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欢迎阅读《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则向十位借一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小棒等教具。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改加换减”的方式,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新课内容。

新课讲授

情境导入:利用“小小图书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讲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方法:先从个位数开始减,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则向十位借一。

讲解整十数的概念:整十数是指个位数为0的`数,如10、20、30等。

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动手操作,探索算法。

练习巩固

设计多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拓展延伸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两位数减去一个两位数,应该如何计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小结

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易错点。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这一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把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能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感知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来理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究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

73+295+367+488+576+2059+1048+3034+10

(1)指名口算,并说明算法。

生: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2)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或整十数。

2.把上面的算式“改加为减”并出示:

73-295-367-488-576-2059-1048-3034-10

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或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重点内容,又自然而然地通过“改加换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形式上和算理上进行了巧妙的铺垫,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准备。

学习新知

1.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1)班的“小小图书角”正式开业了,同学们借书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也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回答)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借阅图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借阅图书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或整十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等于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

①独立学习。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谁还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②同桌互学。

师: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生: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谁还能再说一遍?(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小学数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伴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五一节那天,老师带小宝宝去买玩具。瞧,都有哪些玩具呀?它们价格分别是多少?

2、老师遇到了两个难题:

(1)老师有35元,想买一个……,还剩多少元?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么表示?35-2

(2)如果买一个……,20元够吗?还差多少元?谁会?

35-20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1、35-2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你会算吗?(同桌合作,写一写,算一算,展示反馈)

3、35-20又该怎么算呢?

4、2、像这样的算式还有吗?你会算吗?(同桌合作,写一写,算一算,展示反馈)

5、比较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揭示课题)

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方法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对比练习做一做1

2、巩固练习T1、2

3、综合练习T3

4、提高练习

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95-()<5564-()=84-()

四、全课: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还有什么遗憾?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5-2=3335-20=15

先算(5)减(2)得(3),先算(30)减(20)得(10)

再算(30)加(3)得(33)。再算(10)加(5)得(1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篇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