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光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风光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风光的文章1:正是樱花烂漫时

文/莫衣紫

阳春三月风光好,正是踏青赏花时。听闻公园的樱花开得正好,我特意起了个早,与友人兴致勃勃跑去观赏。

公园处人头攒动,看来大家都是不约而同地来奔赴这一场视觉盛宴。不过,其中最多的还是儿童。他们嬉笑打闹追逐,一片欢声笑语,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有名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捡游人多处行。”

才进入公园,隔得远远的就看见一大片花海,粉红色的樱花如云霞般地蔓延开去,动人心魄。阳光洒在大片的樱花树枝头,远远看去,美不胜收。冰心曾形容为“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是樱花与别花的不同,远观更能清楚地感受它的魅力。单个的樱花并不算好看,花瓣不算精致,颜色也略嫌俗气,但当它漫山遍野盛放的时候,那种烂漫如霞、翻卷如云的景象是异常壮观的,能给人以震撼。那是一种集体的美,一种近乎让人窒息的酣畅淋漓的美。

走近樱花林,就可以看到无数缤纷艳丽的樱花,那么茂盛,那么密集,在枝头迫不及待地盛放,仿佛是在参与一场盛大而华丽的演出,又仿佛在谈一场不遗余力的恋爱。也许是太过于急躁了,樱花的花期非常短,如烟花一般,璀璨绚烂只有一时。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前年我曾在这个时候去赏过桃花。早春三月,桃花也是早早地就绽放了。其实桃花和樱花是有些相似的,都赶着要在春天最早的时候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那么着急,甚至来不及为自己穿上绿装。但桃花与樱花又是不同的,诗经里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世家。”桃花总是一朵一朵,在枝头矜持地绽放,仿佛小家碧玉一样,是可以娶回家的。当花期一过,它就会孕育出甜美的果实。而樱花,是妖异而痴情的欢场女子,拼却一生痴情,只为那几日的尽情绽放,此后,将只是萎谢了。

漫步在樱花树下,清风徐来,一地落英缤纷,点点樱花落在发梢、眉间,让人感觉异常浪漫。我想,如果有女子清秀淡雅,着清丽长裙,撑一把小小花伞在其间行走,那份雅致,那份神韵,一定美好得无法言传。

不远的青草地上,有恋人头挨头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还有人席地而坐缓缓交谈。这样的日子,真是安详慵懒极了,仿佛时光都停滞不前。而春意,就这样缓缓地在我们身边流淌了。

关于风光的文章2:山水风光在于峡

文/雨君

大自然造物首为山水。山磅礴入云又低徊垂首,水盈盈似镜却迂回波澜。且山应藏水,水应润山。管氏地理说:山无水则气寒,水若无山则气散。倘若山不灵水不秀,甚难以养一方风土。

想那壶关峡谷,之所以灵秀出名,盖是山水至多之缘故。原本汪汪大海,经了一亿多年演绎,裂变成今日高深断谷。其巨大过程,我等肉眼凡胎无法想像得出。或许人们踏着千里古迹,攀援石国洞界、水庄森园和峰海峡群之后可揣摩和感觉一些。那时间即使再曲折再坎坷,人总是本能地从艰辛跋涉中获得怡情和见识。

晋代抱朴子是何等人,他在游历中国名山丽川之后说,“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 其中“北抱犊”即是壶关紫团山”。 试想,一个30万年前的老古溶洞,于日出日落之际,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袅袅飘飘,岂不仙气?古人素以紫气为贵,或潜藏帝王、圣贤,或宝物,仙踪等。想必紫团山也是潜藏圣贤帝王之类,只不过是世人看不透,而贵人又不到时候显露吧。也或许地下蕴藏宝贝,某处隐着仙踪也说不定。豁想起一签诗,“九华山顶紫气腾腾,异尽一舟尽取前回”,九华山顶,多么威武的地方,据说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佛教道场。信民们千里迢迢位抵此处,图的是感受一下灵山仙界的气势蓬勃,却也是诚想着于瑞祥缭绕处,求得一张平安顺利签,佑得家人时时平安,事事顺利。而紫团山虽不是国际性道场,最关键的,在于其紫气成团,祥云浓重。其仙气并不逊于九华山,应是求签布道施法的致胜地界。

然即便是菩萨圣贤愿意护佑,也得有条件限制。比如非善行不得护,非忠义高尚之愿无应验等等。想当年宋兵征西夏路过紫团山下兵困粮绝之际,若非山中二女卖大豆稀饭义助,宋军断不会获得全胜。此二女真正扶持了宋室天下,应属仙宗。

