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说课稿

欢迎阅读战争说课稿(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国南北战争》,选自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设计思路:

1、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2、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层次打破课程内容框架,重新处理知识体系;3、结合中考的需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达到思维的升华。

一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教材设置上看,本单元的主题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本课《美国南北战争》正是为了突出单元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而设置的。从内容上看,它上承第四单元《美国的诞生》一课,是美国短暂历史上继独立战争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战争(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启本单元《俄国、日本的

历史转折》一课,是资产阶级统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加强的重要体现,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单元乃至全册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南北战争起因(难点)、战争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结局、战争的性质及作用、林肯的地位及作用(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决

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了解美国扩张的过程;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简单了解战争经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结果、原因、与意义认识战争的性质;最后,通过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达到知识的升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识残暴野蛮落后的制度最终要被推下历史舞台,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②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永远不会忘记!③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的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依据: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贯穿了南北战争的始末,他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依据:只要弄清南北战争的起因以及矛盾的焦点,不但战争的性质、作用,甚至包括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将其确定为难点。

(四)学情: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能力层次比较高,学些的积极性,主动性比较好,而且思维敏捷。因此,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对学生的积极思

维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再现法、设疑导学法和点拨讲解法。

采用以上教法也是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学法:自主阅读法和分组讨论法。

三、说教学过程(简略)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哦,船长,我的船长》,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为了纪念谁?什么历史事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图片展示《美国领土的扩张》

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形成对美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师生问答分析原因,创设情境,再现当时美国国会场面,

通过学生辩论,加深理解。

情景再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3、展示历史资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认识“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4、学生带问题阅读,通过师生问答概括的了解战争的过程,展示历史资料(两个文献)

通过分析,形成对其作用的认识作用。

5、播放影视资料,进行情感教育。

6、分析结果与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历史观点。

7、 评价历史人物林肯,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8、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分别由学生来总结,借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

讨论

历史上,中美两国是怎样面对统一大业的?

学生畅所欲言,形成知识升华。

板书设计(略)

战争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

(二)教材结构:

1.导语

2.正文: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中英《南京条约》

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

①每课一得 ②材料阅读 ③自我测评 ④活动建议

(三)内容标准:

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烟毒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指导思想:

(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

(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烟毒;林则徐查禁烟毒,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烟毒运输,借口发动烟毒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导入语:

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放映一段“虎门销烟”的影片剪辑(英国向中国倾销烟毒片段)。这样做的优点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

然后设问:看了以上的剪辑,请同学们想一想:剪辑中说明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运输烟毒?这样可以与导入紧密相连,并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允许多种不同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从书中得到答案。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烟毒主要是为了牟得暴利。

2.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材料:

18xx年~1838年英国烟毒输入数量:

年 代 18xx年 1821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烟毒运输数量 4570箱 5959箱 19956箱 30202箱 40200箱

战争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

《拒绝战争》是教科版九年级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一课内容在饱受战争创伤后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造一个和平环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意义,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在新世纪,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主流。但是局部战争仍然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残害生命,损毁财物,特别是摧残儿童。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战争的巨大危害性,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战争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权衡应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其中最重要的事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说学情: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亲历战争的危害,仅限于影视资料缺乏对其直观的深刻认识,更缺乏理论思考,本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直观资料,深刻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性,从内心深处树立热爱和平的精神。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无法真实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危害,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利用图片,战争记录短片等方式形象展示各个地区,各个时代的战争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声情并茂地描述战争的残酷,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灵魂深处拒绝战争,理性地认识战争。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战争的危害性,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请学生看上述两组图片,说明分别反映了我们人类的哪两种生活情景。

板书:第17课战争与和平

多媒体放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段)后教师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发表观后感,教师再加以评价

板书:⑴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摧残和伤害。

(多媒体展示)

