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科学《我喜欢昆虫》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我喜欢昆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蜻蜓
2.课件:动画片-蝴蝶
3.课件:图片-七星瓢虫、动画片、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动画片:蝴蝶
1.动画片中的昆虫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三、ppt课件:蜻蜓
1.还知道哪些昆虫?
2.观看各种蜻蜓
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们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五、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2.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幼儿园科学《我喜欢昆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和交流展示活动,进一步了解昆虫,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等,并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4、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昆虫,并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走进教室,我们就仿佛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了。为了这个研究主题,我们前期做了好多的工作,首先制定研究方案,然后进行网络搜索和走访调查,了解昆虫相关知识,还举行了昆虫知识交流会,制作了昆虫档案,举办了昆虫图片展等等活动,教室里的这些就是我们小小的成果。为我们的成绩鼓鼓掌!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昆虫世界,与它们零距离接触,既品尝丰硕的果实,又准备汲取新的养分。
二、成果展示
1、首先,老师把同学们做好的昆虫图片做成了幻灯片,请欣赏——(课件展示)
2、在我们的教室张贴着同学们的手抄报、观察日记、昆虫资料卡等,接下来请同学们离开座位,到展台前欣赏,然后谈谈你们的体会。
3、同学们谈感想。
过渡:刚开始对昆虫进行研究,我们各小组就确立了各自的主题,现在把你们研究成果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下吧!
三、展示交流
1、请各小组代表把组内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作出评价和提出补充意见。
2、小组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昆虫世界是极其奥妙的,比如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怎样制作昆虫标本?怎样写保护昆虫倡议书等都还等着我们去研究,请你们不要停止探究的脚步,相信下一个法布尔会出现在你们中间。
教学反思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在跨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达到了“双赢”目的。此外,我把活动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
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一,教师准备不充分,其表现是课堂语言不精炼,不优美;其二,活动组织中参与度不够,指导不得力;其三,课堂驾驭能力不强,还有待提升。
幼儿园科学《我喜欢昆虫》教案 篇3
活动的由来:
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对于各种昆虫都是非常的感兴趣,在户外时,只要有幼儿发现一只昆虫,幼儿们就会马上围上去,共同议论起来。这个学期一开学,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丁丁在滑梯旁边发现了几只蚂蚁在搬一只死了的飞虫,丁丁马上喊了起来:“快来看呀!我发现了许多蚂蚁。”经过这么一喊,孩子们都马上就跑了过去,围在一起,说这说那的。看着孩子们的兴奋劲儿,我马上招呼孩子们共同观察起蚂蚁搬食物来。开始了我们昆虫的主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昆虫的热爱,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昆虫的世界。
2、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
幼儿的问题:
1、蚂蚁的家在哪里?
2、昆虫吃什么?
3、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4、蜗牛是昆虫吗?
5、蚊子用什么吸人血?
老师提的问题:
1、蚂蚁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2、瓢虫都有七个星吗?
3、昆虫的共同点是什吗?昆虫的不同点是什吗?
1、正面墙:分三大块,两块为昆虫的头、胸、腹的特征,一块为昆虫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昆虫世界的墙壁。
3、在柜子上贴有昆虫的图片及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1、自然角:幼儿在户外自己抓到的昆虫,请幼儿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
2、美工角:幼儿丰富的废旧材料,请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昆虫。
3、科学角:让幼儿了解昆虫触须的作用原理,请幼儿进行制作。
4、图书角:幼儿有关昆虫的书,请幼儿边看,边讲解。
1、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寻找资料,共同研究昆虫的知识。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昆虫。
3、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昆虫展。
1、有关的昆虫书。
2、昆虫的标本。
3、昆虫的图片。
幼儿园科学《我喜欢昆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情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