壶关峡谷内一无底洞,人称天下“第一无底洞”,也是个好景致。敢称第一,应是有硬道理。悬空深无底,洞内乳石立壁,有金瓜吊灯,鱼跃深潭;有水怪出洞,魔妖坐殿;有金瓶溢酒,小妖吃奶。洞外,清流如柱喷出;雪瀑如飞银散玉,一唱三叠,直落得青潭碧波,荡荡漾漾。如此宝地,连庶人都巴不得沾染的地光宝气,何况妖乎?想必也是仙踪之所。

潭是深潭,至清,易飞鱼或藏龙。却也是仙女沐浴之圣地。闭目想象,仙女们荡漾在清波中,袅袅婷婷,与月共舞,却未曾料大树后,躲藏着才子或牛郎之类的帅哥,或许演绎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天仙配”呢。

再有五指峰,极像五指。古人云“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当你站在山顶,举目四望,或许顷刻间便见风云变幻。似乎蕴藏着魔力的五指山,不知是否如压迫悟空的五行山同等,也许此五指非彼五指,也或此峰要胜过彼山。

最好去往红豆峡。掬一捧清水,撷几颗红豆。不管是仙的意还是人的情,都统统寄于东流之水或北往南雁,让无尽思念刻骨柔情在美妙的情峡中灿烂开花。这恰恰让北国风情颇具了些异域情调。王维硬是没料到,此物也在北国,春来更发无数。这里,我替王维兴叹:“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也可去狭如羊肠的羊肠坂,最是惊心动魄。“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他老人家当年攻打上党壶关高干时的心情何等悲催,羊肠坂的不寻常真正难煞过老先生。如今,时虽过而境未迁,睹物思人,羊肠板依然诘屈,而风声怡然。

壶关太行大峡谷,承亿万年雄风,汲亿万年精华,地气灵异,清醒自然,民风醇厚,文明璀璨,真正孔子回车处。

关于风光的文章3:感受版纳风光

文/周嘉鸿

西双版纳是众所皆知的热带雨林城市。版纳气候一年四季都比较热,但湿度非常高,所以造就了别有风味的独特城市风景。

刚进入版纳,我就已经满头大汗了,感觉自己就离太阳只有一丈之远。在版纳的每个地方,几乎都有椰子树的存在,居住在版纳的人都穿着有小孔的衣服,这样可以散热。版纳的空气相当新鲜,小鸟与椰子树在风中共舞,这在别的城市是见不到的一道风景。在版纳有一座大桥,下面就是海,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浪苍江大桥。在这里,白天是小鸟们的乐园,它们忽飞忽落,向人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太阳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令人不禁想到美丽璀璨的银河。水中的鱼儿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真是一副美丽画卷。

到了夜晚,高温降了下来,感觉十分温和。坐在浪沧江边,微风轻拂,波光荡漾,小鸟们开始了它们的音乐会,在树上欢快地唱着它们能听懂的歌曲,渐渐地夜色深了,小鸟们也累了,周围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吹着海风,好是惬意。夜晚的桥更多的是宁静,没有了白天的喧闹,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顿时就像被撒上了无法消除的白霜一样,洁白剔透;月亮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块宝玉镶嵌在霜上,鱼儿依旧悠闲的游着,有时会停顿一下,仿佛在欣赏这美好的夜景。

西双版纳的风光不仅独特,而且还充满了中国的艺术气息,是我国有名的植物王国。

关于风光的文章4:用“人说山西好风光”谱填词

文/牛车叔

说说海南好地方
山青水绿热情旺
频频招手五指山
尖峰吊罗伴霸王
骑上单车绕岛一圈
领略那海风椰韵陶醉你乐不思蜀忘家乡

旅游岛建自贸港
海南成为购物天堂
脉脉含情黎母岭
昌化万泉南渡江
博敖论坛高谈阔论
你看亚州航船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要来海南好通畅
北飞美兰南翔凤凰
高速成网三纵四横
高铁环岛举世无双
沿边旅游路踆工后
你架驶房车悠悠织女也思下凡寻牛郎

