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秋游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 篇2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
三、指导看图
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
四、初读指导
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投影出示)凉了 郊外 一望无边 几只 绵羊 忙着 追逐 叫喊
(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凉: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
(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
(投影出示二类词)嘴”羊 智子 高”絮’ 嘴”花 打智儿 逮蚂背
(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
(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
(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
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
(出示)
(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3.指名回答。(4 3 1 2)
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兔:最后一笔点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撩。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
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
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
喊: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点,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更注意匀称,也应写得左窄右宽。
逐:“豕”的弯钩落在竖中线上。
喊,第十笔斜钩要写得长而弯。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放轻音乐)
8.反馈,把写得好、中、差的本子拿上来投影,让学生评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 篇3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秋游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秋游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2、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 )楼房( )厂房( )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