4、把词语送回课文中,我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诗歌,感悟内容。

1、这是怎样的春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指名读)

2、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一找表示颜色的词语。

(2)春风不仅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条还把万物吹成了什么颜色?

填填表颜色的词语。

把迎春花吹成了()色,绽放开张张笑脸。

把丁香花吹成()色,散发出阵阵清香。

把梨花吹成()色,引来许许多多蜜蜂蝴蝶。

(3)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多姿多彩,请你读出这份美丽。

3、学习第二段。

(1)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你身在郊外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2)春天不仅给我们带来喜悦,还引来许多小动物,想想还有谁也来了?填填。

◆听()在树林里欢快地名叫。

◆看()在草坪上欢快地奔跑。

◆看()在草丛中翩翩起舞。

(3)春天使一切那样美好,生机勃勃,读出这份喜悦。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字(轻、哨),交流识字方法。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

春风

春天多姿多彩

使我们喜悦

热爱美丽的春天

中班语言《春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学会“绿、醒、桃、青蛙”等生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音像磁带:《春天在哪里》。

2、学生准备水彩笔和画纸。

3、学生搜集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词语等。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激趣导入,观察春景

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自主阅读,感受春景

1、放声自读课文《春风吹》,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教学“绿、醒”等生字。

3、课文与实物对照,说说春天的美景。

(要求按顺序简单地说说柳树、桃花、燕子、青蛙等景物。)

提供句式:美丽的春天到了,柳树了,瞧!。

4、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有感情颂读课文。

三、创设氛围,描绘春景

1、伴随着《春天在哪里》,学生绘春天美景,可溶自己丰富的想象于其中。

2、自由赏画,评出佳作,排列好。

四、畅所欲言,咏颂春景

1、指名按一定顺序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小组评议。

(要求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语言通顺、连贯、完整,且更具体、形象、生动,想象合理)

2、说一说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成语,分小组竞赛评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雨沙沙、细如牛毛,春雨贵如油,春到人间,春回大地)

3、生将诗句写在纸上,诵读

活动小结:鼓励观察并积累诗句。在歌声中结束活动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