关于风光的文章5:田间地头秋收忙 赏尽乡野好风光

没有人头攒动和沙滩阳光,没有人声鼎沸和熙熙攘攘,有的只是泥土的芬芳、秋收的繁忙、安详的老人、嬉戏的孩童,以及那勤劳朴实的乡亲和祥和静谧的村庄。这就是我本次大假的最大见闻。长假的第一天是中秋节,我一大早就独自坐上客车,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车票还是提前一天去金阳客车站排队购买的,买票的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场面堪比春运。确实,八天的大长假比春节还长,不是每年都能遇到,怎能不让人动心呢?而且,金秋十月,天气不冷不热,无论是回家帮助秋收还是探亲访友,都显得较合时宜,况且打拼在外的人们,还不知道过年是否能回家团聚呢!正好趁这八天的假期着实打算一番。

我老家在兴义市下面一个叫做龙井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口有一座石拱桥把两座山之间的豁口连接起来,桥的两头分别有一棵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大树,当地人称“神树”,偶尔还有乡亲在树下做祭祀活动。穿过石拱桥再往上走一百多米,一个心形的大坝子展现出来,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时下正值包谷和稻谷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金黄色的一大片,空气中飘满了秋的味道,给人一种强烈的圆熟之美。为给父母一个意外惊喜,我事先没有和他们说我要回去,因为父母也知道我工作很忙,儿子还小,贵阳的家也需要照顾,从来就没有提出要我长假期间回去看看的要求。他们总是那么朴实,那么善解人意,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如此,回想自己这些年来对他们疏于照顾,只能不时通过电话聊表问候,甚是愧疚。五个半小时的长途颠簸,我终于到家了。到了家门口,放下给父母带的月饼和行囊,我习惯性地从门头上摸出自打我懂事起就放在那的钥匙打开家门,发现米饭已经煮好了,只是还没有做菜,父母肯定是煮好饭之后才去干活的。中午快两点的时候,父母终于回家,果然是到玉米地里收玉米去了,我们当地叫“撇包谷”,这些活我从小没少干,这些年偶尔也回家搭把手,只是早就不是那么娴熟了。见我到家了,父母显然非常惊喜,一边吃月饼一边说这下好了,下午就可以把近处的包谷收完,明后天可以把最远的那块地收完,还有一些没有收割完的稻谷,你正好和我们大干几天,把庄稼全部收进来。

陪父母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三点过了。换上我平时在贵阳穿旧了淘汰后带回家的衣裤,背起背篓,扛起扁担,和父母一起到了地里。一路上,不停地和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乡亲们打招呼,他们都笑着问我还会不会干活,我说又不是现学,肯定行。近年来,父母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还动过两次手术,母亲也因为早年太过辛劳,动不动就这痛那痛的,我一直劝他们不要再耕种了,又吃不了那么多,也卖不了几个钱,何必呢!他们就是不听。这次,我是下决心要说服他们不要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了。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的时候,我和父母一起算了笔账,一亩多土地,收获的玉米最多卖一千来块钱,如果家里喂猪喂鸡,玉米还不能卖。而且,由于家里没牛,请人来耕地,要花两百多块钱,播种要花两三天时间,挑十多挑粪水,而且最远的地离家有三公里左右,还要爬坡上坎,那个累,年轻人都受不了,大都到外打工去了,来钱更快。玉米长起来后,中间还要施肥两次,就是用花两百多块钱买来的尿素去给每根苗下放那么一勺,然后挖土盖起来,这又得花三五天时间,最后才是去收,又要花两三天的时间爬坡下坎挑回家里,剥下外壳,把玉米棒子晾干后,还要花时间把玉米粒脱下来,直到这时,玉米才能真正使用。耗时之长,程序之复杂,而收效之微小,着实让人费解。这些,父母当然非常清楚,但是他们的回答是,庄稼人不可能让土地丢荒,那会被人耻笑。即便要花费那么多精力,他们依然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为了证明自己是庄稼人,为了对得起“农民”这个称号,而且,在他们眼里,庄稼人的力气不当钱,用多少劳力,再怎么辛苦都是应该的,都无所谓。我告诉父母,新时代的农民要有新观念,不能照着传统惯例年复一年的只知道埋头苦干,要算经济账、劳力账和时间账,还按老套路干活,肯定是得不偿失,累了身体,费了精力,还没有什么收益。我还对父亲说,您作为村里的老村长、老党员,就应该率先垂范,在转变思想观念上起带头作用,而不是因循守旧、年复一年的在地里种包谷,而且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父母终于答应,明年不再种玉米了,改为种树,初步打算种一种新品杉树,虽然要几年以后才能有经济收入,但是经济效益高,种下后就不用每年都那么费劲地去打理。我如释重负,希望来年他们真的不再种包谷了,翻山越岭的肩挑背驮,对于六十来岁的老人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晚上,在兴义城里工作的三弟也回来了,母亲蒸了刚收进来的新鲜糯米,我们哥俩轮番上阵,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盆里,用一根粗大的木棒捣成了糯糍粑,一起过了个热闹的中秋节。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父母把收回来的包谷去壳之后堆放在楼板上,黄灿灿的玉米棒子铺满楼板,看上去确实漂亮,虽然很疲乏劳累,父母的眼神里依然透露出丰收的喜悦。每天晚上九点左右,我收拾好当天收回来的包谷就洗完睡觉了,早上七点不到就起床干活。村里万籁俱寂,狗叫声也不知道哪里去了,静得虽然有点可怕,但是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真正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清早就背着背篓,赶着黄牛走出家门,回来的时候背篓里装满了干牛粪或者是柴火,牛也吃得饱饱的。白天下地干活的时候,我几次遇到了村里最年老的男老人和女老人,男老人95岁,女老人90岁,精神都非常好,男老人还能下地干活,据说夏天在家里还用辣椒水拌凉米饭吃。我和他们说话得用几乎是吼叫的声音,他们才能勉强听得见,还用手机给他们拍照后马上给他们看,他们都乐呵呵地问我要不要收钱,非常憨厚可爱的老人。下次回去的时候,一定把照片打印出来带到他们手上。还记得,2004年的国庆节,在京求学的我返乡帮父母收割稻谷,村里一个时年十来岁的小女孩一直在我干活的田边和我说着话,问这问那,还采摘了不少野菜送给我。此次,依然是在那块田的田坎上,我们又重逢了。然而,昔日活泼可爱、扎着小辫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初为人母,正背着用蛇皮口袋装的一大袋包谷,胸前抱着的婴儿在轻轻啼哭。我突然感到一阵物是人非的心酸,痛彻心扉。

