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今年你七岁》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你七岁》读后感 篇1
发书了!老师买了一些新书给我们大家看。老师发给我一本书名叫《今年你七岁》。
我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写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健屏。他写的是他儿子刘一波小时候发生的一些故事,写得非常有趣,差不多每过几分钟我就可以笑起来。刘一波的天真、善良、活泼可爱总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有一天,刘一波带着两名同学到一棵价值百元的棕榈树下,并且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小刀,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接着,他们用小刀一点儿也不在乎把棕榈树的枝叶一一地割了下来。割下来之后,还拿着棕榈的枝叶当济公的扇子玩。不过,他们的高兴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天,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点名批评了刘一波和另两名同学。老师质问:“是谁出的这主意?”“刘一波!”其他两名同学告发说。刘一波无话可说,因为这主意的确就是他出的.。
刘一波做事不想后果,只想着好玩。我和他也有相似的经历。有一次,我上英语培训班。下课了,我玩着一个气球,气球掉到了桌子下,我钻到桌子下面捡气球,结果一不小心,头撞到桌子上的铁皮上,血立刻流到了我的脸上、头上到处都是。我没有感到疼痛,而是很害怕,怕血流光了会死掉。我和刘一波一样也是个冒失鬼!
所有的男孩子都有一个共同天性--------贪玩。虽然刘一波很贪玩,但我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身上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好品质,比如说很善良、乐于助人……..
有一次,刘一波爸爸发现这几天刘一波的铅笔、橡皮用得特别多,原来,班上只要有人没有铅笔和橡皮,刘一波就会去借给他。
在我看来,刘一波是一个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男孩。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丰富多彩的。他还是一个充满活力,幸福无比的男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个通情达理的爸爸。
《今年你七岁》读后感 篇2
《今年你七岁》中的阿波,是一个我们当今社会和现有教育条件下成长的最普通的孩子。他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里。作家按生活的原生状态,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七岁阿波勃勃步入学校之后一年的生活。从他过七岁生日并入学写起,直写到学校开始放暑假,阿波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将一个处涉尘世的七岁孩子的全部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他的稚气的'好心〈把小朋友拦回家里来作客,全数奉献自己所有心爱的糖果、玩具〉;他的稚气的错误〈把棕榈树叶割下来装扮济公和尚,逼小朋友跳楼;他开始萌生的虚荣和世故,〈为了小红星而奔赴学校扫水、上课偷偷记下说话做小动作的“黑名单”;他个性倔强好胜〈为了争取回家的自由,勇敢地同一个三年级学生干了一架〉……等等,这一切汇集成了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勃勃生机和盎然的稚趣,结构为一曲天真的生命之歌。
其次,以散文的笔法记录下阿波每天的生活小故事,在平淡中标见出奇和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生活是如同散文一般流动而富于变化的,尤其对一个刚入学的七岁孩子来说,无论多么平淡的日子,都是新鲜而有意义的。作家的笔顺应着小阿波对生活的发现和反应,不时变换叙述的角度和方式,使作品充满了悬念,充满了迷惑的机关和破译后的哑然失笑。随着日子不断积累,作品错落有致,妙趣横生。比如,1986年10月23日的日记是这样开头的:“老天爷,你儿子今天差点闯下大祸,差点出人命事故!我刚踏进家门口,你奶奶就一边揉她的胸口,一边对我说”
在作品中,作家不限于一定的格式和手法,行文的不断变化犹如少儿生活本身一般富有感动,调剂读者的接受意识。它的一如生活本身的自然生动,缩短了审美阅读的距离感,使读者获得一种逼真的阅读效果,感到阿波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生活在每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家庭里,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学校里和班级里找到各自认识的阿波。
总之,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向前走去吧!
《今年你七岁》读后感 篇3
《今年你七岁》是一本日记,里面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小波。小波经常闯祸,搞得小波的爸爸很不开心。小波后来当上了语文学习小组长,而且还加入了少先队。考试也考出了语文100分,数学99分的好成绩。后来小波的爸爸为了让小波自立,就让他去考艺术小学,还给小波请了一位会吹笙的老师。他只学了20几天,就已经会吹很难的两段了。开始考试了,小波过了初试,也过了复试,第二次复试还不知道结果……
小波从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成为了一个学习分子,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永不放弃的精神。我跟他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我以前跑步锻炼身体,总是跑一段就累得不愿再动,比起他来我不能吃苦,他是永不放弃,我很惭愧。我做很多事情是不能坚持,比如说好去打羽毛球,之后我又说不想去了……
我要改掉我的不良习惯,多向小波学习。
惊鸿一瞥,书架上那本《今年你七岁》的书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眼球。柔和的淡黄色封面上,廖廖几笔写意中国画勾勒出一个拎着书包的顽童形象,醒目的黑色题目下印着一款红底阴文篆刻“百年百部”(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国元素的封面,清新、典雅、童真而又厚重,最拨动我心弦、令我欲罢不能的是题目——《今年你七岁》。
儿子今年刚好七岁,从十月怀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现在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去上学,七年了!七年里,我从毫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育儿状态逐渐成长到反思、理解、走进孩子心灵,经历了多少的挫折、失败与教训!
