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篇2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3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篇3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五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一、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生: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
生: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
生;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
生: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
生: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多好的孩子,想的多么的周到,从孩子的深情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文本紧紧的融合到了一起,关心老人,帮助残疾人,真诚的童心,真情的话语,真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二、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生: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岁月。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
生: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生: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顿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朗读,都读出了盲婆婆的欢乐之情。)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生:我喜欢第三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
师:读得真好听。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读的这首诗中句子和以前的课文中句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发现每一小节每一行的字数都差不多。
生:我发现了一些词语的格式都是一样的。“乐呵呵”、“喜滋滋”、“走进田野”、“带回童年”、“流淌的清波”、“难忘的欢乐”。
生:我发现第一小节中最后的“蝈蝈”、“婆婆”,读起来很好听。
师:就像小朋友们说得那样,诗歌的语言很美,节奏感很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师:在划斜线的地方稍稍停一下,读起来会更美,试试看。
生自由练读。
这个片断的教学,让学生在和以往学过的语言的比较中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平仄,节奏,对称,教师适当地传授一些基本吟诵方法,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激起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对文学的兴趣。
四、创编诗歌,享受创造美
对课文第三小节进行朗读感悟后,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在思绪飞扬中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篇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品尝成功的喜悦。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师: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把你带回故乡,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1)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师: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很受感动。让我们一起祈祷,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获得光明,永远幸福快乐,好吗?
生:(闭上眼睛祈祷着)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见光明,永远幸福快乐。
师:快,带着你的祝愿,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歌声会……
学生分小组热烈地讨论着。
请看一小组合作而成的诗歌:
歌声会领你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声会把你带回草原,
仿佛骑上骏马追赶着那欢乐的羊群。
歌声会领你走上大街,
感受大街的繁华。
歌声会把你带回老家,
想起往日在爸妈怀里的欢乐。
他们充满诗意的双眼发现了美,他们热情的话语表现了美,也享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去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通过儿童诗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你()
邻()
古()
盲()
您()
郊()
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