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店》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8-20读后感

欢迎阅读《岛上书店》读后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1

《玛格丽特小镇》是《岛上书店》系列书。

《岛上书店》是20xx年7月,我带着毛毛到海边度假看完的。当时很多不顺的事情赶在一起,心情低落,想自己静静,找个海边,带着毛毛,一人一狗,彻底放松。《岛上书店》的内容比较适合我当时的心情,而且也写了读后感和读书笔记。

就是鉴于以上原因,就买了系列书《玛格丽特小镇》。春节放假,正好有时间和心情看看书。就算是培养下阅读习惯吧,至于读书笔记的写作能力,也仅限于所思所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已。

本书是描写爱情的,从故事构思和写作手法上都不同于传统的故事叙述方法,很吸引人,开始读后就想快些知道结果。这本小说以书信体的方式来向自己的女儿讲述父母之间的爱情,委婉亲切,感人至深。小说中带有魔幻主义的色彩,关于男主人公初到玛格丽特小镇时的印象,以及见到了四个不同的玛格丽特分身的相关描写,更为全书增添了充足的神秘感,引诱读者想一探究竟。就像原文所说的,玛格丽特小镇是那种非得想办法让自己迷几回路才会偶然遇到的地方。

主人公“我”爱上了玛格丽特,很简单的故事,却在不经意间进入到了一段像科幻电影样的环境中,在一个叫玛格丽特小镇的地方,有个叫玛格丽特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五个玛格丽特。分别是“爱傻笑的小孩子梅,忧郁的少女米亚,忧伤的年轻人玛吉,性格乖戾的中年玛琪,耳聋的老太太玛格丽特。”而在这五个玛格丽特中,“我”都爱着,并希望能读懂她们的心。

爱一个女人一生,意味着你要去爱一个少女、一个少妇、一个忙忙碌碌的中年妇女,以及一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这是一个新奇温暖、浪漫疗愈的有趣故事,关于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

摘抄语录:

“因为我所知的`关于她的事,已经足够让我确定自己想知道其他一切关于她的事;我对于她的了解,正是她所希望我了解的;我对她的了解,就像世上任何人对他人的了解一样。而爱情伊始不就是对彼此的好奇心吗?”

常言道,恋人通常都是小偷,的确,爱一个人就很难不从对方那里盗取某些东西。等你长大些,你可能会跟我争论。你可能会说真正的爱是不会盗取任何东西的。你可能会说真正的爱让一个人保持完整。那你就错了,简。爱情就像一个学步的贪婪孩子,只认得一个词,那就是“我的”。

玛格丽特曾经说过:“抵达玛格丽特小镇的最佳方式是尽力让自己迷路。”让自己迷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你的心智总会狡诈地折返回固定模式;它想方设法让你找到正确的路。每遇到一座标志性建筑,就没法挪步了,朝前也不是,退后也不是。回答“是”或者“不是”都是两难。所有的“是”和“不是”平分秋色,相互抵销。通常,最后你总是又回到了起点。

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必须了解对方的一切,这是一句谎言。爱情当中必须时不时保持距离。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2

《岛上书店》读完了,看似松散的故事其实非常严谨。每个情节、人物都有对应和回答,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细节,或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在某一个时段,重新冒出时,可以将情节推动一大段,或者揭示事物的真相。鳏夫AJ在痛失爱妻后消沉不已,他的一本可以缓解落败经济的孤本《帖木尔》也不翼而飞。就在这个很可能让主人公跌落更深黑渊的时刻,一名叫玛雅的两岁女婴被她年轻的母亲遗弃在岛上书店,作为书店主人的AJ在犹豫过后,决定收养这个女婴,当她的父亲。在抚养女婴过程中,他重新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发现了生活之美,与出版社推销员阿米莉亚建立了新的恋爱关系;发现了友谊之美,与帮助寻找《帖木尔》孤本的警官兰比亚斯加深了友谊,也让这位警官越来越爱书,还成立了警察读书会。发现了亲情之美,通过玛雅的纽带,又与妻姐、一位中学教员伊斯梅建立联系,请她时不时照顾孩子。