书用一层薄膜轻轻包裹着,买回家,儿子立刻就撕去包装,我开始念与他听。噢,原来这是一位作家父亲以儿子为对象写的一部日记体长篇纪实作品。从孩子过完生日开始上学写到一年级暑假,七岁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位有着高度教育责任感的父亲,知晓很多科学的家教理念,对儿子实施“爱的教育”,尊重、理解、关心、体贴孩子;这又是一位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作家,儿子的童真、妻子的贤慧、奶奶的宽容,家庭琐事等用简洁的对话和简短的细节,把爱的氛围和生活的气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更是一位让人尊敬的教育者,不断地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剖析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说教、不空洞,只有做为教育者的思索。教育,同时也在自我教育。
“你还不会写字,从今天开始,我将为你写日记。记下你生活中的`欢乐、幻想以及歪斜的足迹,同时也记下我的希望、祝愿以及种种矛盾的心情和混乱的思想。你我是父子,共享天伦之乐;同时又是平等的朋友和伙伴,结下情谊。我还将记下,在这种欢乐和情谊之中,我究竟给了你点什么,你又给了我点什么……”
这段文字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从怀孕开始,我就断断续续的为儿子记成长日记,至今已经积累几本了,当初仅仅是为了留住孩子成长的痕迹,多用记叙体。《今年你七岁》让我学会了教育的反思,时时事事反思,当阿波把小朋友拦回家来做客,全数奉献自己所有心爱的糖果、玩具时;当他把学校的棕榈树割下来装扮济公和尚,逼小朋友跳-楼时;当他为了得到表扬而奋起学校去扫地、上课偷偷记下同学说话做小动作的“黑名单”时;当他为争取回家的自由,勇敢地同一个三年级学生干了一架时……,这位有心的父亲不仅绘声绘色记下事情的原委,更多的是剖析、反思,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孩子挑战权威挨打后,这位爸爸自责又忏悔,同时陷入了教育的困惑和茫然中,深叹:“做一个父亲多难啊!”
生活中,我也常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虽然学了、看了、读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知晓了很多教育理念,但面对一个活蹦乱跳、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孩子,往往学的是一回事,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今年你七岁》读后感 篇4
《今年你七岁》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刘一波的爸爸为了记录他的成长经过,为他写的日记,讲述了他从一名调皮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学生的经历。
其中一段我觉得最有趣,是刘一波逼人跳楼的那一段:一天,他们班的牛皮王对他说自己能从楼上跳下去,阿波不相信,就让他跳,他们班是在二楼,牛皮王爬上了窗台,吓得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阿波还一个劲的催他“你跳啊!跳啊!”正好老师路过看到了,忙阻止了牛皮王,并生气的问:“谁干的.!?”周围的同学一齐说:“刘一波!”,可怜的阿波被老师很k了一顿,后来还写了保证书,最好笑的就是阿波的保证书了:以后我不再叫xxx同学跳楼,保证自己也不跳楼。哈哈……!太好笑了,以后我可不要像阿波那样。
可妈妈说我和阿波很像,每次从学校回来都弄得脏乎乎的,只不过他去“爬烟囱”了,而我去“挖煤”了,我倒觉得妈妈像阿波的爸爸,督促我的学习,还给我写博客也是为了记录下我的成长经历,妈妈说等我长大了,再看那些有趣的事情自己也会觉得很好笑,很温馨的。我不知道我长大了再看我的博客会怎么样。
妈妈记:我看了以后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儿子看完后问他什么感想,人家就给我扔了三字“真好玩”生气了就让他写,写完了还是“好玩”最喜欢儿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即使不看着他,光从别的房间听到他高兴的、肆无忌惮的笑声就已经很开心了,有些片子是我看过的,我就纳闷了,他怎么就能笑成那样哈哈哈哈……他自己一个人看书也经常笑的前仰后合的,看他就那么开心的、傻傻的、肆无忌惮的笑着,真是打心眼里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