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夫妻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夫妻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夫妻的文章1:没话说

文/亦舒

一位友人说:在香港,夫妻各有各工作及应酬,见面时间不多,待移了民,朝夕相对,才发觉没话说。

听到这里,发表意见:“我的情况比较好。”为免人家误会,连忙续下一句,“我们在香港也无话可说。”

没话说不要紧,几十年伙伴,总不能日日情话绵绵,讲个不停。

有些人诚然谈笑风生,说话玲珑,讨人欢喜,可惜我不是,他也不是,也不要紧,把生活上诸大前提搞妥,家庭一样完整。

多年来每日写作三小时,阅读一小时,观电视又起码两小时,又爱午睡,根本抽不出时间同任何人闲谈。

有什么正经事,坐下来,开会商议,达成共识,松口气,站起来,散会。

生活简单,像一部机器,出纰漏的机会也就越少。呀,当然,你会说,会不会比较缺乏情趣?那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了。没话说不要紧,最惨是乱说话,那才是争执的导火线。

一家三口三部电视,有人看海费兹弹小提琴,有人看迪斯尼卡通,有人看香港新闻,没话说,不知多好。

没话说不要紧,最惨是乱说话,那才是争执的导火线。一家三口三部电视,有人看海费兹弹小提琴,有人看迪斯尼卡通,有人看香港新闻,没话说,不知多好。

关于夫妻的文章2:老少夫妻

春节在公婆家度假,常见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牵着一名四五岁的小女孩到公公的零食摊前买东西。小女孩有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但瘦得出奇,如一只轻盈的红蜻蜓,格外惹人怜爱。起先我还以为他们是爷孙俩,后来才知道,那个漂亮的小女孩,竟然是老人的亲女儿。

来的次数多了,女孩有时便进屋来和小儿玩耍,老人就坐下来和我们聊天。有一天,老人表情平淡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情感故事

她就像曹雪芹笔下古典而诗意的红楼美女立刻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我曾经是一名乡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很快致富,并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是在四十五岁这年认识婷儿的妈妈乔的。那年,我正在A市洽谈生意,和几位客户去市里最有名气的西餐厅吃霄夜。乔袅袅婷婷地走过来服务。她那时刚高中毕业,才十八岁,黑发及肩,皮肤光洁而富有弹性,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那样单纯地盈满笑意,她的腰肢,纤细得简直不盈一握。她就像曹雪芹笔下古典而诗意的红楼美女,立刻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那晚,我几乎彻夜未眠。乔的倩影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第二天一早,我就出现在西餐厅里。

很快我们便熟悉起来。乔其实是位很大方的姑娘。我约她出去玩,她极爽快地便答应了。她玩起来的时候还像个活泼的小孩子。因为公司业务的需要,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乔,离开了A市。临走时,我给了她一张明片,说:“乔,我喜欢你!但是,我已是有家室的人了。这辈子,我会永远像兄长似地呵护你。”乔含着泪把我送到了机场。

为了救她的的男友乔千里迢迢从A市跑来找我

一年过去了,乔没有给过我一点音讯。而我,也渐渐地理智起来。我不应该对比我的两个儿子年龄还小的乔产生爱情,所以也克制着内心的冲动,没有给乔打过一次电话。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画上了一个遗憾却美丽的句号。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乔说她现在就住在我公司附近的一家旅馆里。一刹那间,对乔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我以最快的速度开车去了那家旅馆。一年不见,乔似乎成熟了许多,大眼睛里竟有了几丝忧虑。见到我,乔叫了声“辉哥”,泪水便簌簌而下。

“乔,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我急忙扶住她。乔的肩膀好瘦弱。这样的女孩,是需要有人呵护的。

乔抽噎着讲了半天,我总算弄清了她千里迢迢从A市跑来找我的原因。

原来,乔在读高中时就已交了男朋友。那男孩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对乔也很好,却不求上进。毕业后与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干起了吸毒贩毒的事。前几天落入法网,正在候审,估计会判死刑。男孩的父母都是农民,痛心疾首之余,给乔跪下了,求乔救救他。万般无奈之下,乔想到了我。

