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4)班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讲文明,懂礼貌》。
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那么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呢?
1、对父母、长辈讲话要恭敬,不惹父母长辈生气。
2、大人问话时,要认真听,并有礼貌的回答。
3、早晚要向父母、老人问好。出去玩和回家都要告诉父母。
4、吃饭时不抢食、不挑食。
5、家中来客时要热情接待招呼,家长和客人讲话时不插嘴打扰。
6、不随便向客人要东西吃。
7、求人家帮助时,要说“请、谢谢”。
8、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捂住嘴鼻,向下或朝外,而不要对着别人。
9、不要在别人面前挖耳朵、抠鼻子等等。
10、不给班里的同学起绰号,起绰号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类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名,不应该给同学起绰号。起绰号可能会带来其他一些坏的影响,比如影响同学间的友谊等等。
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这个人的素质。我想,只要我们能从小养成好习惯,一定能成为一名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在这里,我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呼吁:行动起来,少先队员们!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不给同学起绰号!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名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的文明的小学生,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 篇2
同学们: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咱们国家,咱们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
咱们爱戴的.周总理一贯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榜样。有一次,周总理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傅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总理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儿,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作业没做好,真对不住总理。”周总理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周总理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咱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对长辈,对老师,对说话对方表明敬重时,要称呼“您”;请求他人做什么或给予协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他人协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他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推让”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阻碍了他人或给他人添了费事时,要主动说“对不住”;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相互说“再见”。说话时,情绪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要坚持说普通话。
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考究文明礼貌,考究外表仪态,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谩骂,不撒野。要学会抑制和推让,自己不对,要勇于自我批评;他人不对,要能原谅他人的过失;当他人对自己表明歉意时,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擅自进入他人房间,是莽撞是行为。任何人在作业、学习时都需要专注专意,因而要尽量防止去打扰他人,当他人正在休息时,尤其是睡着了的时候,更要尽量防止打扰他人、影响他人。
同学们,让咱们承继和发扬中华民族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传统,做到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出言无状,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 篇3
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赏心悦目。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自觉行动。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轮到自己了照样不讲文明礼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说不做。学校要从老师做起,给学生做出榜样。家庭要从大人做起,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也要监督大人。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大人尤其要为孩子作榜样。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加强管理。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完善的社会管理,是形成全社会讲文明讲礼貌的保证。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遵守规矩。规矩不能有弹性,不能有特殊,不能有例外。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讲文明讲礼貌”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的习惯,成为整个社会新的风尚。
因此,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做礼貌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永远牢记的是:讲文明、懂礼貌。
讲文明懂礼貌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礼仪充满人间》。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有礼貌是一种美德,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逐渐多起来。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提文明礼仪。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文字。”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道德与情操。无数事例也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就是要有高尚的情操。说到礼仪,我想起列宁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正要下楼,在狭窄的楼梯上,碰见一个正端水上楼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列宁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你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也正是列宁的良好修养和高尚道德,成就他成为一代伟人。
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是文明的先锋,礼仪的标兵。看,在马路边,人们都自觉遵守信号灯;看,在公交车上,人们纷纷给老人、孕妇让座;看,在校园里,一位小同学磕倒了,大同学就主动跑过去,扶起他——到处洋溢着文明礼仪的气息。讲文明,懂礼貌的现象虽然随处可见,但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的'美丽校园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糖纸随处乱扔,甚至有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部分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物。这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缺失。“小而不为,老来何为?”
作为学生,除去学习,学会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课。文明礼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讲文明,有礼貌,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更要出现在行动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新世纪、新时代的文明之星,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