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抄写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4.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
教学准备
1.投影片或录像: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2.生宁生调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简介背景
1.解题,并随机板书课题。
泸定桥是四川省境内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飞夺”是什么意思?(飞速夺取。)
2.时代背景。
1935年5月底,红军北上抗日,来到大渡河边。先头部队已攻占了安顺场,并缴获了两条渡船,仅靠这两条船几万红军是渡不过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没办法架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扬言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为了北上抗日,工农红军必须迅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的前后夹击、四面合围的阴谋。所以,只有飞速夺下泸定桥,才能避免重大伤亡,继续北上抗日。
二、检查预习。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课文,思考:这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叙述的顺序是:
(1)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2)红四团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按预定要求赶到了沪定桥,并把敌人援兵抛在了后面。
(3)红军战士战胜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
(4)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3.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用生率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然后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二、指导阅读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内容。
卫.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关键”是什么意思?(是指对事情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做法。)什么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抢时间,抢在敌人的前头。)红军是怎样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头的?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下面的.句子来理解。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是讲红军为了抢时间,一边行军,一边打仗。前进十分艰难。
“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淋湿了”“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前进”,讲红军为了抢时间,行军十分辛苦。”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体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索性也点起火把,和敌人答话”,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机智。
3.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从红军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面的做法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体会红军他大智大勇。)
4.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敌人的前面到达泸定桥。)
三、指导阅读描写红军攻占泸定桥的部分。
1.启发谈话:红军抢时间赶在了敌人的前面,为夺取泸定桥赢得了主动,红四团面对桥上两个团的敌人,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夺下泸定桥的呢?这是下面要学习的。
2.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3.铁索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结合课文的有关语句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涛声震耳欲聋”等句子来理解,体会桥的“险”。)
4.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结合课文的有关语句体会站在桥上的感觉,体会红军夺桥的困难,体会敌人为什么会疯狂地喊叫。)
5.在这样的险情下,红军战士是怎样夺桥的,清同学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说一说。(着重让学生理解“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的句子,抓住动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体会红军战士是怎样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奋力夺桥的。)
6.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重点引导:“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万分危险。)红军遇到了怎样“千钧一发”的时刻?(敌人放火,桥头被大火包围。)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号召”“奋不顾身”“话一般穿过熊熊大火”“激烈的搏斗”。)
四、指导阅读最后一部分。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浩浩荡荡’塔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奔赴’怎样解释?
3.这段讲了什么?(讲红军主力顺利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五、总结全文。
1.启发谈话: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取大渡河。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军队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了战机而全军覆灭的事。蒋介石扬言:到了大渡河,要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红军能否很快地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可见夺取泸定桥的意义非常重大。了解了这一历史背景,我们就更能体会到红军奋勇夺桥,不怕牺牲的精神。更能深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默读课文内容,认真思考后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课文通过写红军抢时间、攻天险,的过程,表现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六、学习生字,掌握要求学会的词语。
出示小黑板,清同学说说是怎样识记字形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下面字的字形。)
“诡”
“撤”
“褐”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2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3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协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局部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身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敬重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置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需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局部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
(1)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身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竞赛。
点评:让学生充沛地自身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没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感知。)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假如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示了敌人的什么心态?(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干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6~7)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格斗)。
点评: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身的话复述6、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身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语文四年级《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理清课文思路。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2、通过观看录像获得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全过程,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电影、胶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赏识激励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边说边板书“桥”)(出示投影)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简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因为这座桥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过,因此,红军北上抗日必经夺取这座泸定桥,(板书“夺”)但我们书上的题目是“飞夺泸定桥”(板书“飞”),为什么要加个“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三、A、合作探究“飞”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飞”、“夺”的段落,画出来。
2、快速读2-5自然段,弄清“飞”的意思,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抢时间)
3、小组合作学习红军抢时间时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你觉得红军怎么样?(板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放录音,想象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情景。
B、读中感悟“夺”
1、指导读“飞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体会理解“飞”意。
2、放录像“夺桥”,体会红军的英勇,奋不顾身。
3、读课文体会红军的精神,指导读有关句段。
4、学生谈体会。
5、小结板书“攻天险”。
6、读毛泽东《长征》结束全文。
四、课外延伸
如果你站在泸定桥的英雄纪念碑前,你想说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