听完乔的故事,我沉默着燃起了一支香烟。乔居然是为了救她的男朋友才来找我?我该不该帮她呢?看着乔楚楚可怜的模样,我终于点了点头。

回公司匆匆交待了业务,我随乔去了A市,给她的男朋友请了最好的律师,陪着她打完了官司。虽然前后花去了我一大笔钱,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法律是公正而无情的。乔的男友最后还是被判了死刑。

从法庭出来,乔虚脱了似地靠在我的肩上,脸白得像张纸。她的初恋的梦就这样被无情地粉碎了。这个纤弱而美丽的女子,她不应该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啊!我紧紧地揽住了她。

那一夜,万念俱灰的乔留在了我酒店的房间里。我承认我是趁虚而入,可我真心实意地爱着她啊!虽然我不能给她名份,但我可以给她金钱和爱情。

我一天天老了乔却步依然年轻美貌

我在A市为乔买了楼房,并且常常飞去看她。我的妻子贤淑老实,根本就不过问我的行踪。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精明的大儿子对我起了疑心,并且悄悄地跟踪了我。这时候,我和乔已同居两年,乔正怀着我的骨肉。两个儿子无法原谅我,怂恿着妻子与我离了婚,并且分去了公司三分之二的股份。公司最终完全落入了两个儿子的手里,幸亏我在银行还有一大笔私人存款,足够养活乔和婷儿。只是,我一天天老了,乔却依然年轻美貌……

老人说着,目光落在婷儿身上,眼中闪过一抹痛苦的神色。老人的脸上,已有不少皱纹,而那位叫乔的女子,应该只有二十六、七吧,正是丰韵成熟、美得令人炫目的年龄。和这位年龄大得足够做她父亲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她幸福吗?快乐吗?这位老人,如果他从没遇见过乔,现在,应该正与贤惠的妻子一起,过着孙儿绕膝、宁静而又温馨的晚年生活吧!

关于夫妻的文章3:别怕吵架

文/卢璐

夫妻吵架,其实有点锅里水开了的意思。水开了,不停地往外扑,造成了一个即时存在、需要处理的危险。这个时候:第一,关小火;第二,舀出一勺热水;第三,加进一勺凉水;都可以暂时化解危机,赢得一段时间,让大家静下来,别冲动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一场婚姻能不能持续下去,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危机出现,双方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应急的措施,重新达到阶段性的平衡。对,阶段性的平衡,因为根本找不到想象中一劳永逸一辈子的法子。

结论是,吵架的时候,没有对错,只有观点。当我们不再把吵架变成审判现场,必须当场认罪的时候,吵架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其实,每次吵架之后,并不一定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控制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无论双方是否达成谅解,架吵出来了,至少都猛烈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

吵架真到了伤感情的地步,常常是因为有一个耿耿于怀的“心刺”拔不出来,或者说出了不该说的“狠话”。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晾干了,也还有水痕。

吵完架之后,要消气。从前,和丈夫吵架,吵到最后,他要出门,我拦着。他把我推开,我跟着他,纠缠不清。现在他知道,我接受不了他一吵架就走,于是,吵到最后,他会躲进厨房或卧室,而不是离家出走。现在我也知道,吵到最后,他需要镇定一下,我便不再纠缠他,不再没完没了。再生气,我也要忍住这一刻,各自消气后,才能有话好说。

婚姻是相互让步。婚姻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复制成另外一个人,而是让我们学会接受。不要惧怕争吵,吵架是把搁在心里的坏情绪扔出去。吵完了就算了,别说狠话,别做狠事,日子还要继续,别往心里去,千万千万。

关于夫妻的文章4:平常夫妻

文/鱼儿

从不想去刻意经营婚姻。廿五载风雨同担,尝遍百味,唯不缺甜。因为相信,所以简单。

但婚姻从来就不是只有两个人的浪漫。尤其我们中年,父母老年。所谓“四十不惑,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圣人对自已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不是凡人的我们和我们的老人的人生所得。尽管我们向往。

