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欢迎阅读中班歌唱活动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进行有节奏的打电话,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卡、音乐、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价值取向:用音乐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带领幼儿进入角色)

1、幼儿听音乐进行音乐游戏。

二、欣赏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价值取向:在打电话的情景中熟悉歌词、掌握打电话的节奏)

提问:这么多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可小老鼠一个人在家真没劲,怎么办呢?

1、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提问:小老鼠想的是什么办法?

2、学习歌曲中的新节奏

(1)幼儿学习拨号的音乐节奏

提问:小老鼠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样有节奏地按电话号码的?

幼儿欣赏歌曲前半部分

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小老鼠按电话号码的节奏

(2)幼儿学习对白节奏

提问:电话通了,小老鼠会对好朋友说什么呢?

(3)个别练习拨号码、打电话

三、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价值取向:完整学唱歌曲,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1、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2、幼儿有表情地跟唱歌曲,表现出小老鼠的开心和害怕。

小结:拨打电话号码时一定要看仔细,但是小朋友在家不能随便玩电话。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能力目标: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打过电话吗?怎么样打电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电话的经验,比如要翻电话号码等。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3)引导语:小朋友会打电话,那你知道小老鼠会不会打电话呢,今天啊,有一只老鼠自己在家,感觉好无聊啊,他也想打电话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会请谁来到它家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幼儿猜想)下面,认真听老师唱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

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

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小打电话》

年龄班:

大班

活动领域:

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2、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体验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音乐旋律,掌握∣1.2 3 4∣ 56 6∣的拖长音节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节奏。

难点:能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表现小打错电话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打电话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自制猫的家、真实电话两部、小和猫的头饰若干、自制电话本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进行发声练习,激发活动兴趣。

出示图片“猫和”并提问:你们看谁来了?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套用歌曲第三句旋律和节奏,难点前置,练习空拍和拖长音。

∣1.2 3 4∣ 566∣∣53 0∣42 0∣2 32∣1 -∣

喵 喵喵喵 喵喵喵吱吱吱吱 吱吱吱 吱

2.创设“小打电话”情景剧,两位教师分角色示范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旋律,理解并学唱歌曲。

(1)两位教师扮演猫和,情景剧示范演唱,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歌曲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掌握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提问:小打电话要干什么?什么叫做过家家?小手里拿着什么打电话?它看了几次电话本?电话号码是多少?它是怎样打电话的?小是怎样邀请朋友的?邀请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唱准拖长音和空拍节奏。

(3)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教师扮演的猫从房子中出现,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节的转变,体验小从喜悦到害怕的心里变化。

提问:小把电话打给了谁?猫说了什么?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现在是什么心情?害怕又后悔的小说了什么?声音和表情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小害怕时颤音的演唱方式。

3.幼儿完整演唱,用欢快、跳跃以及紧张、害怕的声音表现前后心理变化。提问:小打电话找朋友的时候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的

快乐?打错电话之后是什么心情?声音和动作有什么变化?

4.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感受歌曲跌宕起伏的情节,体验游戏的快乐,懂得要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1)幼儿扮演,教师扮演猫,引导幼儿用小害怕和关门的动作表现歌曲间奏∣243 243∣ 11 1∣x—∣。

提问:猫要来了,小感觉怎么样?小该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有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示害怕和关门的动作。

(2)两名幼儿与教师一同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玩游戏。引导幼儿在∣ 1313 13∣55 3∣4545 43∣22 2∣间奏处表现小害怕的样子并及时演唱歌词“朋友怎么会是他”。

(3)教师小结:小打电话的时候因为粗心拨错了电话号码,找来了猫。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打错电话,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麻烦,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希望小朋友们不要打错电话,做一个认真仔细的孩子。

《小打电话》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我始终围绕歌曲内容,通过创设情境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大胆表现歌曲。