我们村老百姓近年来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很多人家增添了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物品,日子大都过得还不错。在地里干活的都是些上把年纪的人,吃的粮食是没问题了,但大的开支,都靠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解决。但是,有的家庭,父母那一代就非常贫穷,而到了他们这一代,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上文提到的小女孩就是如此,父母属于那种老实巴交、毫无技能而且还稍显懒惰的人,以至于到了她这一代,依旧贫苦,成为“穷二代”,不但没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而且连外出打工的机会都没有找到,依然没有走出父辈贫穷的阴影,早早就成家生子,重复着父辈曾经走过的生活轨迹。多少次,我都在想,如果我当年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可能就随便在村里或附近找个人结婚了,也在沿着父辈的生活模式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幸而,因了父母的勤劳,我们弟兄三个都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地实属罕见。如今,老二在北京过着惬意的白领生活但是难得回家一次,老三在兴义城里工作可以时不时回家看看,我在贵阳工作太忙一年也只能回去一两次。为了供我们上学,母亲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做豆腐卖,纯粹的手工作坊,但是味道好极了,那时候我们三兄弟还在放学后帮着推磨,就是用石磨把泡好的黄豆磨成浆,用来做豆腐。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每锅豆腐卖完后也就能赚十块钱左右,同时家里还能经常吃上鲜嫩的豆腐脑、豆腐皮、豆腐渣、豆腐锅巴等等,吃不完的豆腐渣每年能喂养出一两头大肥猪。就是靠着母亲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做豆腐卖供我们读书,我们三兄弟都考上了大学,直到我大学毕业的新世纪初,母亲才停止了这个营生。所以,直到现在,我每次在外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点一份豆腐,因为,我吃的不只是豆腐,而是一份永生难忘的情怀和感天动地的母爱。

我有个观点:没有在农村度过的童年,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不算拥有真正的故乡。因为,诚如周国平所言: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的生活不孤单,他们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与土地以及土地上丰富的生命缺乏最自然的亲密接触,于是就显得孤单。大城市里的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流动不止,而街道上不时涌现的高楼大厦,更让人找不着永远能让你称之为“故乡”的特色,因此,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是没有“故乡”的。

此次返乡,闻着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泥土芳香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散发出的味道,看着依然祥和静谧的村庄,我仿佛置身于快乐而艰涩的童年时代,对故乡又增添了一份不舍的眷恋。我很庆幸,我是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我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我拥有一个可以骄傲地称之为故乡的故乡 。