平常夫妻的生活里,总要想方设法兼顾双方父母的爱子情感、老来好热闹情感、甚至是想一出是一出的老年倔强情感。从而难免不给简单和顺的夫妻生活添困扰甚至是吵吵。有什么好办法啊?不是每对父母都能心平气和听进子女中肯的建议,不是每位老人都能抛下几十年的传统和习惯。他们的经历太多!他们的苦难太多!我们可以不知道什么叫枪林弹雨中谋生存,但我们可以去试着想想干树皮、花生壳、玉米秧子如何能吞得下!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再老再瘸也舍不得地荒、剩饭菜鰧得黑乎乎也舍不得扔的诸多老习惯老看法?

“子不嫌母丑”。老人不想改变或一时改变不了,权且顺着吧。我们心里难受点总比父母上火要好得多呀。

慢慢来吧。“天地君亲师”、“父子亲”“夫妇顺”,先不管是“维护”还是“禁锢”,只要为人子女,只要爱他,日子就要向前看。那么,适当地“恕”“忍”求同求和求恩爱,也是夫妇之道。你是能怪孔夫子,还是能怪苦难多舛的中国近现代史?

唯来之安之尔,虽半瓶也已半瓶。换个角度,退后一步:明主次、权利害、量得失,和为贵!常念心清气和,则家国安康,亲人幸福。

关于夫妻的文章5:开开心心过一生

文/肖进

隔壁新婚的夫妻俩,是天生的一对开心果。

有一次,男人下班回家,因为是骑摩托车来的,路上又遇到大风,回到家门口时,头发都被弄得立了起来。男人也不自己掏钥匙进屋,就站在门外大声喊道:“金毛狮王驾到,屋内小女子快快出门相迎。”就只听得女人应声答道:“来了来了,小女子早已算定大王必定酉时光临寒舍,早已薄备酒菜候驾。”

还有一次,男人邀我参观他自己栽培在屋顶的盆景。女人笔直地站立于楼梯前说:“老爷您请。”男人回答:“谁先走都一样。”女人随即说:“哦,不不不,奴才身份卑微,怎敢走在老爷前面,还是老爷先走。”

很多时候,我跟他们在一起时,就怕喝水、吃东西,唯恐听到他们冷不丁地冒出一些搞笑的话来,嘴里的水或食物全喷出去是小事,我就怕被噎着。

我想,将婚姻生活过成他们这样,是所有的甜言蜜语与玫瑰花所不能产生的效果,依靠食物搭配的养生之道在他们的开心心态面前也会黯然失色。人这一生,难不难过都是自己过,伤不伤心都是一颗心,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另一个今天,开开心心过一生,人生最甜美的幸福,莫过于此。

关于夫妻的文章6:修鞋夫妻

文/王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离小区不远的那个小巷口,出现了一个修鞋摊,摊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

修鞋摊很简易,一台补鞋机和一台打磨机摆在墙边,前面搁着一只小木箱,箱子里装着零碎的修鞋工具和修鞋材料。夫妻俩都是乡下人,两人个子不高,性格也不大相同,丈夫比较内向,话很少,妻子则开朗一些。他们有一个小女儿,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圆圆的脸,甜甜的酒窝,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下午五点多钟,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丈夫和妻子埋着头,一丝不苟地给顾客修鞋,女儿则趴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安安静静地做作业,偶尔,她还会拿出语文课本,用普通话奶声奶气地朗读课文。还有几次,我看到妻子和女儿在一起说说笑笑,丈夫则在一旁深情地注视着。我想,作为一个男人,此时此刻一定会有一种满足感,因为他的妻子女儿虽然过得不富有,但活得很开心、很快乐。

由于在这个修鞋摊修了几次鞋,我与夫妻俩有了一些交往,再加上他们的小摊正好在巷子口,是我出入小区的必经之路,时间一长,我和他们熟稔起来,每次路过小摊,都会主动地和他们打招呼。

