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临床药师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药师心得体会 篇1

初到尘肺科时,总是有些迷惘,虽然药学界已经提倡药学服务多年,并且肯定临床药师岗位的必要性和药师下临床的重要性,但是医生们对此了解得并不多,因此快速和医生彼此熟悉、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成为了我首要的工作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观察,我发觉常常是年轻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用药问题,而上级医师在闲暇的时候才会想起向药师咨询。因此我着手从为初级医师尽可能多地提供药品信息和技术支持开始,我将医院现有药物品种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从注射剂的溶媒、滴速,到口服药品的常见用法用量等信息逐一加以总结,形成简表,一目了然,方便医生随时查阅。另外还收集全院抗菌药物说明书做成说明书集,得到了医生们的普遍欢迎。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以前自己的关注点总是在药品上,面对处方看看用药是否合理,处方是否书写规范,医生是否有错别字等等。下临床后发觉医生更多的是一种临床思维,他们更关注的是患者这个中心,了解患者的病情、职业史、病史、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等。我们医院是一所职业病专科医院,患者群体大多为职业病患者,因职业病存在隐匿性和迟发性的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因此患者就诊时常常病情已经处在一个比较重的阶段。

我所在的尘肺科患者常常因为气候变化而导致犯病,所以他们常常住院频率较高,住院周期相对较长;而患者群体年龄也相对偏大,并同时伴随着其他疾病。因此在药物选择上就更有难度。例如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因为职业病造成的肺器官损伤致炎症反复发作,有的呼吸系统已经存在一定的细菌定植,他们在抗菌药物的遴选上就需要反复斟酌。要考虑三个月内的抗菌药用药史,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年龄、肝肾功能及其他特点,同时依据药敏结果和医生的临床经验,最好配以使用院内的医保基本药物品种,从有效、安全、经济多角度出发进行用药。

作为一名职业病医院尘肺科的临床药师,我主要是与职业病患者打交道,他们中老年男性患者比较多,有一些人因为长期的疾病折磨脾气有些暴躁,老年人听力视力也有所下降,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一线工人,知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和他们沟通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案例一:刘师傅是一位78岁的矽肺三期患者,在慢阻肺稳定期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其中包含丙酸氟替卡松500μg(吸入皮质类固醇,ICS)与沙美特罗50μg(长效β激动剂,LABA)。因装置含有长效β-受体激动剂,起效慢,半衰期长,故可减少激素用量。应按时使用,减少短效β-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使用该药品时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正确地操作吸入器;第二,不能规范地连续按时使用。

于是我每天上班和临下班两个时段定时到病房“监督”他用药,首先用模型锻炼他的吸力,其次我把操作分为几个步骤,做成图画形式的提示卡贴在他的病床周围,依据每个步骤的提示进行操作,并且在一旁提示他相关的注意事项(如吐气的时机,吸气的力度和使用后需要深漱口,减少口腔及咽部溃疡、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将操作详细地讲解给其陪护人员,让他们在一旁监督其使用,而且一周后还要对这种特殊操作的药物做一个用药指导调查,确保患者依照医嘱能够正确持续地使用药物,对他们的'操作给予评价。老爷子从刚开始的没有耐心、厌烦,到后来能主动用药,并且很信任地咨询我用药的相关问题,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

案例二:张师傅是一位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临床诊断为:矽肺二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有胃区不适。医师根据其病情给他使用了多种口服药品,为了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特别为患者制作了一个用药提示表方便他参照。张师傅觉得我的工作做得很贴心,我也深感欣慰。

通过工作的逐步开展,我深深地感到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是一把开启大门的钥匙,只有真正地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通俗的语言传播药学知识,耐心、细心、贴心地向他们提供服务,才会逐渐地被患者接受和认可,得到他们的信任,我想这也是能更好地避免医患矛盾的一把利器。

临床药师心得体会 篇2

一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卫生部临床药师学员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记得当时我对临床药师这个职业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在马上出发去培训的时候,我的心里还在打鼓:通过这次培训,我能收获什么?将来临床药师这个职业真的有发展空间吗?

带着心里的种种疑问,我来到了某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一个传说中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示范单位的地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培训。每天,我们都会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临床早交班,跟随医生进行医疗查房,近距离地观察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学习各种药物的治疗剂量、减量时机及维持剂量,牢记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

每周,我们都会进行学习汇报,把自己在临床遇到的问题跟带教老师、学员一起进行学习和交流,从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在一年的培训时间里,我除了完成卫生部要求的相关作业外,还参与了已出版的“药学服务案例解析丛书”的编写。

参加临床药师培训,对于我来说需要克服专业和心理的双重困难。我的本专业是中药学,并不是药学专业,所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我的内心十分忐忑,很担心自己不能通过考核,担心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但我始终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学习知识对自身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知识的学习会让人受益终生。而人生总是需要一些变化、一些挑战来证明自我的价值,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次培训。

对于临床药师这个职业的发展空间,我并没有把握。但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发现临床药师是一个被患者和临床真正需要的职业。这种需要并不简单地局限于临床对药物药理作用的需求,而更多的是非常细化的知识,比如一种药物每次10mg或20mg,如果选择20mg的剂量,在疗效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会不会随之增加?

