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语文《麻雀》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篇1

《麻雀》这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刚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着。但要让学生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学生可能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先设计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学生门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的朗读超乎了我的想象。

可以说,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最后我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说一些母亲平时对自己关爱的事,同学们说到:妈妈每天煮饭给我们吃,很辛苦;我们生病了,妈妈总是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同学们最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整课得到了升华,也展现出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当然,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忽略了那些学困生,这种做法确实要改了。今后应力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开开心心地学习。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语文的课堂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篇2

1、这篇教学设计共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为主,为后面进一步阅读教学扫清文字障碍,在预习检查的这一个环节里,我培养学生通过预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方法,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接着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层层设疑,用课件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分析课文,同时,适时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3、由于学生对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意识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很牵强,没能挖掘出内在的爱以及有关的反哺之类感恩教育,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类似的教育,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学生的一生!

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篇3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我在这节课上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我在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理解词句的能力。

2、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有进步的,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体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我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知道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指导朗读,当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时,我根据作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无力,猎狗的凶狠庞大,老麻雀的英勇无畏以及它们的动作和神态。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显著,进步很大。我与学生一起感受:从“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感受小麻雀的可怜、无耐与孤单,正如连堂所说:“此刻,它是多么需要妈妈呀!”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中感受猎狗的庞大、凶猛,从自己的对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从而体会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所需要的那种勇气。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篇4

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呈现光辉与人性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

伴随着一步步地走进新课程,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来总结‘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体验。几个月前,我上了一节“自读自悟”教改实验课,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撞击着我的心灵,我透视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体验到他们旺盛的生命活力。这节课,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学,通过自学,课堂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悟所疑讲出来,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在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发挥他们潜在的智能。

由于这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因此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光彩。许多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老麻雀为什么像一块石头似的飞下来?”、“老麻雀自知斗不过猎狗,为什么还要飞下来,岂不是白白送死吗?”……特别是郑文团同学提出的:既然‘嗅’是‘闻’的意思,文中为什么不用‘闻’,而用‘嗅’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嗅是有目的地闻,带有辨别味道的`意思;有的说:嗅多用于动物……真想不到四年级的学生对谴词造句还有这么多的研究,孩子们的问题既尖锐又深刻,发人深省。更令人感动的是我正准备下课时,一个同学突然高举着手说: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后来,老麻雀能不能把小麻雀救回巢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我的心为之一动,灵感随之而来,我笑着对同学说:伟聪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比老师想得周到,至于老麻雀能不能把小麻雀送回巢里,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本篇课文续写一篇文章,好吗?课堂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同学们把作文交上来,有的写老麻雀找老鹰大哥帮助,把小麻雀救回巢里;有的写猎狗不死心,趁猎人不注意时又跑回追杀小麻雀,猎人及时赶来,把小麻雀送回巢里?……看了孩子们的作文,使我由衷感到欣喜,孩子们的智慧火花竞相迸射,独特的见解使人叹服,心中涌动着一股说不出的惊喜,身处这样的课堂之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在涌动。

多好的孩子们,老师喜欢和你们一起陶陶然乐于知识的殿堂之中。

语文《麻雀》教学反思 篇5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

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