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篇1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我们的学校》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求知过程的探究者,师生关系更为民主、平等,教学已不拘于课堂40分钟,而是需要教育者“课堂教学+课外信息”的意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研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课教学中,我尝试了研究型学习方式。针对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培养研究学习能力这一特点,结合本课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分为了课前学习研究和课内汇报交流两部分。

课前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学生自由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并从“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三个课题中,自己选择出本组的研究课题。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方面。于是,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首先就每个课题,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不同地区的学校,要求学生搜集我国农村、城市的小学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图片、文字资料。

我强调孩子们分小组搜集信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苦与乐,还要体会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研究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合作与交流”。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体现。

再有在各组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搜集的资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导学生搜集的目的、内容及时给予帮助。我觉得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研究学习能力,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真确搜集信息的能力;地二步就是注意教给学生处理信息、进行汇报交流的方法。我要求他们“选出最符合本组研究课题要求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进行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过程落到了实处,也为本课教学打下了基础。

最后有了课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和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交流汇报。我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他们进行适时的补充介绍,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知识。另外,我尽可能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只有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和课后的延伸有机的融合,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篇2

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篇3

《我们学校亚克西》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中通过“亚克西”来赞扬学校、老师、同学,表达了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之情。本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解决好歌曲中“亚克西”的两种不同节奏型。以此为出发点,所有环节为这一目标而服务,学生也都完整的唱准歌曲。总结这一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借鉴和运用的:

1、教学目标、重点明确。本课中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唱准两种不同节奏的“亚克西”,并能清楚它的位置。我首先通过用两种节奏的“亚克西“X X X 和X X X来表扬学生,让学生产生疑问,区分出两种节奏的不同。随后通过教师的手势,让学生用“亚克西”表扬同学,表扬自己,在说与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亚克西“的印象。在这之后,马不停蹄继续让学生回到歌曲中,边聆听边用笔画出”亚克 西“与“亚 克 西”出现的次数,在不断的强调与聆听中,解决好重难点。

2、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声音美的塑造。通过自身带有感情的范唱以及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等来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唱。同时在演唱过程中以“lu”代替唱名唱旋律,在学生演唱过程中强调声音的“颗粒性”———声音的集中,同时让学生感受每一个音就像一粒枣,轻轻往口里丢进去唱下来的感觉,这样具体形象的语言描述,能让学生马上能找到正确的声音感觉,更好的解决我的教学目标。

当然,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同时这堂课我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过渡年段,所以这年段的孩子开始有点小调皮,不太配合老师,所以,在这堂课中也有产生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1、音乐课的教学应该是“整体——元素——整体”的过程,在此堂课中学生刚开始对歌曲的“整体”感受印象不深,感受不够强烈,尤其是对于歌曲中的新疆风味,没有给与学生更多的引导与感受。

2、对于学生良好的听觉习惯的培养还需加强。因为音乐本身就是听觉的艺术,它是抽象的,得需要我们静静的去感受。所以,良好的听觉习惯对于学生感受音乐很重要。

3、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小组合作没有必要。在歌唱教学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本身的音准、节奏都不能掌握很到位,让他们自己小组合作学习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并且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虽然我有安排小组长带领,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出现了大部分同学觉得没事做,不服从组长安排,几个学生说说笑笑的场面。

4、歌曲最后部分才临时安排学生学习新疆舞蹈动作,显得有些突兀,没能事先有个铺垫,让学生马上接受并表演有些难度。

通过对自己课堂的反思,有几点我觉得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正:

1、学生听觉习惯的培养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如带着问题的聆听、边听边随歌曲律动、让学生从伴奏中区分出歌曲的前奏与演唱部分、聆听歌曲伴奏的特点等等。

2、歌曲的学习应是“预习、学习、巩固。”这样一个模式。所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唐突的直接摆在学生面前,应事先做好铺垫,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学习,在学生掌握到位后,再最后再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就能牢记而不至于遗忘。

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也不能只会做不会反思。只有懂得反思,不断了解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才能成长的更好。在《我们学校亚克西》这一课中,我明确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也将用心去改正,上好一堂优质音乐课。

小学语文《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 篇4

(一)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爱校情感

写作文的目的不仅在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做人原则。那么说明文的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下尝试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学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因为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校园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装饰美,教学中的创造美,以及师生的仪表美、情感美、语言美等,无不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天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能对此熟视无睹。但通过这样的活动会重新唤醒他们激情,他们会重新发现我们的校园是如此美丽,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自己的言行与特定的校园环境相协调,并且产生对自己校园的热爱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二)让优美的语言美化我们的说明文

谈到语言美,人们会想到优美的叙述、生动的描写,大家也总是觉得语言美与说明文好像是没什么必然的联系,认为说明文顶多也就语言准确朴素罢了。在说明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内容而轻形式,对于语言艺术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绝口不提。这种做法,如入宝山而空手回,说明文的魅力,也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认为越是简单朴素的语言越值得我们去体味,真正文质兼美的说明文,也是很注重语言美的

只要加以引导,学生同样会写出文笔优美的说明文。选取的三例学生作文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说明文写作中也有许多值得品味的方面,但说明文中值得品味的'又何止这俩方面。说明文的道德情操、爱国思想、生活常识、条理清晰的理性思维等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玩赏,“茅草根虽细,却能越嚼越有味”,只要我们深入挖掘,联系实践,(《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努力从质朴中寻求不朴素的东西来,实现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美丽化”为时不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大有可为的,如果广大教师都能树立这样的观念,我们必定能改变目前说明文写作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