一级级台阶上,男女老少,尸横遍地。许多人枕叠在一起,一些人俯身向下,一些人仰面朝天。他们是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在防空壕里窒息而死的。1940年6月28日,86架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3个多小时大轰炸,造成"重庆防空壕大窒息惨案"。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共空袭重庆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

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总计人员死亡约1亿3百万人,其中平民死亡约7589万人。

师讲述过度:战争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板书:⑵战胜消耗大量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

读一读(多媒体展示)

教材第129页图6—3。6—4及文字。

小资料:(师生共同分析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战争(学生各抒己见)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可怕的核战争

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核战争,只要动用现在世界拥有的1%的和储量,就足以严重破坏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核爆炸产生的烟尘将弥漫全球,使地球数月不见天日,全球气温降至零下25°C,动植物成批死亡,人类面临全面生存危机。这还仅仅是1%,如果是全部,那就足以让地球毁灭几十次。

教师讲述过度:由此可以看出,战争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当然,战争的危害还不仅如此,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想一想:

教材第129页下辅助文。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从9.18事变到日本投降,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人以上,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教师设问:阅读了上述材料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战争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思路:战争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板书:⑶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教师讲述过度: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在家,有父母的呵护,享受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教育,安心地学习,成长。可是同学们是否知道,战争中的少年儿童,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多媒体展示读一读——教材第130页图6—5及文字。

多媒体展示战争中的少年儿童

师生共同评价图片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了解了战争的危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又何止这些。同学们看过哪些反映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能说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进一步引导:通过上面的学习和同学们的讲述,我们懂得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代价是惨痛的。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拒绝战争。

教师揭示主题: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拒绝战争!

板书:拒绝战争

战争说课稿 篇4

、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2、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材重点与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2、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一个腐烂了的苹果,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猜想,苹果出现腐烂的原因会有哪些?在生回答后,然后话题一转,假设情景,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吗?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影片资料,让生注意观察,和读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提供的材料,然后完成一个巧填数字的游戏和看图说史,让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音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五、课题延伸

活动〈模拟新闻发布会〉内容:就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记者向列强提问,列强站在自身立场作答,掩盖事实真相,时事评论员对列强的诡辩进行分析和诡辩。

战争说课稿 篇5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1、说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不幸和灾难,进一步体会和平的美好

(2)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2、说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说教学难点:

难点:体会和平的美好,向往和平,珍惜和平。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这是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爱和平中第一课《战争,人类的灾难》,战争是一个离当今中国儿童生活较远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了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战争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关注战争中的人们,体会他们饱受的困苦与艰辛,从而产生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本课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和平的美好。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感受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一)观看录像,共同探究

1、你知道当前的世界环境是怎样的?世界性的战争和局部战争有哪些?(学生交流展示)

2、学生阅读P48—49图片材料,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想一想,战争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小组交流,分组展示

3、阅读小资料

分别说一主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范围、参与战争的人数、死亡数、伤亡数和经济损失。

4、探究:

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等说一说,分组展示,看哪组说的全面。

(设计意图:战争是一个离当今中国儿童生活较远的话题,因此我采用录像法,创设情境,直观地让学生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课本P51—53,想一想:

战争给儿童带来哪些灾难?将战火下的同龄伙伴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比一比,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入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所以让学生看图片,对比讨论,通过对比,感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三)行动起来,呼唤和平

1、为了战争中的同龄伙伴,说一说你准备做点什么?把你的行动方式说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2、进行演讲活动,如:我们不要战争、别了,战争、向往和平等

可以给联合国写信,反映自己的心愿;可以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信,相互鼓励。

(设计意图:积极了解维护世界和平的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并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恰当践行,是引导学生体会和平美好的能力教育点。以谈一谈、讲一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生平情结和态度价值观,培育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的思想和行为,

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我结合教学内容有序、系统地进行板书,既体现学生深刻感知和情感的变化,又能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理而道行!

生命的摧残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财产的损失要和平不要战争

战争后遗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