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

欢迎阅读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吹泡泡

【活动设计】

陈兰芳

【组织形式】

(小班幼儿6人)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比较情绪化,当老师拿起泡泡水吹出一连串的泡泡时,孩子顿时兴奋起来,随即去追赶和拍打泡泡,可知他们对泡泡很感兴趣。日常的洗手环节,老师也发现幼儿对手中的泡沫充满好奇!由此,老师设计了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旨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用语言、动作、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探究中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

【预定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吹泡泡的方法

2、能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

3、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体验成功感

【重点及难点】

重点:

探索发现吹泡泡的方法

难点:

能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用洗洁精和水调制成的泡泡水(分别用三个塑料器皿盛着)、用细铁丝自制成的附带手柄的圆形和三角形若干个分别放在两个小盘里(吹泡泡用)、每人一块湿润毛巾、大的记录表格(贴在小黑板上,黑板凹槽放上五颜六色油画棒)放材料的桌子一张、幼儿上课的凳子6张。

【预定程序】

一、激发兴趣

1、小朋友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

2、老师用洗洁精和水调制了泡泡水,还用细铁丝做成了吹泡泡的工具,你们想吹泡泡吗?

二、初步探究

1、请小朋友想一想吹泡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防止泡泡水进入嘴里和眼睛里,以免伤害到自己,要保护自己,手脏了用毛巾擦干净、下课要及时洗手等)

2、请每个幼儿自己取一个圆形的铁丝圈,两人共用一盒泡泡水,探究吹泡泡的方法。

3、老师巡回观察,对有需要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记住方法,做好分享的准备。

4、分享经验

(1)你吹出泡泡了吗?你是怎样吹出泡泡的.?(引导幼儿用完整语言表述,可结合演示)

(2)有谁没吹成功的吗?没吹出泡泡情绪怎样?你找到没吹出泡泡的原因吗?(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3)小结吹泡泡的方法:先把铁丝圈浸泡在泡泡水里,然后粘上泡泡水,最后嘴巴对准圆圈吹出泡泡。

三、深入探究

1、引导幼儿边吹边观察泡泡的特点(形状、大小、颜色)。

2、根据自己的发现,选用油画棒把泡泡的样貌画在黑板的大记录表的上方。

3、分享经验(结合幼儿的记录表)

(1)刚才你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貌的?(圆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绿色、黄色)

(2)同样是用圆圈来吹,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呢?怎样做到的?(个别演示)

(3)小结:原先泡泡的大小和吹的力气的大小、速度快慢有关。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的工具,你们猜一猜用它可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欢迎大家去科学区里玩一玩,看看你猜想的和你吹出来的是不是一样?记得把你新的发现跟大家分享。

四、整理工具

师生一起收拾工具材料,进洗手间洗手。

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吹泡泡”是幼儿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幼儿都很喜欢它的乐趣和体验。“吹泡泡”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通过吹泡泡的形式让孩子们观察了解泡泡的五彩缤纷,利用泡泡引发了孩子们更多的遐想,给予幼儿更多去想去说的空间。因此设计科学活动《吹泡泡》,主要培养幼儿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

2.发现有洞的材料容易吹泡泡,体验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3.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重点:

知道用不同的材料和哪些材料可以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四、活动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操作,知道有洞的物体可以吹出泡泡。

五、活动准备

记录表、笔、泡泡器、肥皂水、玩具、铁丝、吸管、毛巾等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在洗玩具,洗着洗着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教师操作

3.出示材料,介绍材料、记录表,幼儿猜测

★幼儿猜测,“有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说一说?”

★你们的想法可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录下来(集体记录)

(二)幼儿操作

1.介绍四组材料,鼓励幼儿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2.幼儿表述操作结果,共同记录

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呢?

3.幼儿再次操作

★为什么这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那个就不可以呢?我们再去试一试,是之前仔细的看看它们有什么一样地方

★师幼共同总结:原来它们都有洞洞,所以可以吹出泡泡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大家开心吗?

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会念儿歌。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发现和游戏的快乐。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学泡泡的各种本领,在游戏中去体验、发现游戏的快乐。

难点:

幼儿学会完整地念儿歌。

活动准备

泡泡水一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泡泡。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捉泡泡的游戏。(教师向幼儿吹泡泡,幼儿四处捉泡泡)

二、组织幼儿围圆圈坐好,进行谈话:

(1)刚才老师在干什么?

(2)泡泡好看吗?泡泡是什么样的?

(3)泡泡有什么本领?(会飞、会转)那它怎样飞、怎样转圈圈呢?(请幼儿表演飞、转的动作)

(4)刚才的泡泡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爆炸了)学一学泡泡爆炸的动作。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说对了,圆圆的泡泡有大有小,会飞又会转,最后还会爆炸呢,太好玩了!

三、幼儿学念儿歌《吹泡泡》。

教师:现在老师把泡泡变大、变小、会飞的.本领,串成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那好,先听老师念一遍。

1、教师示范念一遍儿歌。

2、幼儿跟读两遍儿歌。

3、幼儿朗读一遍儿歌。

四、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继续到外面玩捉泡泡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泡泡不但好玩,而且泡泡更有着更多的本

领,幼儿能开心快乐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享受与进一步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良好

倾听的习惯,在师幼的互动中得到了和谐自主的发展。

小班科学小组活动吹泡泡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有大的,有小的,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我选择的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泡泡》,在材料的运用上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采用棉签来沾取不同色彩的颜料画大大小小的泡泡,在这个过程中简单认识三原色红、黄、蓝。让幼儿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画大大小小的泡泡。

2、简单认识美术三原色红黄蓝。

3、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活动准备:

1、吹泡器(每人一个)

2、一定数量的棉签、背景图两大张

3、反穿衣、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吹泡器)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教师边吹泡泡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

3、小朋友你们看着像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什么颜色?(大小、颜色)他们会怎样?(飞)

4、教师总结:泡泡呀圆圆的,有大的、有小的、红的、黄的、蓝的`、五颜六色真漂亮。这么美的泡泡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二、绘画《调皮的泡泡》

1、老师示范画:用棉签沾取红黄蓝颜料在背景图上画圆圆的泡泡,同时边画边说出“泡泡飞到哪里。”,画的时候强调泡泡会飞,要画满纸,泡泡要有大有小才漂亮。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泡泡,把泡泡画满整个画面。

三、讲评、活动延伸

1、大家一起看一看。你画的泡泡飞到了哪里?

2、这些美丽的泡泡其实还会变身呢!瞧!变成了什么呀?(ppt将泡泡变成小鸡)泡泡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去变一变吧!

活动反思:

大部分孩子动手能力较弱,绘画的基本技能,活动开头我让孩子们围坐在前面,我就拿了吹泡泡液吹泡泡给孩子们看,然后让孩子们来描述泡泡的样子,特征。孩子们说了很多,说了泡泡是圆圆的,还有个孩子还说出了泡泡是五颜六色的,我表扬了他们并让孩子集体学说这些好听的词语。除了这些还不够,要想画面画的漂亮,我又通过事先提示再吹泡泡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现吹出的泡泡应该是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的,通过真实的观察后孩子们都掌握了泡泡的基本特征,我和孩子们最后总结为:圆圆的、五颜六色、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等孩子们全部掌握后我再拿出白纸,亲自再示范了一次,画出那些主要的特征。随后,我再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绘画,由于事先讲的很透,所以这次的绘画作品都画的很好,看到孩子们绘画的进步,心中升起了一股成就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