通过日常的接触,我感觉夫妻俩很本分,做事十分勤勉。虽说是小本经营,但他们讲求信誉、童叟无欺,对每个顾客都热情相待,不管修什么样的鞋,都会认真地把活儿干好,直到顾客满意。有时候,收摊的时间到了,顾客还没来取鞋,只要知道住址,丈夫会让妻子把鞋送到顾客家里。有时候,顾客来修鞋,身上忘了带钱,他们会说:“没关系,先给您修好。”

那天下午,我从小摊经过,看到夫妻俩和女儿围坐在一起,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炸鸡腿在吃。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都在吃鸡腿啊——”妻子笑了笑,不太好意思地回答:“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公特意买了鸡腿,说要给我过生日。”

听到这话,我有些意外,起初,心中生出几分怜悯,觉得她的生日过得太寒酸,觉得她的丈夫未免有些抠门。但随即,我又释然了,给亲人过生日,不就图个共享天伦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生日是温馨的,又何必在乎外在的形式呢?

我被这平平常常的感动了,是那种温柔的、朴实的、无以言说的感动。

关于夫妻的文章7:至亲至爱

夫妻厮守时常常因生活的琐事冲击而感觉到爱情审美疲劳,一旦迫于生计而分居天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才发觉长厮守的弥足珍贵,长相思的孤寂悲切。

窗外空阔的夜幕里传来白居易的吟唱:“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冯延巳感叹说:“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陆游说:“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林逋唏嘘道:“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万俟咏悲咽着:“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就连才子纳兰性德也扼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而最让人叹绝的,当属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虽没有古人的寄命塞外,也不曾行走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驿道断桥,但面临的长时的老而分居让曾经渴望在婚姻家庭外的自由空间天马行空的心倍感冷寂。

三周没回家,琐事逼得自己无法正常享受双休,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急匆匆挤上公交,把心思掖在摩肩接踵的归人衣裾上。落日得余辉在公交车的玻璃上跳跃着不舍的光度,拥堵的车流把人的心意搅得烦躁起来。

下了公交车扑火队员一般箭步向车站赶最后一班车。站台上排满了归人焦虑的神色。还好,在夜色朦胧中,车终于来到。

路上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不曾想妻子有些幽怨地说:“又不回了吧?别要家了!”

愕然后感到有些茫然,无语挂机。

“车喘着粗气向家的方向驶去,把自己裹在沉思中,任颠簸的思绪萦绕着歉意的心绪,在迷蒙中沉睡。”窗外寒冷的夜风纠缠着冰冷的风景,灰黄的偶尔出现的路灯瞌睡着。

蜷缩了一个半小时,下了车,出了站台,一阵冷风袭来,身子忍不住冷颤一下,心里骂了句:“好冷!这鬼天气。”

行走在陌生而又熟悉的街道上,悠闲散步的人们享受着牵手并肩的温馨。忍不住又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妻子的电话竟然无人接听,心里一片茫然,用脚步猛踢着坎坷的路面。走到自家的楼下,习惯性地抬头望望自家的窗口,希望能看到一丝亮光,那给人暖意的光明,但漆黑如铁的窗户沉浸在严冬里闪着冰冷。不甘心地快步上楼,轻轻敲了几下家门,没有预想中的笑脸,也没有预设中的拥抱与热吻,只有沉寂的黑暗迎接我这个天涯浪子。

放下行囊,打开灯,家的感觉袭上心头,看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中国结,心里有些纠结。三个室都找遍,以为妻子会顽童般地给自己一个惊喜,结果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忍不住自嘲起来。

坐在沙发上,喝着自斟的热水,拨打妻子的电话,呼叫一阵子,妻子问道:“感冒好了吗?”是了,感冒两周了,输液半周,但仍然咳嗽。夸大咳嗽的声音,把喝水声放大,妻子担心起来,急切地说道:“吃药了吗?冲杯青颗灵,要不把空调打开。”妻子在电话里唠叨起来,我也如平常异地电话一般回应着。

“你干嘛呢?”我想知道妻子现在的位置。

“压马路。”

“没人陪?”

