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名画欣赏

(一)谈话引入

1、聊特长爱好

上课之前咱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大家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个个都多才多艺,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

2、重点强调画画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绘画,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画画请举手?啊,这么多啊。那咱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大画家。

(二)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

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3、出示群马图

再来看这一幅图。知道谁最擅长画马吗?

二、导入课题 进行质疑

(一)齐读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教师随机点评)

(1)鱼是画到纸上的,怎么会游到纸上?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三)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三、查读生词 知道书写

(一)出示生词

花港、鱼缸、挥笔、厂徽、清澈、罢了、绣花、聋哑、一壶茶、一丝不苟

1、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生字词会读了吗?指名读。

2、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讲“壶”字。

(出示甲骨文的“壶”字)大家看,这个字你认识吗?猜一猜。

4、将“挥手”“厂徽”变红。

读读这两个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看,音同字不同,字形、字义都不一样,大家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5、指导书写:“厂徽”的“徽”字还不好写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下,请同学们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还有一个字也容易写错,那就是“花港”的“港”。先写三点水,注意它的右半部分,请大家跟我一起写。提醒:最下面是个堵了头的“己”,念sì。

四、整体感知 谈感受

(一)自读课文

1、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通过读这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开始吧!

2、学生自读课文。

(二)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大胆些,有一点说一点。

五、体会青年人的忘我、专注

(一)通读找句子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体会出青年人看鱼、画鱼时是那样的专注,画得金鱼那样形象逼真,这都与文中的一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齐读这句话。

“忘我”是什么意思?

2、找句子。

文中有好几处句子,就具体描写了青年人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找找看。

3、学生边找边汇报找到的句子。

找到一处说一处,找到两处说两处。谁来说第一句?……(学生逐一汇报,随机点评,读正确即可。)

(二)抓重点谈感受

1、屏幕出示汇报内容。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齐读初步感受忘我

我们来看,这是大家刚才找到的句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爱鱼忘我的境界。一起读。

3、四处重点句子分别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句一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语深入体会聋哑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②教师总结提升概括

青年人呆呆地看鱼,静静地看鱼,是那样入迷那样专注,如果用词语形容概括聋哑青年看鱼忘我境界的话,你想用哪个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③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2)出示句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重点抓住“融为一体”体会青年人忘我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自己先来读一读。

②理解“融为一体”(变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能够体会出青年人的忘我的境界,哪一个?

同学们,什么叫做“融为一体”啊?

③小结

青年人和金鱼都如同一个整体了,难怪说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3)出示句三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体会青年的勤奋刻苦

②抓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引读

青年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为了画好金鱼,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他——(学生接读)

六、学习画鱼部分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七、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八、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九、总结提升

同学们,残疾青年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忘我地看鱼,鱼才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鱼才游到他的纸上。心随鱼游,鱼方能“游”。岂止画画,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读写 1 个生字(洛);能正确读“意万重”的“重”字; 能正确理解并记住“见秋风”、“意万重”、“复恐”、“行人”、 “开封”的意思。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正确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记住“洛阳 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

3.能背诵《秋思》,并默写出来。 4.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 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理解每句诗,有感情地朗诵《秋思》,通过背诵、默 写积累诗词语言。

教学难点:

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

课前预习:

自由读一遍《秋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泊船瓜洲》,这一节课呢,我 们接着学习第二首古诗《秋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一起朗读 1 遍《秋思》。(若发现学生有哪个字读不 准,要及时纠正。提示多音字“重”)

2.解题。 师:同学们,“秋思”的“思”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对,“思”是“思念”的意思,那“秋思”就是——秋天的 思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思念什么?(板书“思:思念”,要求学生记 下来。)你们认识作者张籍吗?(PPT 展示,读一遍) 好,那么,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 一起来到洛阳城。好,大家一起读《秋思》。

3.自学古诗,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PPT 展示

自学要求

1.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师: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吗?

