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欢迎阅读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内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感情。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同学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

2、指明读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3、学生再默读文,然后小组讨论: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2)课文交错叙述了那几件事情?

(3)你能说说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吗?

(4)这几个事情中你喜欢那个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4、精读品味

(1)生读1——3段,找找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师引出“倒叙”的方法相机讲解。

(2)师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和对和平的企盼。

(3)指明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心碎,谁再来读读?

(4)学生第二部分,学习雷棣的'精神。

最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爸爸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7段,找找,课文从那里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句子在书中画下来。(用读、圈、抄、解、记的方法。)

(5)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请大家带着你对雷棣的感情再读文。

(6)师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拓展延伸

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很多的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起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板书设计: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2

一、相关资料:

1 人物介绍: 雷润民:是海湾战争后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在维和行动中牺牲,20xx年联合国追受予“达.哈马金尔德”勋章。

2 联合国: 1945年成立,是全球的国际政治组织,筹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感悟课文内容。

3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前专栏: 欣赏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 回眸 蓝盔 凯旋 灵柩 殉难 赢得

2. 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3. 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5.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并不太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虽然虽然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一定会有一些好的想法。如果让你也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你能不能给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一些有关世界和平的好的建议或措施? (开放性题,不求答案一致)

6.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7.板书设计: 成 加倍关心妈妈 自 长 关心国际政治 强 历 发奋读书学习 不 企盼和平 程 谢绝别人帮助 息 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中东执行任务时不幸光荣牺牲,其子雷棣化悲痛为力量,下决心继承父亲遗志——热爱和平,捍卫和平。从此,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介绍了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对世界和平的企盼的美好情感。

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雷棣对父亲的爱和无尽的怀念,来自于他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 、“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

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教导,不为所动,这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那么不容易啊!他平静的话语后面,是一颗坚定的决心,是一种自强自立,发奋学习的可贵精神。难怪教授会激动地称赞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来,让我们也来赞美一下雷棣吧。

(6)齐读:“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见到你。”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是怎样做的?

(2)理解:“未竟的事业”。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孩子雷棣,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自强不息,发奋学习,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拓展:你想对雷棣说些什么?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篇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