行进的生活中顺带提到了伊斯梅的丈夫丹尼尔,一位本地作家。当然,孩子被遗弃时,也写到了孩子的母亲,一位未婚先孕的大学生,她在到岛上书店所在地艾丽丝小岛寻找孩子的父亲时,遭遇挫折,在绝望中投海而死。松散的情节被AJ热爱书店、关爱女儿、珍惜爱人的情绪所感染。渐渐,关键情节又一一登台,看似不经意,实则重磅炸弹。遗失的.《帖木尔》竟是妻姐伊斯梅所盗。伊斯梅的丈夫丹尼尔竟是玛雅的生父,他在沾花惹草的时候,沾了大学生粉丝玛雅的母亲。玛雅可怜的大学生母亲在为孩子寻找父亲的时候,被这位伊斯梅支来差去,不但没有见到丹尼尔,还阴差阳错地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以死谢世。几年后,伊斯梅在质问丹尼尔私生女时,两人在马路上发生争执,引发车祸,丹尼尔身亡。从此,孩子的身世只有伊斯梅一人知道。后来,独身的警官兰比亚斯与伊斯梅重组家庭,他发现了爱妻偷盗珍贵孤本的秘密。多年后,AJ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兰比亚斯希望伊斯梅把孤本还给AJ。孤本拍卖后得来的钱换来了AJ的大脑手术。可是,这依然没有换来AJ的生命,善良的岛上书店老板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书店。最后,行将退休的警官兰比亚斯接手了这家书店,让书本焕发的知性光芒继续照亮前来的人们。人物、情节都得以妥贴安放。这本书被称为世界级畅销书。作者加·泽文,一位美国女作家,生于1977年,长得非常美丽,也十分性感。她的经历就是丰富阅读的经历,从小就在父母的培养和熏陶下读了上千本书,因为爱书,亲朋好友所赠礼物也都是书。她在《岛上书店》里信手拈来各种名著,作者,故事情节,人物,令人眼花缭乱又有条不紊,显然是知识融化到血脉里的那种,无怪乎书评说:这里囊括了各种各样的书,是一个书的海洋。加·泽文在最后的致谢中提到:从小的大量读书,写书过程中得到出版社、编辑、书籍推销商的鼓励和帮助等经历,造就了她这位作家,这也是所谓作家的培养方法吧。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3

很多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它们大多有一个载体。如许仙和白素贞,断桥相会,借伞传情;牛郎织女,两情相悦,槐荫树牵成婚姻;少女孙玉姣门前绣花,青年傅朋一见钟情,丢下玉镯一试,逐成百年之好;“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读来不仅仅是唇齿噙香,更是爱情的信物和含蓄的表达。英国人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那里面的爱情是书和书店做了红娘。而阅读、生活和爱,成为了艾丽丝岛人生命中唇齿相依的伴侣。

爱,本来是件百转千回的事情;世界上最好的爱,是灵魂相依;而灵魂,是生命之上绽放的最魅力华光;书,让灵魂高贵而美好。

书中的男主角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岛上书店,性格古怪,生活无聊,无意中收养了弃婴玛雅,对玛雅的爱,改变了他的生活;出版社业务员阿米莉娅通过书本与男主角越来越接近,最后成为了相依相爱的`夫妻;养女玛雅从小在书店的氛围中成长,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连续看七本书,自然是绘本类图书,读初中时写出了以自己身世为主角的获奖作文;书中二号女主角伊斯梅本来对生活很失望,后来,与警察亚比兰斯结合,重拾人生乐趣,几年后,接手小岛书店,让这个书店在小岛传承下来。这些是这本书的故事梗概。

喜欢这本书,不单单是因为书里面描写浪漫,对话幽默,故事走向有一点悬念,最重要的元素是爱,对书本爱,对爱书人的爱,对不完美人性的爱。说读书,书里这样写:“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这简直说出了我自己一直想说的心里话。男主角对心爱的人表达爱情:“我发誓,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这样的默契,这样的读书,这样的夫妻,是不是天下心灵契合灵魂交汇最完美的老婆与老公呢?我想,应该是。

年龄七旬喜爱尝试新事物的母亲,给男主角一家三口送来了圣诞礼物,三套一模一样的电子阅读器,男主角不高兴了。母亲让他一定要跟上时代,用电子阅读器代替纸质书本。做为小岛“文化传播者”的他,并不认可这种时代的进步,他把纸质书本排在了阅读的第一位。

书中男主角有弱点,人到中年,爱妻逝世,书店危机,唯一值钱的书被盗,于是酗酒,悲哀,几乎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是神秘的包袱——乖乖女玛雅,让他重拾了生活的勇气,爱情又让他的生活有了新意,有书有爱有生机。当一切都好了起来的时候,致命的疾病让他走向了不归路。男主角个人的命运没有高大上的痕迹。因为,生活总有不如人意的一面。世间不如意者七八九,也许,这样的结局,更接近人们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是的是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是一本书,是一个世界,是一个有爱相随的世界。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4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我习惯性买书如山倒。

没钱的时候借钱都要买书来看。应该是从高中开始,我就从爸妈每个月给的饭钱里“吃回扣”,省下钱来买各种各样的杂志和书,然后上课的时候和狗儿一起看书、看杂志、看窗外走来走去的姑娘和书里各种各样的姑娘。

那个时候觉得自己以后能开家书店,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爽的人了,卖各种各样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书,就是不卖教辅书。把《金瓶梅》和最新一期的《男人装》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两本书只能买,不能看。要是女的进来买书,按照颜值排,越好看的打折打的越多;男的进来买书,一律原价,除非看书有品位,不然拒绝还价。