关于风光的文章6:莲湖路上好风光

文/张弘

从古城西城墙中段的玉祥门,到北大街十字,近两华里左右的东西大道莲湖路,是西安城内最为宽阔、靓丽的大街。阳春、夏日,这儿桐花耀眼,槐阴夹道,尤其是那一片绿阴蔽天的莲湖公园,蛙声低鸣,荷香飘溢,让你仿佛置身一个梦境似的天地。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就住在莲湖路上的许士庙街。这条古色古香的民居小巷,居家人都是一口老秦腔,端大老碗吃饭的西安人,巷子两侧挤满了卖牛羊肉泡馍、油茶麻花、蜂蜜糖粽、臊子扯面等西安各类小吃的店铺。许士庙街紧挨莲湖公园的西门,每逢清晨和傍晚,喜欢锻炼的男女老少们,就到公园内,或是打拳、舞扇,或是清唱秦腔,或是看书赏荷,尽情享受这里的绿阴湖光之乐。莲湖公园为啥叫莲湖,就是因为占园林几乎一半的湖面,植入了多个品种的荷藕。盛夏,一湖荷花竞相绽放,在那密密层层的伞叶间,伸出一朵朵桃红、粉红、洒金、乳白等色清丽欲滴的荷花,引得众多观赏人啧啧赞叹,竞相拍照。尤其是围绕着莲湖公园的许士庙街、红埠街和大莲花池街的居民们,楼外窗下就是近在咫尺的莲塘,推开窗户,一股荷香扑鼻而来,家家户户都沐浴在这清幽香浓之中。

莲湖公园的正门即北门,就在莲湖路东段南侧。大门是一处别具风格的古文化牌楼式建筑,飞檐雕栋。门柱上刻写出一副醒目的对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幅绝佳的诵荷诗句,每天都吸引着过往行人及中外嘉宾们兴致的目光。

建于民国时期的莲湖公园,另一出名之缘由是园内的“奇园茶社”。从1938年到1947年之间,西安地下党组织指派一名交通员,曾申请在公园内开设茶社,通过单线接头、掩护营救和传递情报等,出色完成了许多党的秘密工作,为解放西安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这个“奇园茶社”的牌匾还高高悬挂在莲湖公园一角,成为一处群众喜爱的回忆历史、休闲娱乐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古城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莲湖路早已成为一条“文化走廊”。这儿不仅有省、市新华书店门市部,各类书目琳琅满目,还有公园对面的西安小学、莲湖路小学,以及邻近的青年路小学、第44中学等。每天,红领巾们的清脆歌声在朝霞中荡漾,朗朗的读书声在荷塘柳岸边回响,还有设在莲湖巷内的西安市文联、市作协和《美文》杂志社,爱好文学写作的“80后”、“90后”的男女青年们,在这里匆匆走进走出,为了实现他们人生那个美好的“梦想……”。

莲湖路,这条古城早年的迎宾大道,在绿阴彩旗中迎送过多少中外宾客,承载了多少友好与信任。而今,在穿梭不息的车流里,在“好世界”等几家整洁漂亮的大酒店中,不是正演奏着一曲更新的和谐、友谊的赞歌嘛!

关于风光的文章7:风光入眼分外娇

文/屹屹善立

一个初春的星期天。在云龙旧州,那是一个晴空万里,冬阳谱照,风和日丽,景色如洗的好日子。这天,苗尾·功果桥水电站登山协会组织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登山活动,目标是汤涧地区西南方向大山高处的核桃坪村和龙塘坪村,全长6公里。那是我没有去过的地方,据说地处丛山峻峭险峰深处,景色奇美,很值得一去,于是我愉快地报名参加了这次登山活动。

早上,8点50分,我和电站参加登山的20多名职工,坐车来到旧州南边澜沧江畔的清水河入口处,沿着一条山村小公路往大山上行走。那条山村小路地处清水河一则,弯弯曲曲地在深山里延伸,有的地方转弯还比较大,转了一弯,便往高坡上上提升了一大级台阶。想走直路的员工,不愿走山村公路,他们竟勇敢地往陡峭、荆棘丛生的乱石山坡上爬,非常废力、艰难,个个弄得满头大汗。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登山积极分子女职工陈秀丽,在登山中兴致特别高,在脸上流着汗珠的情况下,还一路唱着歌往大山上走。最有趣的是,她在电厂工作的爱人王刚也参加了登山,夫妻俩手拉手地往崎岖、陡峻的山路上登,成为登山一景。建管局年轻漂亮的女员工刘艳芳、简池娟在登山中,一下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一般,痴迷地陶醉于山林、野花、红叶、清泉的动人景色之中,不停地请拿着像机的员工给她们拍照。电站的画家、摄影爱好者钟立义,对深山的美景更是情有独钟,高兴得象个老顽童,路上又说又笑,他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着最佳的拍摄景点和角度,一次次地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我也在不停地拍照,除了为登山的员工留影外,每见到一个有特色的景物,便使我精神一振,连忙进行拍照,在我的镜头前留下了一幅幅值得珍藏图片。

