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迷”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边读边想: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爸爸”打电脑的?哪几句话是写我和“爸爸”的对话?

(3)读后回答。

(4)理解一、二句话。

a.指名读。

b.看实物,认识“键盘”、“屏幕”。

c.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迷上了电脑?

d.“爸爸”是怎么打电脑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

“嗒嗒嗒嗒”是什么声音?“随即”可以换成什么词?

“嗒嗒嗒嗒”、“随即”说明了什么?

e.指导读一、二句话。

(3)理解三、四句话。

a.指名读。

b.理解“爸爸”的.话。

出示“爸爸”的话。提问:“爸爸”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讨论:电脑还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今后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它”呢?我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3.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又”、“敲打”说明了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用处”、“真行”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文讲的是四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本课教学应注意读书指导,将读书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读书,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在读书过程中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受到三个小伙伴优秀品质的感染,学会关心他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情感,从而体会“一边……一边……”的用法,并练习说话。

3、 在读书过程中能独立思考,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关心他人。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从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有条件的学校制作课件,四个小伙伴的人头像。

学生:预习课文(边读文边看图)。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课文中的小朋友了吗?

1、(课件出示维佳像)瞧,谁来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郭良、米沙、罗晨像)这三个小伙伴是谁?

2、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学习生字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生字词多读几遍,句子读通顺。

(2)数清段落,标上序号。

2、 同桌相互进行生字正音。

3、 出示生字词,老师检测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方法一:生字词带拼音读(试读、抽读、齐读)。

方法二:生字词去掉拼音读(抽读、开火车读)。

方法三:词语带进句子里读正确、通顺。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角色朗读体会小伙伴的感情,弄明白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维佳的。

(1)第一段,重点读第二句,体会维佳此时的心情(图文结合)。

(2)朗读2~8段。

方法一:

①自由朗读。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人物对话时,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表达的语气。

②五人小组练习读。老师提醒学生,分好角色练习读,相互评价,练习对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③五人小组全班汇报读。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他们朗读时对话语气表达得怎样。(评价。)

方法二:

①五人小组练习朗读2~8段。老师提醒一人读叙述语言,四人分别扮维佳、米沙、郭良、罗晨读。注意从对话中体会三个人物的感情。(小组评价。)

②五人小组全班汇报。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评价。)

方法三:

①四人小组去掉叙述语言,角色对话练习。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当时人物的动作、表情、心情是怎样的。(注意评价。)

②四人小组对话表演。老师提醒评价。

3、大家谈:通过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老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大家体会到郭良对维佳丢了点心表示关心,担心他肚子饿。米沙对维佳丢了点心也表示关心,还提醒他今后要小心,点心要放在书包里。罗晨不但关心维佳,而且还把自己的点心分给维佳,帮助他。从而体会到小伙伴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怀,激发大家学习几个小伙伴的优秀品质,学会关心他人。

八、评价总结

1、 讨论:三个伙伴中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 讲讲我们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

九、作业练习

1、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1)读下面几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郭良吃面包。

郭良对维佳说话。

郭良一边吃面包,一边对维佳说话。

(2)你能将下面两个句子照样子表达吗?

松松走路。

松松唱歌。

2、 描描写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认读,练习组词语。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3)老师示范写“包”字,学生书空。

(4)集中练习书写其他的字(要求书写姿势正确,书写正确、美观)。

本文来源于小编整理,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变化的原因。

3、感悟语言的魅力。

重难点、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变化的原因。

2、感悟语言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词

生字:绅士一枚硬币魔力

词语:

木然:呆呆的样子。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褴褛:(衣衫)破烂。

俯身:低下身子。

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欣慰:喜欢而心安。

魔力: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风烛残年: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陪衬或对照。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初知文章的内容。

2、讲一讲文章内容。

生讲后师归纳。

中午,一个街头乞讨的老妇人立在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的牌旁,什么也没得到,一个诗人给了她钱,并在牌子上加了“春天到了”,晚上,老妇人收到了许多铜币。

三、理解课文

1、分组讨论:中午和晚上老妇人的所得为什么会有不同?

2、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春天来临了,百花齐放,百绿峥嵘,生活是这样美好,而“我”却什么也看不见,“我”能看见的只有黑暗、阴沉,能感受到的是饥饿、贫寒,“我”是多么不幸啊!请幸福地生活在春天里的、能感受花开树长鸟飞水流的人们施舍“我”一点吧。看到蕴含着这样深刻意义的诗句,谁不动恻隐之心呢?谁会不掏出一点钱施舍这位可怜的人呢?所以诗人在“我什么也看不见”之前写的“春天来了”具有催人动心、感人心肺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同情心,什么是幸福?

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同情”是一种美德,它缩短了幸福之人与苦难之人的距离,它是伸出的双手,它是温馨的花香,它是春日的暖风,它给苦难送去幸福,给忧伤送去欢乐,人人都献出一份同情,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幸福”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比如寒酸的小职员看到“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就会觉得自己看得见春天是多么幸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四、小结

加了一句话,就“让什么也看不见的老妇人”令人同情,这就是衬托的力量,春天的美好衬托出老妇人的悲惨,更令人一拘同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读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要会运用语言,学会用语言去打动人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这些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又充满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诗歌。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新的“假如”。学生们也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4、会写“寻”、“哭 ”两个字。

教学流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 讲讲《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 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3 自由交谈。

4 板书课题。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支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2 认读生字。并想一想哪些字音比较难读要提醒同学。

3 记住字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说一说哪些字型比较难要提醒同学。

4 抽读正音。(课件出示: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子。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4、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 )的( )”的词组,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1、范读课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动画)

4、学生练读。

①小组练读

A 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

B 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

C 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②感悟句子

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重点抓住: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气。小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③扩展说话:我要给—— (课件出示)

④感情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喜欢的小节。(指名读、小组读)

⑤ 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 找自己的好朋友读读背背。

六 写字指导

1、学会写“寻”、“哭”。

板书:

小树画太阳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给 小鸟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巩固所学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读中感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仿写。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2 背诵课文。

(二)学会写“良”、“食”等的字,指导书写。

1 自学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 按照自学步骤小组自学

3 小组交流:

A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B 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4 指导书写,有重点的提示

5 巩固识字和写字,通过组词理解字意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说话。

2、情景说话。(师生表演)收听几个求助电话(饿瘪了肚子的妈妈、无家可归的老虎、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学生仿写。

5、朗读范文。

(四)每日积累

摘录几个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的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