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教案花朵(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花朵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在语言环境中领悟“婉转.丰腴而优雅、妙不可言”等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鸟儿给冬日带来的温暖与快乐、生机与活力,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4、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感受。
5、借助文本进行语言训练,深化主题。
6、启发学生生活中要勤于观察,乐于想象,善于动脑。
教学重点:感受鸟儿给冬天带来的生机。
教学难点:感受鸟与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以花朵为话题。导入新课
一、齐读课题:《鸟是树的花朵》。
二、读文引入,导入新课。
冬天,一棵棵树落光了叶子,少了夏日枝繁叶茂的风姿。望着变得稀疏而空旷的枝杈,我常有一种冲动,希望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放点什么。(就在这时)课件出示:落满鸟的树的图片。
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仿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三、让学生去感受“鸟像花朵又美于花朵”。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那几段写了作者的观察。
2、课件出示3、4、5自然段的开头。
①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又飞走的。
②有时候,鸟是三只五只。
③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
齐读这三句话,注意下面有标注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3、好,下面我们就读这三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鸟像花朵。
课件出示:①读课文,找一找,那句话写了鸟像花朵?哪里像?
预设:①要是一群白鸽落在树枝上,便仿佛早春的玉兰花,白得丰腴而优雅。
理解“丰腴而优雅”教给解词方法。
在这句话中作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呢?
点明:观察使要展开想象。
②一只鸟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导语:这鸟真像花朵。可是作者为什么在观察之后说“这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
4、变序导读,学习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指名读。
①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
作者在这连续用三个问句,是想表达他的疑惑吗?这三句话其实是什么意思?(变陈述句)
②男女生分组对比读。体会那种句式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怎么把作者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读出来呢?(逐句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正是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5、再读3、4、5自然段,让学生到字里行间去感受鸟儿的生机,与作者产生共鸣。
课件出示:再读3、4、5自然段,你能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了鸟儿的生机。
(学生每读完一处时,追问:生机体现在哪?)
鸟儿只有在冬天才是树的花朵吗?
四、学习7、8自然段。
(一)听老师读第7、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配乐四季鸟树图片。
读后指名回答。
鸟儿们为什么不去别处呢?
课件出示:
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
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鸟和树谁也离不开谁)
指名配乐读第八自然段,感受鸟与树的和谐美好。
(二)、导语:接下来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齐读。(深化主题,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因为,鸟是树的花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
1、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内容。
2、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的家园,鸟因树而生动,树因鸟儿美丽。所以,
课件出示:我们想,一年四季的鸟也会感谢一年四季的树木。因为,树是鸟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的家园……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补充的词语。
把课文最后一段和语言训练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是啊,鸟和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春天,我们吟诵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夏天,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树又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蓬勃!(古诗用课件打出来)所以说,鸟和树都应该被感谢,被谁感谢呢?(人)
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和谐与美好,我们的感谢就是:
课件出示: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天空,把一切还给自然!(学生齐读)
结束语: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像作者那样勤观察,乐想象,多感受,善思考,一定会发现许多身边的美好。
语文教案花朵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朗读中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世界,经验世界,情感世界,与文本深入对话,更深刻理解树与鸟之间浑然一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你最喜欢什么花呢?为什么?板书:花朵
学生自由作答。
师:花儿用自己的美丽装点了自然,让大自然更加生机勃勃,五彩斑斓。
补充板书:鸟是树的
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生: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鸟是树的怎样的花朵?鸟怎么会成了树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带着思考一起走进这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包含生字的随文指导。
重点指导:瞬 蹈 婉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是啊,这小小的鸟儿在冬天,如若落在那干枯的树杈上,总让我们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说的多好:鸟是树的花朵。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鸟儿又是怎样的花朵呢?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谈。默读,勾画,批注。再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阅读思考。
师: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
第二课时
一、咬文嚼字,深入研读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谁来谈谈,在作者眼里,为什么说鸟是树的花朵?又是怎样的花朵?
预设1:(第2段).从第二段“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
师追问:你读到了什么?(鸟就像是树的花朵)
怎么读到的?(我从“五颜六色”读到的,因为鸟儿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真的就像是花朵盛开在树枝上。)
师:多么与众不同的花朵呀!读出这种美来。
生2:我从“满树的花朵”想到鸟儿落在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树枝上真的开满了花一样,让树不再单调,变得美丽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真的看到那美丽的鸟儿,在冬天盛开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幻化成美丽的花朵。这又是怎样的花朵呢?