这种需要也不只是要求临床药师只对本专业的药物熟悉即可,而是跨专业的要求,即A专业的临床药师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对B专业、C专业甚至是其他所有专业的药物都要了解。这就要求临床药师要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相关知识,阅读大量的实验资料和文献,掌握各种药物的前沿研究,涉及范围之广、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临床药师的医学知识相对不足和传统的脱离临床的工作模式及思维阻碍了临床药师的发展,增加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压力;过于繁杂的工作使临床药师无法完全专注于临床工作等等。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临床药师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了“全能选手”。

当我们这些“全能选手”在临床上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在为患者的用药咨询送上满意答案的时候,当我们在为临床医生解惑答疑的时候,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和自我价值实现后的满足感会油然而生,而且这种满足感也会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深入变得越来越强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临床药师的发展道路也许并不平坦,其发展的模式也许有待完善,但只要我们对自己从事的这一职业抱有高度的责任感,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去努力,为自己和后来者撑起一片天空!

临床药师心得体会 篇3

今天是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感慨良多。

先说下最初报名临药微光的目的,大学四年已过大半,即将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了做出更加合适自己的选择,于是选择了医院的暑期实践,真真切切地体验医院岗位的工作。

这次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暑期实践主要呆了三个地方,分别是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临床药学室。虽然每个地方都只呆了三天,但是也足够了解具体工作内容。

收获有三。

一是细心。无论是门诊药房还是住院药房,主要工作就是发药,所以不能发错。有的药物名称相似或者同一通用名却不同商品名,有的`药物名称相同但剂型不同,有的药物包装极其相似。因此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是在门诊药房开出的药经过两个人发校对之后才能给出。

二是主动性。由于我们在每个地方仅仅见习三天,老师不会特地把所以应该掌握地都教我们一遍。见习见习即看着学习。以一种学生的心态把周围所有人都当作老师,静静地看着,学习着,遇到不懂地再询问。通过这样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为什么那样做,知道了原理,就掌握了方法,而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不会思考之后听从蛮干。

三是谦逊。当我们看懂药房工作流程后,未免会觉得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做到。但是越简单的事情其实越复杂,越容易使人掉以轻心,然后犯错。举个例子,2 拿走,我却不以为然,认为才几样药,怎么会拿错,最后事实证明确实拿错了,错在上面提过的商品名不同的地方。所以不能因为事情简单就盲目自信,想想也是,就像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自己拿完也会找人校对。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通过这两周的见习,我还知道了原来药物制剂和药剂学是两个专业,如果真打算进医院,最好读个研究生。虽然进来工作内容简单但是门槛也高,学历是个根本,其次看能力。因此,我更加会努力考研,同时也希望市妇幼能越办越好。

临床药师心得体会 篇4

今年7月份,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医院批准到到广州某三甲医院学习临床药学,我也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因为听科室的前辈们说我们药剂科从来都没有人出去进修过!)。为了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去之前我就请教了前面去学习的同事关于广州某三甲医院进修的情况,得知广州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是用商品名开医嘱和处方后,我收集了本院所有抗生素的说明书,总结对照了商品名和通用名称,并在网上查找了有关处方点评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之类的资料,以免因为自己对临床药学了解太少,去了之后不知从何学起。

初去几天,我便将我自己很好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她们大都很年轻,有什么问题大家也经常一起讨论、查找资料,一起去外面参加有关临床药学的学习班或者听专家讲座,慢慢的大家都相处得很熟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首先接触的是各个病区第一季度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期间我主要负责了疝气、甲状腺、乳腺、骨科、神经外科ⅰ类手术过往病例用药调查,这些合理用药评价主要是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每一份被抽查的病例都必须填写调查表和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评价,总结核对无误后反馈给临床负责的医生。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经验有几个非常可取的.地方:

①他们的调查表和评分表的制作非常规范,不仅包括了手术科室的,还包括了非手术科室的;

②每一个评分的项目也非常的细化,从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时机、抗菌药物品种的更换、预防用药疗程、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③上网检索有关药物的最新资料,并结合《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和各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给予医生合理化用药的建议。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借鉴的地方。

除此之外就是学习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监测网报、静脉配置中心工作流程和制度等内容。这次我点评的是7月份当月的处方,抽查了差不多200张,因为有模板,评价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通过他们医院和我们医院的处方点评对比,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处方点评的重点内容;不同的是处方点评表所包含的具体项目和处方分析总结项目不同,我们医院没有基本药物品种数及药品通用名称数等内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