师:嗯,这位同学理解得很正确。(PPT 展示这两句诗的意思, 并要求学生读 1 遍诗的意思,并抄在课本上。) 那“见秋风”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知道吗?

师:“见秋风”不是看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但秋风是可以 感觉到的。所以, “见秋风”是“秋风初起”的意思。 (PPT 展示“见 秋风”的意思并要求学生记下来。)

师:那“意万重”是什么意思?

生: 师:对,“意万重”的意思注释里面有。同学们,咱再一起读 1 遍第一、二句诗和它的.意思。

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读一下第三、四句诗,好吗?

师:同学们知道“复恐”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复恐:又害 怕。”)

师: 同学们理解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吗?四人小组交流合作解决 诗句意思。

生: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理解?(等学生说完,再 PPT 展示 后两句诗意,让学生齐读一遍诗意。) 师:嗯,对。就是这个意思。

4.同学们真棒,都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到底他们“说不尽” 的是什么呢?同学们想一下诗人与行人之间会说什么呢, 四人小组进 行角色扮演。前后桌交流之后,我们请其中一、两组同学作为代表扮 演给我们看。

5.诗句的意思我们已经懂了, 那么作者在秋天到底思念什么呢? (PPT 展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首先,整首诗读 1 遍。

2.再试着两句两句地背诵,然后是整首背诵。(先要求同学互 相背诵,再让全班一起背诵。)

四、布置作业

抄写2遍《秋思》,熟背并要求第二天默写《秋思》。

板书设计: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语文教案-我的信念。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

认真体会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从中受到教育,向居里夫人学习。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和回顾,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具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和专注地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她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说明,只有这种精神、品格和热情,才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关键因素和坚实基础。

思路结构

本文的思路是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

概括陈述:

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以典型材料表述:

第二自然段: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以蚕的结茧作比。

第三自然段:求学和从事研究专心致志、艰苦奋斗。回忆五十年的历程。

第四、五自然段: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六自然段:学会了温和,热爱生活。

第七自然段: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写作特点

第一,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选取了典型材料,叙述层次清晰,但是没有具体事例,都是概括叙述。例如谈“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叙述发现镭之后,舍弃申请专利,仅仅是一个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细节,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信念》。再如写热爱生活,“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但并没有对生活琐事如何兴趣盎然作详细描述,而是扼要地列举:“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这样的概述,共同特点是综合同类材料,抽取精神实质。这样表述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激励自己和启发读者,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浓缩了人生精华,增强了思想底蕴,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效应。

第二,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适时地穿插议论,表述观点。例如在叙述作者像桑蚕吐丝结茧一样地工作后,议论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再如,叙述了夫妇二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渴望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叙述之前写道:“我在生活中,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种议论或在叙述之后进行归结,或在叙述之前提领下文,它们都鲜明地呈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议论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便于读者迅捷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它们作为纽带,材料同观点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章便突现出针线绵密、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教法建议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加强语感。

(2)老师设计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3)同《阿长与》进行比较,体会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的特点。

(4)同《一面》进行比较,体会记叙文中议论的不同方式。

(5)用一个课时。

一、课前布置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1)用课文自读提示中的部分词语造句。

①单个词语造句:固执 呵责 蹂躏

②写一段话,用上后面的几个词语:鞭策 盛名 奢望 问心无愧

③结合课文句子,比较“沉醉”和“迷醉”,说说词义的差别,各造一个句子。

(2)朗读两遍课文。

二、交流预习作业。

(1)先作造句的交流,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看看对方的作业,然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念念自己的造句作业,大家评论一下。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的结构。

三、 引导自学课文。

(1)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说说应该划分为几个部分,归纳每个部分的意思。

老师总结:

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结尾):记叙典型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

(2)填写下列表格,进一步理清段落之间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填写表格。同学之间可以小声交换意见。

(3)请同学说说自己填写的内容,大家进行补充修改。

答案: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陈述观点——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表明观点,领起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语文教案共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