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

欢迎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 篇1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教学重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教学难点

1、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教学准备

1、贝多芬的资料。

2、奏鸣曲《月光曲》。

《月光曲》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莱茵河蜡烛陌生入场券盲人琴键

飞奔遇难恬静霎时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二、我会读(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乐曲()的小路()的烛光

()的舞姿()地倾听()地弹琴

三、我知道

1、《月光曲》讲述了国著名音乐家因同情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的传奇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首曲子?第自然段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月光曲》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

2、默读课文第九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对人物命运的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并认识贝多芬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月光曲奏鸣曲》第一乐章前四小节)说说听后感觉。

2、学生介绍《月光奏鸣曲》。

3、一起来了解《月光奏鸣曲》背后动人的故事。

二、汇报预习

1、生字:

⑴ 指名读字说部首,组词。

⑵ 正音:券、缕、陌。

⑶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誊。

蜡的形近字:腊。

幽的笔顺。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 齐读生字。

2、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直奔重点

1、自由读课文,哪几段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8、9、10 。)

2、自主学习8、9、10三段,你读懂了什么?标记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

4、汇报:

⑴ 为旋律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读?

(弱──强。)

指导读“忽然……”有气势,高昂。

⑵ 作者是怎样借助语言来表示音乐描述的'意境的?

(联想 。)

画出联想的内容自由读。

⑶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在的事物。)

去掉联想的句子再读,这样好吗?

⑷ 练习对比读,体会联想内容的必要性。

5、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对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的描写,通过对月光下大海的描写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意境、感情,以具体的形象来展示音乐以景美写音乐美。我们再读,试背诵。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

1、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读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二、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1、学生尝试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2、出示文段,全班齐读。

3、出示尝试题一: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4、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投影):

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6、学生任选一幅画下来展示台上展示。

7、依次出示三个画面,配乐欣赏。

8、讨论音乐旋律变化。(由轻柔到强烈,由缓慢到快速)

9、指导感情朗读文段。

10.请说说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自主探究《月光曲》的创作历程。

㈠ 出示尝试题二:

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回读课文第二到第八自然段,找出原因。

㈡ 四人小组讨论。

㈢ 师生交流讨论情况。

1、对穷兄妹的同情。集体思考讨论: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

(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一首曲子。)

2、遇到了知音。思考:听了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会怎么想?

(这穷苦的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能从琴声中分辩出弹琴的人是我,我遇到知音了。)

3、触景生情。思考:看到茅屋里的一切和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又会怎么想?

(美好的音乐是给予穷苦人们和爱好音乐的人的',我要为他们弹一首动听的乐曲。)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欣赏曲子,回顾全文:

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看到盲姑娘听得入神,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声,贝多芬心想,音乐是给予穷苦人们和懂音乐的人们的,于是就借着清幽的月光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这就是《月光曲》。

五、质疑问难。

六、出示作业:

再次听听《月光曲》,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同情穷人 事物 联想

遇到知音 月亮 月光

触景生情 弹琴 大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