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十一单元的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七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欲速则不达”、“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4、能够联系课文,速读相关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齐景公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弄清“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策略: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以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哪七个诸侯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齐国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

2、指名起来读题目,并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4、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启发导入:齐景公为什么要急着赶回都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会齐景公的焦急之情,进而感受齐景公与晏婴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2、通过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课文一二自然段。

3、指名读。

4、交流: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并板书:危在旦夕)

5、讨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齐景公急着往回赶的原因?

(另一名驿使飞马而至,理解“飞马而至”)

6、小结并指导朗读:可见情况万分紧急,危在旦夕的丞相晏婴随时可能死去,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1、指名读;2、再指名读;3、齐读。)

7、小结:晏婴病重,齐景公是这么着急,齐国有那么多大臣,他们病了,齐景公也会这么着急吗?(生答)你了解晏婴吗?(生谈)

是的,晏婴的雄才大略曾经为齐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使齐国一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作为三朝丞相的晏婴对于齐国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了晏婴,齐国可能随时被别的国家吞灭;他的离去,对齐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齐景公对晏婴是情深义重的。现在晏婴危在旦夕,齐景公怎能不着急?!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从课文中划出齐景公齐景公着急的句子。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边读边划:从哪些句子看出齐景公很着急?

2、交流,并同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3、体会: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板书并理解:心急如焚。)(理解“霍地”、“高声”“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驭马”、“夺过”、“亲自”等)

4、指导朗读,带着体会读出心急如焚的感受。

5、进一步理解:把这四段话连起来再读一读,看看齐景公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他采取的行动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

(景公心情越来越急,方法是一个接一个地变化,目的只是想快点赶回都城。)

6、指导朗读:带着这种体会,读出齐景公的着急之情。

(1、一生读后评价;2、再指一生读;3、齐读)

五、拓展延伸:

1、思考:齐景公现在这样做能很快地回到都城吗?为什么?

2、小结:齐景公是心急之下,乱了方寸。看来,做事情越是心急,事情越是办不好,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板书划上箭头)

3、齐景公怎样做就能很快地回到都城了呢?(生谈)

4、小结:是啊,不管事情多急,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再采取合理的方法,这样才会很快达到目的。

六、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了齐景公听说晏婴危在旦夕后心急如焚的表现,,请大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再来体会齐景公的心急如焚。

2、学习古文。

师:《欲速则不达》这个小故事原文是一篇古文。请大家对照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要划出来。

3、出示多媒体课件带拼音的古文。

(1、教师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自由读;4、齐读)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这段古文读熟,并且再找一些古文来读一读。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

学情分析:

虽然本课是古文的译文,但文本通俗易懂,对于已具备一定语文学习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人物心理,进而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古文时,要引导学生对照译文理解古文文意,培养学生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积累的成语。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

2、生按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 “丞、婴、缰绳”等字读后鼻音;

理解“驿使、驺子”等词意思;

认识晏婴、韩枢等人物。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了解景公为什么急。

1、师:同学们,齐景公想要快速赶回去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丞相晏婴病重,危在旦夕,请大王火速赶回,否则恐怕难以见上最后一面了。”

(1)理解“危在旦夕”。查字典明确“旦”是早晨的意思;“旦夕”是时间很短的意思;“危在旦夕”是说危险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

(2)通过“火速赶回”、“最后一面”等词体会事情紧急。

(3)指名读驿使的话。

过渡:景公接到报告时,正在东海游玩,他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晏婴,晏婴辅佐景公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样一位忠臣眼看就要离景公而去,听到这个消息,景公有哪些表现呢?

(二)体会景公怎样急。

1、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景公表现的句子,划下来。

2、反馈交流,指导学习方法。

(1)“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景公当时的心情?理解体会“霍地”。

板书“霍地站起”。

(2)在“霍地”一词下面做上记号,指导读的时候突出这样的重点词。

3、读一读3—5段中你划出的景公表现的句子,找到最能体现景公心情的词语,做上记号,边读边体会。

4、继续交流。

(1)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体会为什么“十分焦急”;找到重点词语“高声喊道”、“ 火速回去”, 指导朗读。

板书“高声喊道”。

(2)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理解 “心急如焚”。说说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心急如焚的事情。

找到重点词语“夺”、“亲自赶起车来”,体会景公心急如焚。

板书“亲自赶车”。

师:景公亲自赶车就比驺子快吗?既然最好的驺子为他驾车,为什么他还嫌慢呢?

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你怎么看待他“弃车而跑”的行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板书“徒步跑开”。

(三)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

1、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景公的行为猜到事情的结果怎样吗?

出示资料,指名读。

2.齐景公真的不知道徒步走比驾车慢吗?那他怎么会选择了这样的方法呢?

3、景公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四)感悟寓意 。

1、师:景公一心想要快,这就叫“欲速”, 欲是“想要”的意思;速是“快速”的意思。

2、把“欲”、“速”的意思写在书上。

3、理解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是说: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4、师:在你积累的成语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和“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相似?你还知道哪些俗语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5、出示《论语》中语句,齐读。

四、诵读古文,指导学法

1、出示古文。

(1)师范读。

(2)生练读。

(3)对照译文指导朗读,感受古文特点。

(4)齐读古文。

2、出示“金钥匙”,齐读。

五、课后延伸,巩固积累

1、把《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些短小精焊的古文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欲 速 则 不 达

霍地站起 徒步跑开

高声喊道 亲自赶车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海上日出》教学案例与反思10、田园诗情 教学设计高林生老师的《望洞庭》析疑 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之一 《望洞庭》《普罗米修斯》 作业设计7、徐悲鸿励志学画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积累《番茄太阳》练习设计 教学思考普罗米修斯盗火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齐景公情随事移,越来越焦急,终于失去理智的心情,懂得事情越紧急,就越不能性急图快的道理。

2、独立认字学词练句。认字6个,写字4个。

3、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徒步、索性、焦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读相应的古文片段,感知古代汉语的特点。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1、辩论“快好还是慢好”。

2、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揭示课题。

3、解题。

4、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总结把查找到的资料简单标注在课文旁边的批注方法。

3、轻声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断句。

4、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新词的认识。

5、检查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齐景公会弃车而徒步跑回去呢?画出反映齐景公心急的词句。

4、出示第二、三、四自然段反映景公心急的句子,指导理解“霍地”的意思,对“焦急”一词进行词语置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心急如焚”的意思并指导造句。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6、总结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情朗读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齐读全文,思考:从《欲速则不达》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乘从时空穿梭机回到两千多年前的齐景公身边当一名侍从,你会怎么说服齐景公回到马车上不要徒步跑回去呢?请写在课堂笔记上,下节课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篇4

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欲速则不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