我们在登山中,见到过几座山村小桥,很有特色,云龙上桥的故乡,连大山中的小桥也很有特色。有一座小桥,跨过潺潺清泉流水,桥影、树影在桥上水中映现,景致很特别。姜广东、李朝阳、孙玉军、刘宇辉等登山队员,都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纷纷在那里摄影纪念。见到这种景色,我倏然间联想到元代诗人马致远写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我想第一句最能表述眼前的景观,只有后两句有些消沉忧思,不适合当前的情景。于是我把这句名诗略作改动呤出:“小桥流水人家,小康致富上马,景美人和众夸”。一同登山的员工对“小桥流水人家”名句都有同感。但有的员工说,可惜只有小桥,见不到人家。我说人家可能上边就有,果然我们走过一条弯道,便看到了几户人家。有的员工对我仿马致远词呤出的后两句不解,于是我解释说,电站建设助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旧州人民在小康社会的大道越走越富裕了,你们看这里的山村处处都有现代化的新房子,人们和谐相处,生活幸福美满,这不是很值得我们夸奖吗!大家看了看在山腰里一幢幢的新房子、满山的核桃林、成群的牛羊和山村路上来往的摩托车,都会意地笑了。

我们在大清河一侧的山坡上,艰难地往山顶上走。经过汤址村、大松树村后,我们沿着山路往上登走。当快到核桃坪村时,我听到了“哗!-哗!-哗!——”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真是一种天赖之音。我走近一看,原来那是一股从山肚子里流出来的飞瀑,纯净洁美,使人见了心旷神怡,一下子忘记了登山的疲劳,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到飞瀑旁摄影留念。在核桃坪村的左边也还有一股象这条瀑布一样美丽,声音一样动听的清泉。这两股清泉,都汇入了清水河,最终流入了澜沧江。这两股清泉,也许就是清水河的源头吧!

我看到山上的树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颜色,有的黄、有的绿、有的红、有的却是淡黄、淡绿、淡红。那绿的是一棵棵青松、一蓬蓬翠竹,还一些叫不出名字,但却是耐寒傲雪的树木;那黄的、淡黄的却是在冬天里不能耐寒的草木。特别是山坡上长着的上那一片片、一株株的核桃林,都已叶落枝秃。山里人对我说,核桃树在冬天要落叶,到了春天才会发出新芽。这种景观描绘出了冬天独特的景色;还有那些红色的花蕊,大多是攀枝花,在澜沧江畔,冬天正是它们开花的季节。这种五颜六色的景色,也许在南国的冬天才会见到。

在登山中,我还见到了一块块巍然屹立的巨石,有的可能有几十吨、上百吨重,最引人注目的是核桃坪村小学围墙上的那块巨石,它在学校的东边,承担了护卫的作用,在外侧一面的巨石上,刻着“中国梦”等红色大字。在巨石的顶部,刻着“江山永固”四个具有令人寻味的红色大字,这四个大字要走到核桃坪村后面的大山上才能看得清。妙哉!“江山永固”!以巨石象征人民的江山,实在富有哲理,形象深刻。当我正在观赏巨石时,还看到一只雄鹰,从尖如刀锋的悬崖上鸟瞰飞过。接着又到一叫不出名的鸟儿,从山泉那边飞过来,它的尾巴很长,很美丽。这时,我还听到登山的员工们,畅怀唱出的一阵阵悠扬的歌声,此起彼伏,在大山中回荡。真是歌声,鸟声,泉声,声声入耳;树景,石景,峰景,景景醉人啊!置身于此,真使人有一种身心融入大自然怀抱的幸福和美感。

中午,我们参加登山的员工们在一位老乡家吃农家饭。老乡家姓李,白族,已有三代,家庭成员较多,全家尊老爱幼,生活得十分和谐、美满和幸福。从周围环境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户勤劳富裕的人家,家中有核桃树等经济作物、养着骡马、牛羊、蜜蜂、鸡鸭等。全家热情好客,做的农家饭,很有特色,可口极了。

吃完午饭,山里人对我们说,更好的景色风光你们还没有走到,那就是龙塘坪村,还有二三公里的山路,山高路陡,问我们还去不去。当时大家都有些累了。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深渊,岂能见到蛟龙”,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观赏到无限美丽的风光,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一致表示,不怕苦和累,决定继续登山。我们艰难地往山顶上攀登,约在下午二点多钟,终于来到了龙塘坪村,果然这里别有洞天,景色非常美丽。最使人赞美的是那一潭碧清如镜的龙塘水,映出了山花、树木、大山的倒影,真是美如仙境,令人叹为观止。在大山之上,竟有这样一潭美丽宜人的洁净清水,使我们对大自然的天公造化,鬼斧神妙之处感叹不止。大家都说,今天登山,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砺了意志,还观赏了美景,真是不虚此行啊!