千姿百态的花朵。
师:为什么呢?(因为鸟儿各不相同,样子不同,大小不同,真是千姿百态。)让我们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花朵吧。学生朗读。
预设2:(第三段)
“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得白腴而优雅。”“瞬间.装点”
生:白鸽落在这干枯的树枝上,就像早春开放的玉兰花一样。让这冬天的树,无比灿烂。
师:用你的声音读出这种灿烂。生读
多么美丽的花朵,多么绚烂的花朵,多么灵性的花朵,这孤单的大树,因为有了它们的陪伴,一定不再孤单。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棵树,你想对鸟儿说点什么呢?
生:“再歇一歇吧。我就是你的家。”“谢谢你们来陪伴我。”“尽情地唱吧,跳吧,我的孩子们。”
师:善良的大树,温柔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盛开的花吧!指名读,自读。
师:作者抓住了鸟儿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盛开在枯树上的美丽图画,乌鸦.八哥霎那间让树焕发出无限生机,白鸽如那绽放的玉兰花,给人以温暖和希望,麻雀更让这冬天的树活力四射,真是冬日里一道迷人的风景。
预设3:(第5段)
“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显得柔和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使树枝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抓住“弹性.凝滞”等关键词,来理解鸟儿为大树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生:鸟儿来到树上,连冬天的风都变得柔和而富有弹性。
师:冬天的风,你怎么形容?
寒冷.刺骨.凛冽
为什么此时的风则是柔和而富有弹性呢?
生:此时此刻,鸟儿的跳跃,让人们倍感冬日的生机勃勃,所以似乎连风也变得柔和。生读。
师:此时此刻,大树看着这小小生灵的舞蹈与歌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快乐.幸福.温暖。生读文。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内心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让我们的心灵一起和她们起舞吧!自读。
师:鸟是树的花朵,树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鸟儿只有在这里,才会如孩子般尽情.欢快地歌唱.舞蹈,多么美丽.和谐的一幅画卷。作者抓住了鸟儿的动作,和自己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冬天的树,走进了冬天里一幅自然天成的画。
齐读。
预设4:(第6段)
“树枝上的鸟儿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师: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生:赞同,因为鸟儿从春到夏一直陪伴着树,在冬天更为树增添了生机。因此鸟儿比真实的花朵更美。
你从哪里读到的?
生:“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开到冬吗?”鸟儿这朵花从春开到冬,是朵百开不败的花。生读。
生:赞同。这朵花会在树枝之间飞来飞去,比真的花朵更美。
师:你认为是朵?
生:会飞的花朵。(生读)
师:飞动的鸟如同一朵会飞的花,好美啊!
生:赞同。这朵朵花儿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是朵会唱歌的花。(生读)
师:多么美丽的花朵,能歌能舞,简直是花中仙子,真令人羡慕!
指名读。
预设5:(第8段)
“鸟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树本来就是鸟的家园。”
生:我从鸟从来就是树的花朵这句话,读到鸟儿就如树上的花朵一般,只是它隐藏在树上,所以人们从未曾注意,鸟是被人遗忘的花朵。
生读。
生: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是鸟让自然界充满无限生机,它才是真正的花朵。 生读。
师:是啊,鸟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色彩,于是春天,我们吟诵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夏天,我们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天,我们在“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中走过。而冬天因为鸟儿变得如此生动,于是有人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鸟儿歌唱
用它们镶满梦幻的脸
向着大地上的树木
袒露着心语和爱
有谁曾告诉我
十二月的瓦蓝色天空
缺乏一种春天的等待呢
这歌声中倏地绽放的羽翼
映衬着冬季阳光
多么地自由和浪漫
一如栖落枝桠的花朵
把一个季节充分点亮
让我们一起和树木感谢这一年四季的鸟儿,齐读第9段。
二、拓展延伸,发现生活。
作者把鸟想象成树的花朵,使冬天寂寞的树有了一番别致的景象。你也有过类似的想象吗?写在小本本上。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将你生活中的想象记录下来,写在小本本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花朵 篇3
教材分析
这文章记述了法国人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赞扬了他富于想象,敢于实践的。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根据,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伞是怎样发明的故事。
文章开始第一句就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接着描述了降落伞从天而降的景象,“好象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进而提出问题: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就此引出法国人卢诺尔曼的故事。这种开头的形式,以设问激趣,适宜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部分(2-9自然段)介绍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故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5自然段)写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他常和小伙伴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象小鸟一样飞向蓝天,从而产生了想飞的愿望。第二层(6-9自然段)写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挥想象,敢于实践,终于发明了降落伞。
卢诺尔曼之所以能够发明降落伞,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一是童年时想飞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向往;二是他看书时受到了启发,被书中的情节激发了想象。三是他认真研究,反复揣摩,设计出降落伞,并勇敢的进行测试。卢诺尔曼成功的经历还需强调的一点是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首先用一块石头进行了实验,然后才亲自跳伞。
