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是上海市新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实践部分中关于位置方位关系的新知识。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大人交流时,已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一点模糊认识,但是对地图中方位的辨识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从对生活中东南西北的辨别到引出对地图中的东南西北是如何表示,采用层层铺垫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过程逐步的学会了如何识别地图中方位,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结合这节课上的部分细节具体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合适的情景,服务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知识的来源。
学生对东南西北的位置方位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模糊认识,但还不是特别清晰。因此我创设简单的谈话情景,根据学生大多都有对生活中太阳东升西落得自然现象有过观察经验,指出生活中东和西的方位。通过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好方法?引出指南针的认识;紧接着通过指南针的指示来找出生活中的南和北。这样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情景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感知到生活中东南西北大致的方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地图中的东南西北又是怎么表示的呢?生活中的方位和地图上的是否一样呢?通过提问又慢慢的把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实际引入到抽象概括的地图中来。自然也就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二、有机的整合学习材料,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东南西北这节课,课本上所有知识点和练习都是围绕在一副简易地图而展开的。怎样利用书本上的学习材料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呢?我大胆的尝试了重新安排练习的顺序。
首先,以小胖家和出租车公司观察点,找出四周都有哪些场所?来巩固对地图中东南西北方位的识别练习。接着我创设小胖和小亚一起上学的情景,用小胖要先去小亚家该怎么走?引出对路段的认识,了解:东、南、西、北符号的含义。接着我把书本上的第三题调上来,要求根据前面学习的本领老找一找小亚和小巧按照这样的路线会走到哪里去?两道练习一方面教会了怎样画路线图,另一方面在画的过程学生体会到小亚行走的路线是在绕原路。这也就自然的引出了对最短路线的思考?在学生兴致高涨时,请你为小丁丁设计一条最短的上学路线。通过对练习的重新组合后使教学各个关节紧密相连,同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高涨。因此起到了很好的课堂实效。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节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在本节的学习过程学生很多次都是在同桌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过程的共同学习新知的,而自主的探究能力怎么得到体现呢?在最后一个环节,为小丁丁设计最短路线问题中,我提出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完成在地图纸上。学生们兴致都很高涨,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他们张显自己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做好时机,很多小朋友都能够找到一条最短路线,有些能力强的还可以找到更多条,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都得到了展现。也增强了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三维目标明确,课堂教学层次清晰、思路明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绘制地图等活动,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合作的能力。
一、优点
(一) 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请四组同学,分别面向前后左右站好,然后下口令先前走三步。为什么都是向前走,结果却不一样呢?前后左右不是固定不不变的,那么哪些方向是固定不变的?由旧知导入,产生认知冲突并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是通过使用指南针迅速纠正错误,加深了孩子的印象。之后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指方向,以加深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知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大量的游戏,如:找位置猜方向:让学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别向左面、右面、后面走。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顺时针的关系,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都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发展了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不足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对本节课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关于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没有讲解。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在教学本节课中猜方向游戏可每组喊一个,让各组之间展开竞争,再对各组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即时的评价,这样则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看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努力探索课堂教学之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3
方向与位置的学习,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这一节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在地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绘制地图等活动,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人合作的能力。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学生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指不出“东”的具体方向。教师随机确定教室的东面,并引导学生根据儿歌说出其他三个方向。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指方向”,加深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知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大量的游戏,如:“找位置”“猜方向”让学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别向左面、右面、后面走。”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东南西北顺时针的关系,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都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发展了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对本节课的时间控制的不好,关于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没有讲解。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体现的还不够充分,课堂评价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针对学生个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
小学数学《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篇4
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是《方向与位置》,这是“图形与几何”的范畴,需要孩子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并且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进行支撑,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有难度。
当我在备课时我意识到要先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并且要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4个基本方向的框架,比如说: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从而发现与东相对的一定是西。至于南、北的确定,我借助了生活中经常会说到的一个方位词:东南西北。提问孩子:生活中为什么要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为什么不说“东北西南”?然后将4个基本方向出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图和我们平时的习惯用语有什么关系?很多孩子很快就发现:因为东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南”,而“南”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西”,“西”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就是“北”,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用语其实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样孩子如果找到了一个方向,按顺时针的排列就能找到其它三个。
通过这样的设计很多孩子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迅速辨别其余3个方向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孩子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了规律,这位后面4个斜方向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