这次登山,我观赏了独特的大山景色,增长了新的知识,开阔了新的视野,得到了体力锻炼,获益匪浅。有感而发,故草成小诗一首来抒发个人的感受:

清水碧河山箐流,

登山磨砺志不酬;

飞鸟瀑泉身旁过,

奇石险峰入眼球;

龙塘镜中绘仙境,

核桃山村景观秀;

人生此次不虚行,

欢声笑语画中游。

关于风光的文章8:这一路的风光

文/王新春

家住护城河畔,这是襄阳最美、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之一。只是“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并没有过多时间去欣赏,只在行色匆匆的上下班途中,感慨一句:真美,有时间一定过来看看。

家离工作单位并不远。步行30分钟内,骑自行车10分钟内,汽车就不说了,要看堵不堵。

今日大雨,早做准备早出门,撑一把伞,慢慢沿护城河走着去上班。

细密的雨,线条般直落到地上,汇成小溪,静静流淌。雨落在溪水上,跳跃起一朵朵欢快的浪花。鞋踩在路上的咯吱声、雨打在伞上的噗噗声,那是春雨舞动的节奏。眼前的杨柳贪婪地喝足了水,惬意地舒展着自己的四肢,任蓬勃的生命张扬,团团绿意浓得化不开;各种草木仿佛都在与杨柳竞赛生长,你能感受到它们争先恐后破土而长的急切与兴奋。宽阔的护城河静静地望着这一切,用它的身躯承载着细密的春雨,盈盈含笑而去,深沉宽容如君子。远处的岘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一幅绝美的水墨丹青。这就是春天,护城河畔的春天,美得让人只想沉醉其中再不复醒来的春天,可惜我竟屡屡错过。

一树梧桐花开得正热烈,水晶般的紫花在雨中招摇,春风春雨并没有让它随风吹雨打去,倒是滋润了它的艳丽。梧桐是一个让人尊敬的树种,传说它是凤凰在人间唯一驻足的地方。那样骄傲神圣的远古神鸟,是也爱这满树的花海吗?小时候,村子前也有一棵硕大的梧桐,是村民们夏季乘凉的好地方。层层绿叶中,我总想着凤凰什么时候来。春天的农家院子里,也许会突然冒出一枝细细的却长势极旺的梧桐幼苗来,村人说,这家定是要出“贵女”了。说法真假不可考,然而,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孩子心中是欢喜的。我留恋的是梧桐花将落的时光,几个女孩子在梧桐树下拾落下的花,我们叫它“宝石花”,揪去花蒂,用细细的绳子将喇叭形的花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手腕上,虽是最廉价的装饰,却有戴着宝石的公主的感觉,那是一种简单而质朴的快乐与自信。30多年了,那感觉犹在,只是那和我一起拾落花的小伙伴们,她们还记得吗?

樱花盛极将逝。红红的嫩叶已长出,大团的樱花还在枝头,而地上,已是落英缤纷。不忍心一脚踏上去,却知这是它必然的归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曾颂过鲜花这艳美的生命,却不记得有谁对花的归宿做更多注解。手提花锄去葬花的,唯有黛玉。只是,林妹妹,那遍地的落花,你的花冢怎能容下?你是不是太痴太傻?黛玉不在乎,眼前的花,细细地收集了,装入小小锦囊,埋在冢里,便是她的选择。或许,她埋葬的,不是落花,而是一种灵魂,一种生命的态度,就像她在寒塘边苦吟的那句:“冷月葬花魂。”清冷、孤独、高洁、坚持,成就了不一样的黛玉,永远鲜活地走在我们精神世界里的黛玉。

每日踏花而行,惋惜来不及细看一眼这春天风光的我们,来去匆匆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匆匆,是因为昨日电视看到太晚;是因为打牌不舍得离开;是因为赶赴一场甚或几场饭局;是因为……曲终人终究会散,繁华过后终落寞。有多久没有想一想自己的理想信仰了?有多久没有和朋友聊聊心事了?有多久没有静心读一本书了?有多久没有细细地看一看眼前这风光了?