卢诺尔曼缘于童年梦想的发明,至今经过不断改进,被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和体育方面。他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也给了人们不断追求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体会其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可搜集关于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以及降落伞的发明资料。
2、新课导入时,可播放一段跳伞的录象,引出问题,也可讲述拉文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还可以从《我想》想飞向遥远的地方一句引出学生的愿望再进入学习。
3、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这是的重点、难点。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段,理解他从小就富于幻想,为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也是他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重点理解第3、4、6、7、8自然段,抓住他的心理活动、动作来体会。理解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够大胆想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把创造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思考练习“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结合“语文天地”中“想一想,草帽还能当什么?”畅所欲言,发挥创造性,大胆想象草帽的作用。
5、生字教学中,本课出现的生字在字形上,有些和以前学过一些字相近,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来提高识字和写字效率。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但()迅()浸()
幻()担()讯()侵()
2、多音字组词。
jìn()hē()
禁喝
jīn()hè()
3、仿照例句写句子。
(1)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2)他像小鸟一样悠悠的飞翔着。
相关资料
卢诺尔曼:法国人。1783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顶真正意义上的降落伞。
降落伞:是一种空降工具。传说古代舜的父亲讨厌舜,一次父亲想加害于他,让他楼梯到高处修理粮仓,然后偷偷撤去木梯,在底下放火企图烧死舜。舜急中生智,抓起身旁的一顶芦苇大斗笠,双手把它高举头顶,纵身跳下,结果安然脱险。1638年,意大利囚徒拉文,不甘心呆在监狱,他经过细心观察,琢磨发现围墙可以攀登。但是围墙很高,即使爬上去,又怎能跳下来呢?跳下来不摔死也会残废。刚好他的亲人来探监,把伞忘记拿走。百无聊赖的他就把玩起伞来,突然他心里一动,于是他动手撕破衣服搓成绳子,用以固定伞的支撑力,结果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借助这个越出了监狱。拉文的冒险行为启发了许多人的才思,他越狱的降落伞只是一个雏形。后来卢诺尔曼在他的启迪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顶真正的降落伞。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沉浸: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活动中。
萦绕:萦回。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精品教案
教具准备:跳伞表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跳伞的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你们感觉缓缓飘落的降落伞象什么?(花朵)你们想知道像花朵一样的降落伞是谁发明的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3、板书课题:空中花朵——降落伞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读字音。
2、自读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共同研究。
4、归纳问题:
(1)卢诺尔曼为什么想发明降落伞?
(2)卢诺尔曼是怎么发明出降落伞的?
三、熟读释疑
1、课文哪几个方面写卢诺尔曼小时侯得事?(2—5自然段)
2、默写2—5自然段,思考小时侯的卢诺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思议”体会他从小富于幻想。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幻想与发明降落伞有关?(生答)
5、指名读3、4自然段。(指导生读出渴望的语气)
6、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吗?(生答)
7、理解“汇报”。通过理解汇报,进一步体会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
过渡语: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那么这个梦想在他长大后改变了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读6—9自然段。
9、通过哪个词你可以体会到长大后的卢诺尔曼一直把想“飞”的念头牢牢记在心中?(理解体会“萦绕”)
10、再读6—9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明降落伞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师巡回指导)
11、小组汇报。(理解发明思路:启发-反复揣摩-试跳-成功)。
12、卢诺尔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启发后,终于设计出了第一顶降落伞,他的设计过程会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反复揣摩)
13、开始试跳了,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卢诺尔曼先用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跳说明了什么?(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再读第8自然段,体会试跳过程中卢诺尔曼的心情。
15、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勇敢和自信的语气)
16、卢诺尔曼终于成功了!读一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和卢诺尔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吧!(生读)
四、课外延伸
1、由于卢诺尔曼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成功了!你能把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吗?