“有啊!”

“那就好好压哦,别出汗着凉。”

“知道。就这样吧。”妻子把电话挂了,把我撇闪在家里。关上电话,苦笑了几声,管上灯,把电视声响调到最低,跑到卧室的床上,把卧室门闪了大半个缝隙,观看者电视节目。

本想着作弄一些妻子,但又担心她胆小,就找了床棉絮躺在了沙发上。看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妻子上楼的脚步声传来,有些赌气地装作没有听见,依然埋头蜷缩在温暖的被絮中。开门看到电视开着,妻子“咦”地惊讶了一声,旋即打开厅灯,忽然发现沙发上的我,立刻扑了过来,用拳头猛擂我,竟然连那微弱的烟味都没有闻到责怪。

“你这个坏东西!净说骗我的话,来到家还给我打电话说在市里不回来了。”妻子轮着拳头,把满腔的相思砸在我的身上。

“哈哈哈哈!”我再也忍不住沉稳,把妻子揽在了怀里,妻子双臂死死地吊着我的脖子,在怀里颤抖地撒娇起来。望着沉浸在喜相逢幸福的的妻子,不忍搅乱她的温馨享受,任妻子把半个身子依偎在我宽厚坚实的臂膀上。

忽然想到妻子写的那首小诗:一场冬雨一场寒,两地双眼望月圆。月儿不知相思意,缺时总是长绵绵。忍不住笑了,温暖如潮水般涌入心底。

关于夫妻的文章8:卖煤粑的夫妻

文/老遗

“窝…煤,眼眼多,不燃不要钱;窝…煤,眼眼多,不燃不要钱;窝…煤,眼眼多,不燃不要钱……”,随着一阵阵蜂窝煤的叫卖声,卖煤粑的夫妻又押着满满的一板车煤粑出去了。

这叫卖的声音很是特别,叫卖的语速很慢很慢,特别是一开始发“窝”的声音时,语调虽高但却很柔和,拖的时长还会是后面两字到三字发音的时长。毫不夸张地说,这叫卖声如果让音乐行家谱成曲子的话,一定会是一曲经典动人的名曲。

那个时候,小商小贩还没有使用带电池的扩音器的习惯,所以,卖煤粑的叫唤声就只能由夫妻俩一声声的喊。在我的印象中,这叫唤声大多数时间都是男方边拉车边叫唤,只是偶尔的时候才会听到女方为数不多的叫喊。

卖煤粑的夫妻住在离我家仅有百把米远的煤粑场里。煤粑场近似长方形,约有七八百平米,四周打有围墙,通往煤粑场的路是一条三米多到四米宽的小毛路。

煤粑场进大门处的右边,沿着围墙用空心砖一字建成三间简易房屋,屋顶用石棉瓦盖着,屋面斜向围墙一侧,是夫妻俩和孩子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与住房一侧近似垂直的右侧中央,用几根铁柱撑着,上面盖几张铁皮,是煤粑场的生产处,里面摆放有一台煤粑生产机器。在住房和煤粑场的生产处之间的空地上,是用来临时堆放煤粑的地方。每天生产出来的煤粑和没有卖完的煤粑就堆在这里,并在上面盖上一些较大的纤维遮布以防雨淋和太阳晒。与起居处和生产车间相对的对面则主要用于堆放进场的面煤和黄泥粑等原材料。

卖煤粑的夫妻是哪里的人士我是无从知道的,只知道夫妻俩都是近四十岁的壮劳力。男方中等个子,脸黑黑的,尤其是双手,仿佛已让煤粉深深地嵌入手纹里似的,经常都是黝黑的。我几次与他擦肩而过,发现他的人中地方、鼻子与脸相接的沟部及延伸处,似乎都粘满细小的煤粉尘,他黑黑的、晶莹的眼珠特别有神。女方比较瘦小,不象男方那么黑,腰部始终系着一条花围腰。

