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实习报告

欢迎阅读总结实习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实习报告 篇1

机加工首先是要安装刀具,安装刀具应该注意的是:

1)刀尖对准尾座顶尖,确保刀尖与车轴线等高。刀杆应该与工作轴线垂直。

2)刀头伸出长度小于刀具厚度的两倍,防止车削时振动。

3)刀具应该垫好、放正、夹牢。

4)装好工件和刀具后,检查加工极限位置是否干涉、碰撞。

5)拆卸刀具和切削加工时,切记先锁紧方刀架。安装完刀并对好刀后,就开始进行车削加工了。

车端面的时候,应当检查车刀、方刀架及床鞍锁紧在床身上,用小滑板调整背吃刀量,以免端面出现外凸内凹的情况。由于在端面上,由外至中心直径逐渐减小,切削速度也逐渐减小,粗糙度值较大。所以最好由中心向外切削。

最后,便是将工件进行切断了。切断工件一般要注意的是:

1)工件一般装夹于卡盘上,切断处尽量靠近卡盘

2)安装时,刀尖与工件轴心线等高,经免切断处剩有凸台,切断刀伸出刀架的长度应该尽量的短,

3)尽量减小滑板各活动部分间隙,提高刀架刚性,使工件的变形和振动减小。

4)手动进给要缓慢均匀,切削速度要低。

今天是第三天,我们不再在学校的金工实习基地联系,早上八点左右,我们一道乘坐学校的校车,开往公馆的机械加工厂,这次是真的去工厂实战了。在路上,我们看到一家工厂前面有个很大很累人的标语:进入工厂意味着放弃一切自由。大家看到后,不约而同地笑了。也许这个标语是雷人了点,但的的确确强调了一点,我们要遵守规则,安全操作。

走进工厂,看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大小型机械设备,老师一一给我们耐心地讲解,但由于时间有限,只对部分机器开动演示给我们看。然后我们分别学习了电焊,气焊,和切割。跟我们讲热加工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其不可估量的核心地位、电焊和气焊各有什么优缺点,各有什么异同,老师的耐心讲解,加上我们的认真听讲,使整个实习操作过程进展的相当顺利,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我们就懂得了热加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初步学会了怎样操作,这使得我们对我们这个专业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也使得我们更爱我们这个专业。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周的时间就在各种机器轰鸣声中划上了一个恋恋不舍的句号。之所以觉得恋恋不舍,其原因是时间太短暂了,这是本次实习的唯一遗憾。真的希望学校能多给我们实习的时间。虽然有些累,但我们痛并快乐着。因为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只是。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一个礼拜的金工实习,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注定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很快我们就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面临就业了,我想用人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地手把手地引导我们怎样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机加工和热加工,虽然危险性较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一周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情况去感悟,去思考,这才是本次实习的根本目的。 感谢金工实习给我这次机会!

总结实习报告 篇2

在金杜为期一周的实习结束了,回想这两周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当初进京的选择非常正确,K&W实习总结(上)。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就做好了寒假来京实习的准备,但临行前听金杜国内诉讼部的合伙人吴律师说年前基本没有什么案子了,过来也没有什么活儿,让我再考虑一下。但我很坚定,一来是北京有那么多同学等着我聚会,二来暑假的时候很可能要准备司考,没有时间实习,所以这次宁可只是到金杜转一圈也是要转的,出去长长见识总比呆在家里强。于是上上上周日的时候我就坐上了来京的火车。我心里清楚,这个寒假以及其中蕴藏的机遇稍纵即逝,一定要好好利用、把握。

在北京的第一周的确很开心,见到了晓文、大鹏、金薇、Emily、婕敏、小牛、小鹏,甚至还见到了亢老师和她的清华男朋友(人和亢老师一样好,哈哈!)认识了小熊和丛聪。转了北大、清华、后海、人民大会堂、故宫、鸟巢、798,还在北大、清华的图书馆看了两个下午的书(到清华图书馆看书竟然要开单位介绍信!发现清华图书馆的佛教书很多,爽~)还到金杜的诉讼部和非诉部各转了一圈,这一圈没白转,发现非诉部的律师们还忙得不亦乐乎,实习总结《K&W实习总结(上)》。第二天,我在人民大会堂给吴律师打电话说我想到非诉那边实习,吴律师一开始很保守地说可能没有位置,实习的话很可能就是呆一两天感受一下,我说那也好啊。我从神武门走出来的时候,吴律师来电话说下周一穿得正式一些到她那报到。

于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周过得很辛苦。这是我第一次实习经历,我把心态放得很低,做好了各种打杂儿的准备,我担心自己得不到活儿、得不到锻炼,只能干坐着,或者也担心了些别的,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事实恰恰相反,这周的工作非常之辛苦,活儿可谓是接踵而至!