2、你想向卢诺尔曼学习什么?
3、说一说你知道降落伞还有什么用处?
语文教案花朵 篇4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卢诺尔曼的故事。题目直接将降落伞称为空中花朵,就会使初读者产生好奇,甚至于引发他们的想像――满眼都是在空中飞舞的花朵。文章内容中卢诺尔曼与同伴的议论,非常生活化,而这些“不可思议”的念头的产生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经常会有的现象,这些适合儿童口味的语言在他们眼里就是最生动有趣的语言。另外,描写卢诺尔曼试飞时的情景也会使读者历历在目,如:“他双手紧紧抓住降落伞的底绳……慢慢地安全降落在地上。”因而,文章仅从语言文字上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在学生流连于文字之中时,老师再适时启发、诱导,本文一定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以城市孩子居多,视野较开阔,富有想像力,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缺少探险的机会和胆量,因而在理解“从高处往下跳”时会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新出现的14个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飞成功的故事。 3.受故事的启发,培养学生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4.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发挥自己的幻想和想像力,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卢诺尔曼和降落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1.谈话:同学们,知道降落伞吗?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有关降落伞的事情,好吗? 2.交流:先是四人小组之间的交流,再由各小组推荐部分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 3.谈话:1)(肯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赞赏他们乐于学习的态度。) 2)提问:同学们,关于卢诺尔曼,你们还知道什么呢? [A、用课本但不唯课本,立足课本但不满足课本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体会。B、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C、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平台上展示他课外的学习成果,只会使他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只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鉴于以上三点,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观看录像,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对于卢诺尔曼,我们已经不陌生了,我们一起学习《空中花朵――降落伞》这一课,看看他是怎样发明降落伞的。 2.播放跳伞表演的录像,请学生欣赏。 3.提问:这段录像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多媒体出示文字:(课文第一自然段)“观看跳伞……特别美丽。”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录像的情景,带着感情读好这句话。 5.谈话:是啊,当五颜六色的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的时候,不就是盛开的花朵吗?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课题,(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在上段文字后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话,并引导学生齐读。 [不用刻意提示文章的写法,只是在老师看似无意安排中,第一自然是下文故事的影子,这一事实已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谈话: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2.谈话交流,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 3.谈话:(先对学生的读书效果给予评价),请学生再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不理解字词画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全屏出示所有生字。 2)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自由发言,说一说“演、沉、闻、纵”等字的记忆方式。 4)交流对“不可思议”等词语的理解。 5.学生流利、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注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得更好。 [认识生字是读通课文的前提,但三年级学生应以自学为主,教师应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为主,时间安排要适可而止。]
(四)熟读课文,赏析人物特点 1.谈话:同学们,看到大家刚才读课文的神情,(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表现,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感到许多同学挺喜欢卢诺尔曼这个人,是不是啊?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此时注意引导学生的发言,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熟悉,他的发言简单、笼统一些没关系。如:学生说:他爱幻想,他胆子大,他细心等,都可以。) 2.请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读,用心想,自己到底喜欢卢诺尔曼的什么? 3.组织全班性交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我喜欢卢诺尔曼,因为他(……)” 请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先补充句子,再结合所选择的内容中的词句,具体讲喜欢卢诺尔曼的原因,最后朗读有关的课文。 (在学生赏析文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评价,通过评价引起学生对发言者的重视,进一步激发后续发言者的兴趣。) (在学生赏析文章每一部分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充分地准备,一边做组织者,一边当听众,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以引导。 