我家住在五楼,卖煤粑的事都是由妻子打理。我好几次坐在书房里看书的时候,听到妻子请他们送煤粑来。

“好的,嫂子,这东西脏得很,我来我来。”

“好的,嫂子,不用你操心,我都会把它们堆整好的。”

“好的,嫂子,这些垃圾,我下楼的时候会帮你一并带下去的。”

“好的,嫂子,我有劳力,我帮你移一下。”

……

夫妻俩的话,句句暖心,句句亲切,句句诚恳。

因为住得近的缘故,所以对夫妻俩的生活起居还是比较了解的。夫妻俩每天出场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早上8点左右。夏天出场的时间稍微早些,冬天出场的时间稍微晚些。出场的时候,板车总是堆得满满的,男的戴着一个草帽在前面拉,且边拉边吆喝。女的戴着一个布沿帽,用一根短棍使劲的推着,只是在煤粑场接主路的比较难走的两三处地方,才会把棍子放在板车上后用双手去推。

夫妻俩回来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晚上六点左右,当然夏天是要回来晚些,冬天是要回来早些。有时回来的时候,我会看到妻子坐在板车上,丈夫拉着板车慢悠悠地回到场里;有时回来的时候,我会看到妻子提着用塑料袋装着的一小块肉和几小袋蔬菜,与丈夫有说有笑……

夫妻俩的休息也很有规律的,多数时间都是在晚上九点半前熄灯。如果做统计的话,你会发现一年中,煤粑场也就只有十多个晚上是在九点半以后才熄灯。

有一年夏秋之交,我妻子突然告诉我,“煤粑场夫妻俩的两个孩子一并考上了名牌大学了。”听妻子的口气,很是羡慕煤粑场夫妻。

我淡淡地说,“这是可喜可贺之事,祝愿他们吧!”

双喜临门了,原以为煤粑场夫妻俩的亲戚会来串门,会让煤粑场热闹一阵子的。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煤粑场却异常的平静,夫妻俩依然过着早出晚归的平常日子,就仿若两孩子考取大学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

我因为搬家的缘故就不再与煤粑场夫妻是邻居了。我再次到煤粑场处的时候,已是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煤粑场已不再生产煤粑了,卖煤粑的夫妻也不知何时搬走了。

余国富

2020年10月21日

关于夫妻的文章9:幸福的窗口

有一对小夫妻,刚搬进装修好的新家,原本以为会过得更幸福,没想到,反而经常吵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知道为啥就会吵起来。长辈以为是这套房子的风水有问题,闻听我看过几本风水方面的闲书,便求我上门去看看。

我装模作样地看完了全部的房间,大惊小呼地给他们指出,风水煞在卧室的窗户设计上,化解的办法是,在卧室的飘窗上安放一座木雕的弥勒佛,旁边供一盆花草且一周一换,一周后如果没有凋败,就换到客厅、餐厅,同时,建议他们在下个月初出去避避,方向是西方,一千公里左右。

几个月后,这对小夫妻买来礼物登门道谢,说是我的风水看得准,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幸福的感觉。

其实,我哪里会看什么风水,不过是发现他们装修花钱太多,硬装材料中散发的甲醛味略重,在吃饭聊天时,还发现他们患了装修综合征,跟装修工频繁吵架,脾气还未调整过来。放一座笑口常开的佛,能营造轻松的气氛,提醒他们把笑容常挂脸上。安放花草,也是调节心情的好办法,等到房间里的花草多起来后,他们的心情也得到很好的改善。聊天时知道他们俩早几年就有去西部旅游的想法,便诱导他们去了陕甘宁一带,看风景之余,也看到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珍惜自己。所谓风水先生,说穿了就是懂得点生活常识,善于揣摸心理,把你往解决心病的方向引导,只要当事人信了,问题往往就能解决。

