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学习课文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生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通过谈话简要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

二、发现文中的语言密码,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景物、动物。

屋子,闪电,云彩

星,蝙蝠,夜莺,猫头鹰

2、学习比喻句

在文中作者是怎样形容它们的呢?

地洞似的屋里

带子似的闪电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理解比喻词“似的”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比喻句。

4、出示写夜色的一组

星——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蝙蝠——灰色的蝙蝠

夜莺——会唱歌的夜莺

猫头鹰——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男、女分角色读竖着读

5、比一比这两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好的读者还要会问。猜一猜,学习这篇文章,老师可能会问那些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问,教师重点指导:

1、什么是天窗?

2、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活泼会想的孩子,怎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

好,课文的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透过小小的天窗孩子们从“无”中看出了“有”、“虚”中看出了“实”。

板?无?有?虚?实

3、结合课文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句子中的“你”指的是谁?

“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晚上,当他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是)小小的天窗又是孩子唯一的慰藉。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唯一”。

课件出示文章第四、第六自然段。自由读读这两段话,透过字里行间,你能发现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体会孩子们认识外面世界的迫切渴望。

指导朗读

4、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怎么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慰藉的呢?

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A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这一段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雪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指导理解朗读

师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在那里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听出了什么?

雨点跟雨脚不一样吗?

对啊,雨点它有脚,它光着脚丫在那儿卜落卜落跳,跳得那样轻快。

“一瞥”是什么意思?闪电它有眼睛啊,它飞速地看了你一眼。

指导朗读,读出想象中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

小结:就这样,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B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夏天的夜晚,孩子们又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什么呢?请默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想象到的。

汇报:

看到:——想到: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一条黑影——灰色的蝙蝠

会唱的夜莺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夜的美丽与神奇,就这样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亲爱的孩子们,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仰望头顶的星空,你会想的什么呢?

训练说话出示图:

秋天来了,当你透过小小的,看见飞过的一只大雁,你会想到:

北风呼啸,当你看见一朵洁白飘逸的雪花,你会想到:

活泼会想的孩子就这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唯一的慰藉。

四、总结升华,体会情感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指名汇报

小结: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引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板)

理解文中第八自然段的“天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让心灵通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教师职业平凡中的伟大,了解教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难懂句子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欣赏、学唱这首歌。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懂得理解尊重教师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长在后我就成了你”歌曲。同学们喜欢听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宋青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倾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你指的是谁?

2、再读课文,圈出要学习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

1、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

四、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理解。

1、请两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

2、按时间划分出小时候和长大后我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自己默读“小时候我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这一部分内容。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总喜欢把我高高举起。)

4、小时候在我眼里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请学生跟据这几句话谈一谈。(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有力的。)

5、再读这一小节,感受小时候在孩子们眼中老师的形象。

长大后,在我的眼中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二小节。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6、请学生读第二小节。

7、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小结:是啊,老师们利用这仅有的三尺讲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而自己却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知识、和一切……

二、长大后我就成了老师,现在的我眼里的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私的、伟大的、不计报酬的、令人感动的……)

1、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再一次感受老师的伟大。

2、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好吗?

三、作业

送给老师一句话。

四、板书设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长大后

美丽神气守巢擦去功利

神秘有力洒下汗水、奉献自己

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

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二)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

乳(rǔ)汁的乳、报酬(ch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的薄不要读成b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的中似、不要读成s的音;

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①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二)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三)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

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①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②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①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②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文一般写法比较说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桶响着、扁担响着。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背诵课文。

语文四年级下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春联的特点(讲究对仗、追求声律),感受春联的对仗和声律美。

2、能运用学过的有关春联的知识来欣赏课文中的五副春联,并能读出春联的声律美。

3、养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欣赏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歌声引入)

一、谈话导入(4分钟)

同学们,听着这一首热闹的歌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张贴什么?——春联。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春联——板书:24春联(全班齐读课题)

春联不仅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而且能让我们感到生活充满幸福和希望。这节课我们一起诵读、揣摩春联,感受其中的声律美,初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一起齐读今天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几幅春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扬)老师这里有几句描写春联的话,想请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春联是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唱着美好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出秀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既然春联这么美,我们读春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春联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看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5分钟)

1、联系第1自然段看看春联有哪些种类?用“~~~~~”画出春联的种类,用“——”画出第1自然段的春联。

过渡:通过第一小组,我们认识了春联各种各样,那么春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有请第2小组展示。:

2、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春联具有什么特点。结合“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幅春联具体说说,比如()对()、()对()、()对()、()对()

生:春联的特点是对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师:那什么是对仗,什么是词类?你能用课本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具体说下么?(注:词类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表示名称的词;动词对动词——表示动作的词)

师:(根据美美做相应的点拨)对了,我们春联要讲究声律,如何才能达到声律美?有请第三小组为我们展示。:

3、从第3自然段找出春联还具有什么特点?春联读起来让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理解“抑扬顿挫”的意思,并用这种方式读春联。

生:声律美,师:如何才能达到声律美?

生:读起来要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该怎么做呢?能结合第2组读的“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接着再读一下吗?

如果其他小组能读得更好,请你们来读一读,让我们一饱耳福。(引出小贴士):

山河增秀色(仄声三四)大地沐春晖(平声一二)解析:抑扬顿挫

抑:降低杨: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4、展示你所收集的春联,跟同学分享下喜欢的原因。(先在小组分享,再在全班分享)

三、展示点评(20分钟)(评分要求:满分10分;分别从;声律美,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等三个方便去评价)

四、达标检测

1、巧对对联: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我来给你们讲一个:

从前,有位读书人,叫解缙。他家门前有一片尚书的竹林。六七岁时,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上联是“门对千竿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财主看了心中不服,夜里就把自家屋后这一片竹子拦腰截断,心想,这下看你怎么写。第二天,解缙见此情景就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看了非常生气,到了夜里,干脆把屋后的竹子连根刨掉了。便暗自得意,这次看你还有什么能耐。解缙第二天看见后又将上下联各添了一个字,变成“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请你们想想,这位读书人在下联的结尾处加上了什么字呢?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同学们和解缙的想法是一样,相信以后同学们会变得和解缙一样会对对联。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同学们有空再找些来学习学习。:

2、老师这里有一些被风吹乱的春联,同学们能不能帮我对一对?

家家致富家家乐

江山与日月争辉艳阳照大地

处处迎春处处歌祖国与大地同寿

春色满人间

六、课后拓展

一星级: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能简单地说说它们的意思。二星级:搜集两三副课外的春联,并在小组内交流。三星级:当一次小作家,自己试着写一副春联。

七、总结(送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学习之路上,都能刻苦勤奋,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八、板书

内容:各种各样

字数相等

对仗{词类相当{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律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