那个时候觉得书店就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

嗯,扯远了。

这本书就是讲一个书店老板A.J.后半生的故事。前半生,中年丧妻,之后每个礼拜至少把自己灌醉一次,在一次醉酒之后,书店里最贵的一本书被偷了,过了一个多月,一个弃婴又被遗弃在了他的书店里,而这个婴儿的母亲又自杀了,麻烦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一个走进了人生最低谷的书店老板。

而这个书店开在一座岛上,这座岛上就一个小镇子,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小镇子,只有在每年的旅游旺季才会热闹一点。在这座岛上唯一的书店就是A.J.的。

不过,幸好,已经是最低谷了,以后的每一天都会好起来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很久没有读一本让自己能放松,好笑的地方可以笑出来,伤心的地方跟着一起伤心的小说了。温柔,有趣,暖洋洋的一本书,没有文艺腔。

书中每个篇章的标题是一本书名,而开头的一段,是A.J给这本书的书评。这些书评的内容变化,也是A.J.从极度思念亡妻的'厌世鳏夫到充满爱的父亲和爱人的角色过渡。

“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读后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永远孤独。

A.J.因为领养了那个孤儿变成了父亲,开始对过往毫无兴趣的许多书产生了好感,也借此爱上了那个大龄剩女图书推销员。他也开始了他生命中的另一段重要而美好的爱情,并与那个图书推销员结成了夫妻。真正的爱不是两个完美的人互相欣赏,而是我已经知道你不完美,可是我依然爱你。

表现孤独的人,更害怕失去自己。

表现不孤独的人,更害怕失去他人。

当然,一本好的书结局不一定都是美好的,A.J.最后还是因为脑癌的侵袭而去世。

“我们不是我们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读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会是爱,我们所爱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所有的这些,我认为真的会存活下去。”

想起很多事,也想到一些句子,但最后还是选择用一句用滥了的语式来概括:

唯书与爱,不可辜负。

爱书的孩子总不会变坏。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5

中年男人A.J费克里,他在一座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他的妻子车祸意外去世,书店也陷入了经营危机,他本来想用一本值钱的珍藏书开始他的退休生活(也许喝酒把自己喝死,或者把生意做垮)然而他的计划都因为一本书的失窃而搁浅了。不久后有一个两岁的女婴玛雅被遗留在他的书店(我不想用“抛弃”这个词,我想玛雅的母亲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拿出了很大的勇气),她是不得已而为之。玛雅本来只需要A.J照看两天,然后送走,但AJ不忍这可爱的小家伙被送去寄养,于是决定留下玛雅,抚养长大。从此A.J除了是一个书店老板,还多了另一个身份——父亲。

两个孤独的灵魂也许是无法相依为命的,但尚未懂得人间冷暖的小玛雅的出现,对此时的A.J来说也许出现的正是时候。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喂她吃饭、给她换尿布、怎么帮她洗澡,这些他从未做过事情,他从网上搜索学习,也打电话问前妻的姐姐伊斯梅。或许人变得忙碌起来,能够暂时忘记伤痛与孤独吧。

有了玛雅的A.J顾不上颓废和伤心,他得想办法养活她。他从一个大家认为古怪自私的家伙,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更让他恼火的是,他甚至开始喜欢曾经很厌恶的,玛雅的洋娃娃。

而玛雅似乎也很适应书店的生活,常常在所有顾客和店员都走以后,她会觉得世界上只有她和A.J两个人,他能够把重重的一箱一箱书籍举过头顶,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谁都不能和他的爸爸A.J相比。对小玛雅来说,能在一个书店长大,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有A.J一直为她护航,成长为A.J口中的“小书呆子”。玛雅生而失去亲生父母的缺憾,在A.J这里都得到了弥补,这同样也是一种丰富而美满的人生。

在阿米莉娅心中的A.J“开书店有几分英雄气概,收养一个孩子也有几分英雄气概。”我想她一直是懂得他、欣赏他的。在和A.J的交流过程中让阿米莉娅觉得,自己得要找一个心意相通,情意相投的人共度一生。而A.J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不太善于表达,两人认识三、四由于种种原因年也一直不敢表白,但他们彼此欣赏与了解。这多重要!

关于孤独,书中说:“独自生活的.难处,在于不管弄出什么样的烂摊子,都不得不自己清理。不。独自生活的真正难处在于没人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是爱与被爱让人变得踏实、安心。爱以及被爱,两者都很重要。A.J费克里、阿米莉娅、玛雅彼此找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人,如果能一直这样生活下去,那就是我理解的童话。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有家、有书、有爱,有思想的碰撞的普通日子,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平凡而绵长。

整本书有很多书籍推荐,书籍与阅读对我们的影响,我想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一本书可能影响一生,书里的一句话可能因为我们的认同,成为人生的重要信条,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人,就问他喜欢看什么书吧。这本书我很喜欢。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分享给同样喜欢阅读的人:“读小说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