有的人生活在底层,做着最辛苦的工作,拿着仅能糊口的工资,却总是笑口常开。有的人生活水平比一般人高,但是因为把目标定得太高,总是与收入更高的人比,结果过得不开心。把期望值调低一点,幸福感才会更强一些。幸福不一定要坐拥金山银山和华宅美室,有时一束鲜花就够了。幸福并非要成为神仙眷侣,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即可。

有一位养生专家说过,对于找不到幸福感的人来说,三个地方要经常去参观参观,一个是火葬场,一个是监狱,还有一个是医院,那是与我们人生幸福有关的三个窗口。火葬场我没有去过,但是经常会去扫墓,每次我都会想起某个公墓进口处的标语“昨天,我和你们一个样”,和出口处的标语“明天,你们和我一个样”,在振聋发聩的同时,明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有幸在单位组织廉政教育课时参观过一回监狱,透过玻璃天窗往下观察犯人的生活,再听一场犯人代表的忏悔报告,懂得了自由的价值和守法的重要性。至于医院,那更是经常去,自己生病了去看医生,亲朋好友住院了,要去探望,每一次我都感到自己上了一回健康教育课,明白健康是1,工作、名利、财产、地位甚至婚姻都是后面的0,没有健康这个1,就没有一切。有一位成功商人,在商场打拼了几十年,拥有数亿资产,可是却没有幸福感,一身是病,经常失眠,终于挺不住了,住进了医院。开始几天不能下床,只能看着窗口的几片树叶发呆,直后悔不该过于拼命。后来,勉强可以起床,到草坪上看看风景,和其他的患者聊聊天,发现大家最大的愿望不是挣钱,而是找回健康。出院后,他调整了心态,把工作上的事情都交给下属去打理,自己当起了“真正”的爷爷,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带孙子、买菜、烧饭,有时还到公园里爬山、散步,晚上,还要给孙子讲故事,陪孙子睡觉。几年下来,公司的发展比以前更好了,自己的毛病也治好了。

关于夫妻的文章10:为了分离的爱

文/niuniu六零零

看报纸上说有年轻夫妻为回哪家过年而争吵甚至离婚,我真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善解人意的先生和通情达理的婆家。

我从结婚那天起,就一直跟先生强调: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哪家的父母都不可忽视,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比如过年回家……

其实我说这话是有私心的,因为那些传统的说辞,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媳妇就要生是婆家的人死是婆家的鬼之类,还深深地嵌在某些老辈人的骨子里,并继续毒害着他们的孩子。我口中的对娘家的公平其实是需要特殊说明与争取的。

令我欣慰的是,先生认同我的观点,并表示不能让我爸妈觉得少了个女儿,而应该让他们感到多了个儿子。

所以婚后第一次回老家我们便商量好了行程:他和我先在我家吃团圆饭,然后我们一起去他家,最后我们各回各家,陪自己的父母守岁。虽然我们吃得胃都快爆了,还要分开一晚,但能让两家的长辈都开心,也就知足了。

之后每次回家过年,我们基本都走这个路线,近几次还把三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气氛融洽得很。

跟朋友说起我的经历,她说:你那是幸运,遇到了好老公和好婆家!

这一点我承认,但我对先生潜移默化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结婚后我们便以自己的小家为重,一旦父母的行为对我和先生的关系造成困扰,谁的父母就由谁来负责。我妈喜欢小题大做、吵吵嚷嚷,先生看着头疼,我就得委婉地去和我妈说,解决这个问题。我婆婆在思想上对我先生没断奶,打扰了我们的生活,我先生就去开导***妈,甚至帮***妈找到生活的乐趣与重心。

夫妻把自己的小家打理好,划清和父母家庭的界限,很多麻烦便不存在了。既想有自己的小天地,又离不开父母的温暖窝,这种纠缠不清的想法会把家事搅成一锅粥,日子便也在不明不白中过得不痛快。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他们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的伴侣才是,如同我们的爸爸妈妈互为彼此最重要的人。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请想想我们的孩子,你是希望TA一直赖在你身边长不大,还是长大后找到一个爱TA的人携手前行?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与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胡因梦这样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