人生路上风光处处好,只是莫为闲事错过今天,又辜负明天。明年春光纵然依旧好,只是我们又老了。当天天年年时光逝去,便是错过了这一生的风光。请珍惜眼前,体会这雨这花这春,花去留香,春去留景,人去留情,这一生的风光才不算虚度。

关于风光的文章9:清明时节祭姐娘

文/元明聪

清明时节风光好,绿柳低头祭姐娘。

姐弟真情同日月,亦娘亦子自芬芳。

姐叫黄春望,1938年生于浠水县蔡河镇闵牌楼村。2013年腊月十六,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子孙披麻哭拜送行,哀伤不已。时至今日,历历在目,我亦沉湎于悲怆记忆之中。

姐生不逢时,来到人间仅100天,便被迫离开了生身父母,襁褓中四处飘零,六易姓氏。先后被七位母亲收养,好不容易活了下来。成年后,道路坎坷,历尽艰辛,终于获得解放,苦尽甜来,晚年过着甜美、幸福的生活。

我还记得,当年大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天说地之时,偶尔提及姐辛酸的往事,感人肺腑。幼小的我,躲在母亲的怀抱里,睁大好奇的眼睛,注意听。听到伤心处,不觉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姐呀!您的命为什么这样苦哇!?

哀!往事如烟,不堪回首。

姐和我,并非同一父母所生。姐姓黄,我姓袁。若非奇缘,何以为手足?姐与生俱来的姓名及其默默无闻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姐和我走到了一起,结为异姓姐弟。而今,姐弟已成隔世,更是弥足珍贵。我和姐,生活同甘共苦,比亲姐弟还要亲。

姐和我,在磨难中甘苦与共,互相同情,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从而结下不解之缘。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姐一生坚韧不拔,任劳任怨。姐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为人处世和吃苦耐劳,我在潜移默化中获益匪浅,终身受用。

我21岁那年,在姐的鼓励和帮助下,报名参军,接受革命的洗礼。我牢记姐的谆谆嘱咐,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磨练与考验。回到地方后,又走上了领导岗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果没有姐的关怀和帮助,我能有今天么?我和姐的血液,仿佛在一根血管里流动。姐是我一生中做人的楷模,处世的老师,前进的向导,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啊!

姐一生为人正直,忠厚诚实,勤劳节俭,贤而且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人必有好报。终于在“耳顺”之年,沐改革开放春风,外托亲友之福,内修做人之德,因而家业兴旺,丰衣足食,儿孙绕膝。我看在眼里,甜在心上,欣然分享姐的欢乐、甜蜜与荣耀。

姐一生劳碌奔波,无私奉献。她心中只有我们,唯独没有她自己。这是伟大母爱的写照,也是黄袁二家的传家宝。

姐和我,虽为姐弟,情同母子。古代包拯称大德之嫂为嫂娘,人皆敬之;今天我呼恩重如山的姐为姐娘,出自真情。否则,无以滋养心灵,难以报答姐的一片真心与知遇之恩。

关于风光的文章10:长江风光

文/承奕璇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她流淌过许许多多城市,流经我们美丽的张家港。

长江是那样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站在江边举目远眺,浩瀚的长江静静地铺展在远方,仿佛一根飘动起伏的黄缎带。一阵风吹过,滚滚的江水波翻浪涌,那激起的水花不断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发出惊天动地的声响,如同雷声轰鸣一般,震撼人心。更令人难忘的是江边那片银杏林,一棵棵银杏树高大挺拔、直插云霄。枝叶十分茂密,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林荫走廊。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叶把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枝叶的影子映在地上,形成了许多明暗相间的光斑。

当微凉的秋风袭来,金灿灿的银杏叶纷纷扬扬从树枝上飘落,如同一只只金黄的飞蝶随风曼舞。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不断在天空中画着金色的线条。它们有的转了个圈,轻盈跃落,留下了一条优美的曲线;有的从树上一蹦而下,一条完美的锯齿线呈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在空中飘荡,画上了一条典雅的花纹;还有的仍挂在树上,像是一个娇嗔的孩子,舍不得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最值得一提的是地面上那张被它们涂得满满当当的“画卷”,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光灿烂的被子,踩上去好像踏在毛毯上一样松软,舒服极了,耳边还时不时响起阵阵“沙沙”声,看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游人无不点头赞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