在活动开始环节,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创设“猫和”的游戏情境,巧妙将发声练习与难点前置相结合,解决歌曲的空拍节奏和拖长音。这首歌曲富有情节、充满趣味性,我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将歌曲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示给幼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扮演的猫,出现了多次,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活动的需要,做了以下处理:前两次猫都是躲在房内只出声音,不现身,其目的是为幼儿留有悬念,引发幼儿欣赏并学唱的兴趣。第三次猫出现,其目的帮助幼儿体验剧情转折,为幼儿充分表现小心里变化做好铺垫。幼儿游戏环节,猫多次走出房间,与幼儿互动,游戏达到高潮。通过幼儿与“猫”的互动游戏,解决了间奏时幼儿枯燥单一的动作表现,鼓励幼儿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现小的心里变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整个活动将情境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歌曲、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乐、在游戏中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多感官通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与理解。

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乐意参与歌曲表演活动。

2、能在游戏的情境中理解歌词,并能有节奏地念对白。

3、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情绪,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头饰、多媒体课件《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过程:

一、回忆打电话的已有经验。

1、我们都打过电话,电话里会互相都说些什么?

2、邀请朋友互玩打电话游戏。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邀请的话吧!

二、学习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1、学唱第一段歌词。

(出示小老鼠打电话的画面)瞧,这是谁?小老鼠也在打电话。我们去听听。

(1)第一遍倾听歌曲。

提问:小老鼠打电话要干嘛?什么叫过家家?它是怎么打电话的?它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第二遍倾听歌曲。(用多媒体出示电话本节奏谱),重点练习“电话本呀手中拿,54 0/32 0/6 7/8-/”的歌词和动作,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3)学唱第一段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2、学习歌曲的中间段念白。

电话拨出去了,可是到底有没有打通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1)倾听中间段对白。小老鼠在电话里是怎样邀请朋友的.?对方接电话又是怎样回答的?

(2)跟随老师有节奏地念对白。

(3)分角色扮演表演对白部分。

3、学唱歌曲的后半段。

(1)你们猜猜,小老鼠的朋友会是谁?

(2)(倾听“喵”“砰”声)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猫来了,小老鼠看见猫又会怎样?谁来学学小老鼠。(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集体模仿)

(3)它的朋友怎么会是猫呢?心情又是怎样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4)倾听后半段。哦,原来小老鼠打错了电话。歌曲里怎么唱的?

(5)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后半段。

(6)教师作老猫,幼儿扮演小老鼠练习表演唱后半段。请幼儿演唱时将小老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完整演唱两遍,并富有表情的演唱。(拨电话时要唱的响亮,电话接通后要说的清楚,到最后老猫出来时小老鼠要把害怕的情绪表现出来)。

四、游戏:小老鼠打电话。

1、介绍游戏玩法:教师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小老鼠要听到猫大叫一声后才可以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并逃跑。

2、师幼共同进行游戏。

中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五只小和大黑猫的图片。

2、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幼儿拍手)

2、从背后出示小,原来是“小”来了(加表情),小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小小的、圆圆的,还有个本领,会骨碌骨碌转;嘴巴尖尖的',幼儿学学,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3、小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五只小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偷吃米来偷吃油,咬破了许多小人书,偷吃饼干偷吃肉……教师加以整理)

4、你们喜欢小吗?为什么?

(大家流露对小的憎恨)

5、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大黑猫)教师叫:喵 喵 喵喵 喵。

6、你们想想,大黑猫看到小会怎么做呢?(教师情绪表现为紧张)会把小吃掉(教师学猫吃:啊呜 啊呜 啊呜啊呜 啊呜(幼儿学学)吃掉了五只小。

7、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以问答的形式编)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听一听)。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根据幼儿的喜好师弹弹,幼儿唱唱。)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弹音乐,表扬个别小朋友)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大黑猫很厉害的,谁做大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小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如果小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 就为他们演唱。)

2、集体表演。(及时捕捉信息进行评价)

(四)延伸活动:大黑猫休息了。

1、大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休息了,睡觉了)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也感悟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