我被安排坐在一个长期出差的律师的位置,这个位置在北京国贸一个叫财富中心的商务楼41层的一个大办公空间的一个角落里,从这走10步到王一楠律师(我叫他王大哥)的办公室,我就可以看到窗外被烧掉的央视大楼,这是一个绝佳的观测点。

这个办公空间坐着4位律师,加我,加罗君秘书。我非常喜欢罗君,但我从来没说过。工作第一天我心里一直暗笑这姑娘怎么这么天真啊。好了,说正事。

工作第一天我非常累,一直坐在电脑前,查资料。这一天的'亮点是罗君,不不不,是中午我和我所在的团队共享的午餐。我所在的是FID(Foreign Investment Department外商投资部),我们的团队是合伙人董律师带领的,有王大哥(是明尼苏达的JD)、张ying(北大的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理学硕士)、钟shan(不明)、玉梅(资深律师)、我(复旦本科男)。席间,张ying号召大家给我介绍经验,我也讲了目前自己面临的一些困惑。因为上了一盘红烧肉,所以我不得不多要了一碗饭。

Ps;王大哥人很nice,非常和善宽厚,三个姐姐对他各种开玩笑,王大哥就"嗯,嗯,对,对。"张ying脑子快、爱八卦、爱开玩笑,王律师说她别老疯疯癫癫的让小张儿觉得怎么律师都这样。不过,张ying工作起来却很认真,很profesional。还给我派了很多活儿。

下午,我就开始做关于一家马来西亚公司在俄罗斯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的项目的Legal Research,这是我第一项任务。我很庆幸自己在《阶梯》得到的锻炼,让我这几天面对各种非诉的文案工作很容易上手。

总结实习报告 篇3

总结实习报告 篇4

品管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xx年3月13日~3月19日

二、实习人员:邓楚明(人事部储干)

三、实习内容:进料检验、成品检验、品质工程状况以及作业流程 四、实习状况:

刚到品管实习听到最多的一名话:品管工作太难做了,很多刚来普道的人信心十足、但没做多久就离职了,我只能一笑了之。

本周在品管部门实习,由于装配线很少生产导致采购物料比较少,IQC检查、QA抽检过程只确认一天,有时间协助验货、研发量试物料确认等工作。实习过程追随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对比目前状态:新产品跟进过程是品质保证的'源头,跟进项目、资料如何建立都没有这方面的流程,查之前的档案资料没有,QE工程师工作有点盲目,研发临时有工作需求就跟进处理,当公司发展产品越来越多时没有建立资料就难以保证品质,出错的机率增加,此阶段工作需要重点完善。(相对来说研发比品管部做得好一点!)

IQC作为生产物料把关部门,品质确认提前放到协力厂商很重要,当品质工程作业流程确认好,新产品跟进有序进行、部品确认做好管制表资料,工程师熟悉每个零部件问题并给予品管员工作上指导,这样协辅厂商有利于解决问题,培养长期合作稳定(核心)供应商,实现品管部SQA作用。

IQC样品还是比较混乱的,检验大多数凭记忆,标准资料的完善需要QE落实新产品跟进过程来实现同步作业,目前IQC检验记录需改善:

QA是成品最后把关,主要验证部品来料是否有变异、装配作业差错对性能的影响、重要部件以及运动部件耐久性测试,实习过程发现很多地方需改进:

实习过程经常查看以前的存档资料,发现很多信息联络单、客户验货情况复印件,大部分内容只是一般性联络,当时了解情况后很少再去查看,建议公司对此部分信息采用电子档发文(内部邮箱知会)相关部门,需要回复的在邮箱里解答,发文部门存电子档,重大异常可用书面发文联络,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浪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