如: A、关于卢诺尔曼爱幻想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抓住了“不可思议”这个词以及“要是……”等句子,否则,老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一些幻想,可以建议学生用“……像……就……”的句式把它们说出来,以便加深学生对卢诺尔曼的印象。 B、关于卢诺尔曼能不放弃向往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留意了时间的变化和他读书受到启发后的做法。否则,要引导学生理解“萦绕、启发、揣摩”等词。 C、关于卢诺尔曼大胆实践这一点,要注意学生是否看到了他勇敢试飞的一面,看到了他胆大心细的一面。否则,老师可范读或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目静听,手上还可模仿卢诺尔曼试飞时的动作,让学生从这些动词中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4.看板书小结:由于卢诺尔曼“爱幻想,有目标,能大胆实践”,(此处的板书内容会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有所调整。)所以他的幻想最终变成了现实。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赏析就是在欣赏中分析,在分析中欣赏,给小学生一些机会,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提问:读了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谁能够像卢诺尔曼那样大胆地幻想,说说降落伞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用途外,还希望它做什么?(可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再在全班发言。)
语文教案花朵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会认“花、朵、星、是、空、的、节、们”等7个生字,能口头给生字组词。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了解诗意,感受祖国的美丽,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诗句的韵律。
2、会读生字的读音。
教学难点:
理解“花朵”一词在诗中的三次比喻义,感受他们的美好,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花朵课件;带拼音课文和去掉拼音课文内容、生字词课件;布满星星的夜空课件;焰火燃放的情境课件;孩子幸福瞬间照片课件;拓展延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请大家猜一下谜底是什么?谜语:“长在绿叶中,五颜六色它最美”
生:花朵。
师:对,花朵。(课件出示一组鲜花图片)自己看了这些美丽花朵后的心理感受。
2、师:你们还见过哪些花朵,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师:同学们说的桃花、梅花、月季花等许多漂亮的花、我们都说它是:花朵。(课件:课题‘花朵’)。
3、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课文大乐园。孩子们想不想去呀?
师: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三种特殊的花朵。(课件出示课文)孩子们自己读一读,就知道这是什么花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师:能告诉老师这三种特殊的花是什么?(板书:星星、焰火、我们)
2、师:课文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凸显生字的课文)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课件出示带调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4、去掉声调认识生字,给生字扩词。读诗句中出现的词语,让学生把字词读两遍。
三、再读课文,把握停顿。
导语:我们和这一课的字宝宝交了朋友,现在我们再来和课文交上朋友吧!
1、课件:环节①有拼音的课文;环节②去掉拼音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认读。
②去掉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把要求认的字和会写的生字读正确。
2、老师示范读,学生比较,感受(感受老师读,有停顿更好听)
3、再读课文:认识逗号、句号。(课件出示带醒目标点的课文)
师: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样知道的?告诉学生逗号是在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号是一个句子说完了就在后面写一个句号;一个句号就是一句话。
4、让学生感受逗号和句号的作用。(比较没有标点的句子读起来难受不好听;标上符号后句子读起来顺畅、好听)
5、老师带读一遍,跟着读一遍。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四、走进诗句,朗读感悟。
师导语:今天在我们的课文中出现了三种特殊的花朵,你最喜欢哪一朵?
1、欣赏第一句诗。
①指名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晚上的夜空吗?是什么样的?
②出示夜空的课件:
师:什么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像什么?然后闭目背一背
③指名背、齐背。
师:你觉得有星星的夜空美吗?能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现它的美吗?学生分组赛读。
2、欣赏第二句诗。
①指导读句子:
师:你们见过焰火吗?它像什么?
②出示课件:焰火燃放的景色。(帮助学生体会背诵)
师:多美的焰火呀。燃放在夜空中就像花朵一样。
③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小结过度:星星、焰火因为美丽而被当作了花朵。孩子天真、活泼,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同学们,你们呢?
3、欣赏第三句诗。
①出示课件:学生在节日里欢歌笑语的情境。
②齐读第三句诗,带着自豪感和动作。读出“我”是祖国的花朵的心情。
谈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今天第三种特殊的花朵。我们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健康成长。可爱的像花朵一样,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③练习用“我是祖国的花朵,我要做一朵······的花朵。”说一句完整的话。
4、齐读课文《花朵》。
5今天晚上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背好了在书上画一朵小红花。
五、拓展延伸,激情结束
1、我们的课文每一句都写得这么美,孩子们读得这样好。我们能不能模仿课文来练习说句子呢?
2、课件出示:XXX,是天空的花朵。
XXX,是海洋的花朵。
XXX,是XXX的花朵。
3、师:今天我们认识寻找了这么多特殊的花朵,并且知道我们就是祖国妈妈大花园中的一朵特殊的花朵,在爱的滋养下幸福地盛开。我们要努力学习,快乐生活,争做一朵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