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长城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
2、初步学习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并产生了解中国其它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打开自己计算机中收藏的长城的资料,同学间互相查看。
2、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收索资料的收获。
3、上堂课,同学们读了这一课,你们想登长城吗?看例子,做组词,造句练习。
登长城:
旋
智
4、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练读。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交流,再齐读。
6、是啊,应对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大声地说一说。
在电脑中记录下来。
7、激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礼貌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这天,我最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 “崇、峻” 等生字,会写 “嘉、峪” 等生字,正确读写 “盘旋、堡垒” 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的结构和特点,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精读课文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句话,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结构和特点,如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等句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句话,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总结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长城的特点和价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介绍长城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课文的知识要点,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资源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潜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光: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这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能够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貌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方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貌,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貌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方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我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貌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01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我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情绪、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方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述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方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那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能够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